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龙年将至,探访三星堆的龙

2024-02-02新闻

新华社北京2月2日电 2月2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龙年将至,探访三星堆的龙】的报道。

提起三星堆,大多数人首先会想到造型夸张奇特的青铜人像、高贵神秘的黄金面具,却鲜少有人会留意到三星堆的龙。三星堆的龙形形色色,大小各异,有威风凛凛的,也有虎头虎脑的,甚至还有猪里猪气的。它们或立于权杖之首,或蜿蜒于神树之上,或盘踞于青铜器身,或镌刻于青铜人像的华服之上……奇异诡谲,神秘莫测。

在中国农历甲辰龙年即将到来之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来到三星堆,「探访」那里的龙,在神秘文明中寻找炎黄子孙共同的图腾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实证。

神的使者 从天而降

「初步统计,三星堆各类文物上龙的数量不少于30个。」在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副站长许丹阳介绍,由于近几年新发现3号到8号祭祀坑的新出土文物还未完全清理出来,这个数量可能还会进一步增加。仅就目前三星堆龙的数量,在全国的遗址中已经算比较多的了,而且类型也很丰富。

三星堆的龙从材质或载体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青铜器,一类是陶器,以青铜器为主。「青铜器中,龙形象也有不同的类别,一种是青铜器的构件,一种是相对独立的龙造型青铜器,还有一种就是青铜器上的龙形纹饰。」许丹阳说。

三星堆青铜神树的一侧,一条神龙缘树逶迤而下。本组图片均为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薛晨摄 在许丹阳眼里,其中最为瞩目的,当属三星堆1号青铜神树上的龙。

青铜神树陈列于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最末一个展厅中央。在特意布置的星空穹顶之下,通高3.96米的青铜神树卓然挺拔,有直接天宇之势。树分三层,每层三簇枝丫;每枝上有一仰一垂两枚果枝,朝上的果枝上立有神鸟。在记录中国古代神话的【山海经】里,有屹立于东方和西方的「扶桑」「若木」神树。三星堆的巨大青铜神树,把古代中国「宇宙神树」展现出来,成了远古神话最直观的「实物样本」,诠释了千载传唱的关于「神树」「十日」和「太阳鸟」的美丽传说。

就在这件神树的一侧,一条头上长角、昂首挺胸的「神龙」,睁着铜铃般大小的圆眼,缘树逶迤而下,前足踏于神树的山形底座上,麻花状的躯干向后翻起附于神树的主干上,躯干上伸出像人手掌一样纤细修长的后足,整条龙造型飘逸灵动又奇异诡谲,莫可名状。

许丹阳认为,神树当时具有沟通天地的祭祀功能,而神树上的这条龙,则象征沟通人神的使者。它从天而降,下到人间,宣告神的旨意。

「三星堆不少龙都是这样昂首挺胸、‘从天而降’的形态,具有很强的神性,这与三星堆龙的祭祀功能密切相关,同时也能反映出我们中国人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许丹阳说。

延续千年 多元一体

从天而降的龙,沟通天地人神,展现了古蜀先民浪漫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创造力,深藏着对天地神祇、自然万物的虔敬,也是权力的象征。

三星堆青铜鸟足神像的朱砂彩绘觚形尊上有一爬龙器盖,龙俯身在青铜立人脚下。 龙的身影频繁地出现在三星堆的权杖上。通高2.5米多的三星堆青铜鸟足神像顶端,站立着一个身着长衣、头戴高冠的青铜人,「他」手中便握着一件龙首权杖,还有另一条龙,俯在「他」的脚下。

「三星堆龙的另一重功能就是作为权力的象征。这样一个人站在整个器物的顶端,代表‘他’身份地位非同一般。‘他’手上握的是一件龙首权杖,龙的文化含义就非常突出了,在中国历史上,与皇权、帝王相关的龙的形象是很多的。」许丹阳说。

还有1986年1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龙柱形器,一条长有羊角和山羊胡须的龙踞于柱首,独特的外形和神秘的气息令人敬畏。

据专家推测,这件青铜龙柱形器下面原本应该连接着木质的杖身,只是出土的时候杖身已经不存了,就剩了杖头,这也是一件龙形权杖的一部分。

作为权力的象征,龙的形象不仅出现在权杖上,还出现在三星堆最高「首领」的礼服上。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藏有数量众多的「宝贝」,最让人啧啧称奇、赞叹不已的,莫过于造型夸张、极具想象力的青铜雕像。而在三星堆众多的青铜雕像中,「青铜大立人」是独一无二的非凡杰作。

1986年三星堆2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大立人」人像高达1.8米,加上基座通高约2.6米,被称为「东方巨人」。「他」头戴高冠,面目威严,身穿窄袖与半臂式服饰,共三层衣服。衣服纹饰繁复精丽,以龙纹为主,辅配鸟纹、虫纹和目纹等,身佩方格纹带饰。有专家认为,「青铜大立人」是一代古蜀王形象,既是君王,又是群巫之长的「大祭司」。尽管我们无法准确判断‘他’的身份是国王还是大祭司,或者是集神权王权于一身的君主,但‘他’无疑是三星堆至高无上的人。

中国丝绸博物馆副馆长周旸认为,三星堆的「青铜大立人」,服饰繁纹满饰,纹样工整,应是描摹一位身着「衮衣绣裳」的领袖主持隆重祭典的场景。而「他」外裳上的「团龙」纹样,与后世皇帝祭天时穿着的衮服一脉相承,是「龙袍」的雏形,反映了古代先民高超的丝绸织造技术和审美。

三星堆的龙,不论是造型,还是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象征,都证实了三星堆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可爱爱 创新创造

三星堆的龙,既有像青铜神树、权杖上这样神性满满、威风凛凛的,也有虎头虎脑、可可爱爱的。8号祭祀坑的青铜虎头龙身像还没完全出土时,就「冲上了热搜」,网友们热议「三星堆发现一条虎头虎脑的青铜龙」,明明是一条龙,看上去却「虎头虎脑」,头上有龙一样的双角,却长着一对老虎耳朵,龙一样的兽身上遍布金底虎斑纹,乍一瞧活灵活现,十分可爱。尽管这头青铜龙看起来气场似乎不那么强大,但它的造型也是飞身向下的姿态。「表达的寓意是相关的,都是沟通人和神之间的一个桥梁。」

三星堆猪鼻龙形器,头上有角,双目突出,形态奇特而优雅。 8号祭祀坑还出土了一件「猪里猪气」的青铜龙,只因为它嘴部宽宽的,又比较突出,像猪鼻子一样,就把它叫做猪鼻龙形器,其实器物应该和猪没有太大关系。

但是它造型实在太独特了,头上有角,双目突出,咧开的大嘴里整齐地排列着像人类一样的方牙齿,身体上均匀分布着鳞片纹样及一连串羽毛状的图案,形态奇特而优雅。

「三星堆有一些不那么像龙的青铜龙,或者说是龙和其他动物的结合体,应是古蜀人想象中的神兽。」许丹阳说。

许丹阳认为,三星堆先民在创作龙的形象时,充分吸收借鉴了中华大地其他地区的文化因素,但也并不是照抄照搬,而是结合三星堆文化整体进行了有益的创新创造,反映出三星堆属于中华文明,同时也具有创新性。

三星堆青铜顶璋龙头,出土于七号祭祀坑。龙凤共舞 上下同归

三星堆的龙大多是青铜铸就,但有一件例外,这就是四川广汉联合遗址出土的龙凤纹陶盘,如今陈列在三星堆博物馆新馆一楼展厅内。

联合遗址是三星堆东北侧的一个小型聚落,如果说三星堆遗址是都城,联合遗址就是京畿地区。2020年7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了联合遗址的考古发掘成果,其中有两件文物尤其显眼,其中一件是后来成为三星堆「网红文物」的小陶猪,另一件就是龙凤纹陶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认为,这是一个陶器的盖子,圆弧的盖顶中央刻画着一只凤鸟,戴冠涡翅,起舞跳跃,动感十足。以凤鸟为中心,几乎环绕一周的是一条卷尾长龙,龙首扬起,口示长信,龙足高蹈,呈起舞之姿。

古代中国的龙凤崇拜起源很早,艺术品中见到的龙凤造型一般都是独立存在,彼此极少有明确关联。到了商代,才开始出现「龙凤配」形制的玉器,殷墟妇好墓中就发现了凤鸟龙形冠以及龙凤并行的玉饰。联合遗址出土的陶盖上的龙凤纹饰,是表现龙凤密切关联的最早文物之一。

「这个具有现代龙凤呈祥风格的艺术图案,是历史上最早的文创产品。龙凤共舞,龙凤呈祥,表达了古蜀人追求美好生活的热望。」王仁湘说。

值得注意的是,与三星堆祭祀用品青铜龙有别,这件龙凤纹陶盘是平民用品,证实中国人自古对龙的崇拜和信仰,不仅为王侯贵族所用,也普遍存在于民间。「这让我们看到了民心民意所在,追求美好的心愿,上下同归。」王仁湘说。

AI复原 探索未知

据许丹阳介绍,在近几年的三星堆最新考古发掘过程中,新发现了数量众多的龙,丰富了三星堆龙的形象,「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在三星堆各类文物中,龙是非常瞩目的文化符号」。

更让人惊喜的是,在8号祭祀坑里找到了1号青铜神树上那条龙的残缺部分。「我们发现了它的另一半,可以拼对修复起来,这样一来龙的形象就很丰富很完善了。」许丹阳说。

考古学家和文物保护工作者正在充分利用AI等最新科技手段,为公众呈现更多三星堆龙的形象。

「我们肉眼觉得应该能拼起来的,就把它分别进行扫描建模,然后通过计算机进行拼对。」许丹阳说。

据了解,2023年3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腾讯签约开展人机协同AI智能考古共创研发合作,基于专业文献,结合三维技术对青铜文物进行研究性材质复原,试点文物模拟拼接。

已经成功拼对起来的龙形器物,目前已经有好几件。一件是青铜鸟足神像上的爬龙,以及青铜立人手里握着龙首的权杖。另外是青铜神坛,上面一共有4条爬龙,出土的时候两条在原位,另外两条脱落的部分,也通过AI和3D打印复原了,让观众更直观地看到三星堆龙的形象,以及龙在三星堆组合器物中的布局。

尽管在考古发掘和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许丹阳认为,对三星堆龙的认识和研究尚未深入展开。

「龙是中国人最熟悉的动物形象之一,它存在于距今数千年的三星堆,存在于祖先留存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中。它代表的中华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流淌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中。作为考古工作者的我们,应该更加努力,把三星堆的龙保护好、研究好。」许丹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