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一看就懂的「清朝官职图」,收藏起来,随用随看,一目了然

2024-01-20新闻

用一周时间整的「 清朝官制 」,4张图全部搞定「不同于一般思维导图,这里答主把重点知识点全部放进去了,内容非常丰富」。

需要高清版的加好友私信「实在上传不了大图」。 答主将每天拆分一个图,详解一个块面,最后实现4张图搞定所有知识点。

纯一边看史料,一边手工码字,请多支持。

这是简图,大概框架,详图在最后

1月20日更

首先谢谢各位知友的支持,有人留言问这些是依据什么书籍整的?为了说明所有内容都是有权威出处的,我觉得有必要说一下。我主要综合【中国近现代史】【徐中约】、【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剑桥中国晚清史】【费正清】四本书,对照梳理,期间遇到个别复杂之处,分别通过知网等查阅了相关文献。

这三本书,【中国近现代史】【徐中约】已经不太好买,其他2本我用的版本如下:

进入正题

清朝的行政体制,我把他概括为1个中心5大体系,自上而下依次为: 皇帝 【即1个中心】 —军事体系+贵族体系—议事决策体系—中央行政体系—地方行政体系。

你可以这样来看,皇帝是权力的中心,军事和贵族是权力的支撑【所谓枪杆子里出政权】,议事决策机构是真正行使权力的核心层,这个机构决定的事项,交中央行政机构执行【常说的6部就在此列,类似于现在的中央部委】,再交办各地贯彻落实【类似于各省市县】。

一、军事体系

如图1,清朝共有 「八旗兵」、「绿营兵」、「勇营」、「新军」 四大军种。

图1

在时间上, 入关前组建八旗兵,入关后组建绿营兵 ,这两者不是隶属关系,长时间同时存在,都是清朝前中期的核心军事力量。

清朝中后期,军政腐败,八旗和绿营作战能力显著倒退,为了应付太平天国等地方动乱,曾国藩、李鸿章等兴地方军,编为勇营,成为清朝军事主体。

鸦片战争后,勇营的落实问题也渐渐暴露,李鸿章、张之洞等开始学习洋人组建现代化军队,称新军。

值得注意的是, 「八旗兵」并不全部都是旗人,「绿营兵」、「勇营」、「新军」则全部是汉人。 如图6,「八旗兵」包括 满族、蒙古、汉族 三大部分,每个部分均设八旗。但时间上,最先有满八旗是肯定的,这是清朝的家底。「有人问,为什么入关前就有汉八旗了。因为入关前,大清已经在东北盘踞多年,并在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沈阳,这些地方的汉人被征服后,就像绿营兵一样被招录。但是与入关后不同的是,入关前招进来的还指着他们打江山,编入八旗给名分给待遇,汉人才有动力。」

具体请移步。

接着说,每个八旗内部也有亲疏远近,分为上、下两个档,上档有三旗,下档有五旗,上三旗高于下五旗,而两档各自内部则没有高低之分。

很显然,上三旗的重要程度要远远高于下五旗,由皇帝直接统领,是名副其实的亲兵,主要负责皇宫保卫工作。下五旗则在入关后,被分别安排到全国各地负责驻防。

总结起来就是, 八旗>绿营;满八旗>蒙八旗>汉八旗;上三旗>下五旗。

下面看 「绿营兵」 ,如图2,作为完全由汉族组成的军队,其体制基本承袭明朝,从提督到把总设9个级别。

图2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防止地方军队拥兵自重,实行「 统调分离 」,即只有中央有调兵权,提督只能统兵打仗,并且还受地方的总督和巡抚管。

至于 「勇营」 ,可以看作堵八旗兵和绿营兵留下的窟窿而临时组建起来的,没成想干着干着成为正规军了,因为后两者已没有多少战斗力,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养老单位。

「新军」 则是勇营的代替,大多由勇营改头换面转隶而来,而且是兵员直接转隶的那种,换得主要是装备和作战素养。

二、贵族体系

清朝贵族与八旗制度是直接挂钩的,所以其政治地位和权力不容小觑。和八旗一样,也是内外有别、亲疏不同。在最核心的宗室,不仅需要是满族人,而且必须是满族当中姓「爱新觉罗」的人。就好比汉族人有百家姓,满族也有不同姓氏,最终是姓爱新觉罗的坐上了皇位。

按照这样的逻辑,清朝贵族就分为三个类别,如图3: 「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蒙古爵位」 。每个类别爵位划分的 标准、等级、待遇 都不一样。

图3

先看「 宗室爵位 」,前面说过,上三旗是由皇帝直接统领的,那下五旗谁来统领呢,答案就在这里,姓「爱新觉罗」的来统领【同一个姓的往往称为同宗】。

而且,不是所有姓「爱新觉罗」的都有资格,他们内部也有亲疏远近,谁最亲?显然皇子皇兄最亲。这个应该很好理解,就好比一个家族,你肯定跟你儿子兄弟最亲,那肯定把最好的给他们。

所以,皇子皇兄的爵位必然是最高的,他们的爵位叫 亲王、郡王 「亲王、郡王前面那两字建议忽略,你就当他是一个符号」,另外还有一些功劳特别大的堂兄弟被封为郡王。

亲王 」共10位,全部都是「 铁帽子王 」,他们分别有自己的名字,叫:礼、睿、豫、肃、郑、庄、怡、恭、醇、庆;比如:和硕礼亲王,余下以此类推。10位「 亲王 」不是同一时期封的,也不是所有皇子皇兄都可以被封为「 亲王 」,比如大家熟悉的 和硕怡亲王 ,就是康熙帝十三子胤祥,雍正当皇帝时封的。

郡王 」很多,你只要记住顺承郡王、克勤郡王这2位就可以了,因为所有郡王中只有他两是「 铁帽子王 」,且都是顺治时期封的,其后再没有,可以看作历史遗留产物。

所以,清朝有 12位「铁帽子王」 ,包括10位「 亲王 」和2位「 郡王 」。「 铁帽子王 」的含金量就在于,他们的爵位可以世袭罔替,传一百代还是亲王,还是那两个郡王。除此之外,其余所有爵位都是每传一代就减一级,直到减为最后一个级别不再减。

回到前面说的,下五旗正是由这12位「 铁帽子王 」来统领,分别担任「 旗主 」「 领主 」,具体看图4,细节可以不过于关注,你只要知道「 旗主 」>「 领主 」就可以了。

图4

皇子皇兄的爵位解决了,姓「爱新觉罗」的其他人怎么办呢,接着按亲疏远近的等级往下排吧,就这样一共分了十二个等级。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我们知道官职中最高的是一品大员,为了体现宗室贵族的优越性,规定从贵族的第九等往下,依次与一、二、三、四品官职挂钩,而前八等全部在一品以上,称为「超品」。

同时,宗室女性也有单独的爵位体系,这里就不细说了,常说的格格在最后一等。

下面,看「 异姓功臣爵位

上面说到,「 宗室爵位 」是为了安排那些姓「爱新觉罗」的人,那不是这个姓的满族人怎么办呢?除了满族以外的其他跟你混的人又怎么办呢?不能过河拆桥啊,毕竟这些人也是为了你「爱新觉罗」出生入死打天下的。

前面提过,跟着「爱新觉罗」打天下的有三种人,分别是 满八旗、蒙八旗、汉八旗 。按理说,爵位同样按这个原则来分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但是「爱新觉罗」为了搞「人上人」,硬生生把自己和其他满人区分开了,加上蒙古本来有自己的地盘和爵位,不太好乱动,最后方案就成了「爱新觉罗」以外的满族人和除蒙古族以外的其他族同属一个序列,叫「 异姓功臣爵位 」。

而且,其爵位设置看起来是不是很眼熟,公侯伯子男……没错,沿袭的汉制,共9个等级。

但是,既然这些人不是「爱新觉罗」,那爵位自然比前者要低,怎么体现呢?还是与官职品级挂钩,除了公侯伯三个爵位在一品之上,其余全部与官职品级挂钩【你可以上翻,看看宗室爵位超品的有多少】。

异姓功臣爵位 」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地方就是,他虽然看起来是9个等级,但是实际上不止这些,因为每个等级里又分一二三等,这样就是27个等级。像大家熟悉的和珅、曾国藩、李鸿章都是公爵当中最高的,叫「 一等公 」,当然还有二等公、三等公。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异姓功臣爵位」比「宗室爵位」矮一截还体现在,前者没有像「 铁帽子王 」那样的待遇,所有爵位都是每传一代就减一级,直到减为最后一个级别不再减。

图5

「异姓功臣爵位」讲完了,最后剩「 蒙古爵位 」,实际上他与「宗室爵位」的设置有点像,从亲王开始,总共十七个等级。

需要重点注意的是,蒙古爵位最高一级是「 」,这具有鲜明的蒙古特色,为了表示对清朝的诚服,「 」一般由皇帝挂个名,其内部还是交由蒙古人自己去做主。

最后再说一个点,就是贵族体系是比较敏感的体系,你说他没权吧,这些人都是群底子深厚的人,譬如大家熟悉的雍正王朝里八阿哥用「八王议政」来逼宫;你说他有权吧 ,实际上很多贵族只是一个名号,而没有实权。怎么理解呢?熟悉公务员队伍的应该知道, 你就把他看作是职级并行 ,当官是实职、贵族是虚职,一个是处长、一个是一级调研员,这样比喻算比较贴切了。

未完待续【定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