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赵明黯然离场,是为荣耀豪赌线下失败背锅?

2025-01-19新闻
风云突变,CEO赵明最终还是从荣耀出局。
前几天双方还在为此辟谣,如今打脸自己的同时,也让「无风不起浪」定律,在商业领域中的含金量再次提升。
尽管荣耀手机和赵明本人,都宣称是因身体原因辞职,但懂得都懂,这种说辞其实更像是一个敷衍却体面的借口。毕竟,在赵明的公开信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不甘心和遗憾之情,异常浓烈。
正值荣耀宣布完成股份制改造,准备冲击上市的关键阶段,赵明在这个时候离任,显然有些不合常理。更耐人寻味的是,从辟谣到坐实传言也不过短短两三天的时间,突然宣布赵明离任的同时,董事会就已经确定好接任者人选,白纸黑字写着决定由李健接任CEO,而不是过渡期的代理CEO。
作为一家拥有20多家股东的企业,两者分手的整个过程堪称高效而决绝。也许因为转折太过突然,荣耀此次靴子落地的声音不仅震动了整个科技圈,也让各种猜测铺天盖地袭来。
作为荣耀的灵魂人物,赵明之于荣耀堪比雷军之于小米。在过往关于荣耀的报道中,赵明照片出现的频率甚至比荣耀手机还多。荣耀和赵明之间可以算是互相成就的十年,可惜物是人非却只用了两三天。
双方如此突兀地分道扬镳,不免令人唏嘘。
坊间传闻称赵明离职是因为与董事会产生分歧,发生了激烈的博弈。所谓分歧,很多分析都指向了一个观点:荣耀业绩不佳是导致赵明离职的主要原因。
可能这是最接近事实真相的推断。但关于荣耀业绩不佳背后的深层原因,其实更值得探究。赵明带领下的荣耀,最近几年过度倾斜线下零售的策略,或许才是引发这场巨变的导火索。
偏爱「线下」埋隐患
事实上,在2020年11月与华为分家之后,2021年第一季度荣耀手机迎来了最危险的时刻,市场份额一度跌至3%。但荣耀并未自乱阵脚,而是凭借多年积累的用户基础,以及过硬的研发营销能力,在赵明带领下,让手机业务重新一点一点回暖。
与这段商业佳话同时进行的,是荣耀开始将线下零售模式当作另一只重要抓手。
作为互联网起家的品牌,赵明和荣耀一直对线下渠道有些盲目的偏爱,甚至因此给人一种急于借此摆脱互联网品牌的感觉。 再加上前几年线下新零售风头正劲,很多企业都开始布局线下,并将线下渠道作为重要增长动力。 这种风潮之下,荣耀也理所当然地开始发力线下。
到了2021年下半年,荣耀线下零售体系,专区专柜与授权体验店加一起已经超过3万家,线下销售的占比更是超过了惊人的70%。
彼时的赵明志得意满:「荣耀作为一个互联网起家的品牌,能够达到这样的线下占比实为不易,这也说明目前的方案是比较适合荣耀未来发展的。下一步,荣耀会继续加大授权店建设的速度。」
短期来看,赵明和荣耀赌对了。公开数据显示,荣耀在2021年第二季度市场份额提升至8.9%,首次进入国内前五。到了第四季度,市场份额更是跃居第二,仅次于苹果手机。
自此,荣耀开始了一路狂奔的模式。
而业内对于荣耀手机的这一策略,也多是溢美之词,称赞其从华为体系中脱离以后,走上了一条不错的扩张道路。
到了2022至23年,荣耀手机已经连续两年出货量位居国内第二。2023年第四季度和2024年第一季度,甚至登上了国内手机赛道的头把交椅,形势可谓一片大好。这些成绩,给了赵明和荣耀极大的信心,越发认定重仓线下零售的正确。
直到去年,在线下零售「闭店现象」已经时有发生的市场趋势之下,荣耀手机依旧信心满满,继续选择加码线下渠道建设,计划逆市新增上千家线下门店。一方面这是为上市做准备,另一方面,自然也是将此举看作是稳固市场的最佳方式。
赵明给出的理由很充分:「我们也发现线下体验店和旗舰店对于消费者的价值,这种购物体验是线上所没有办法取代的,用户只有体验了,才能理解产品和品牌」。此话过后,线上零售的存在感再一次赵明被弱化。
但赵明忽略了线下零售与线上零售最本质的区别:相对于线上零售模式,线下零售需要投入更高的成本和时间,并且由于重资产的特征,在应对市场的变化方面,效率远低于线上零售的高效和灵活性。
最致命的是,手机产业恰恰是一个充满变数的领域,过度依赖线下零售模式的荣耀,打顺风局的时候自然无所谓,可是随着竞争对手们线上线下齐头并进,小米华为线下不弱的同时,还在持续强化线上零售能力,荣耀在与之竞争,短板必然会慢慢暴露。
但彼时的赵明和荣耀形同一体,沉浸在发展势如破竹的自信中,并未准确判断风险发生的可能。
这就像一座大厦被以极快的速度堆砌而起,很多人在为之振奋而忽略了潜藏的危险。但随着楼体的高度和重量增加,当真正的风暴降临,大厦墙面开始出现龟裂,坍塌就已经注定了。
那一刻,曾经劳苦功高的赵明,成了站在最上面盖楼的人。
押宝失败吞「苦果」
荣耀的老对手小米手机虽然未曾公布线上线下销售占比,但每次小米出新机型,都会在网上掀起抢购热潮。再根据小米手机的总体策略和实际销售路径,尤其是对电商渠道的重视和营销,可以推断小米依旧还以线上销售为主,或者追求线上线下相对平衡的零售模式。
这与荣耀手机死磕线下零售有很大的不同。如今,小米还是那个小米,而只顾埋头扩张线下渠道的荣耀,在经历了飞速上升期之后,开始如抛物线一样逐年下滑。其过度重仓线下零售的模式,在与小米、OPPO、vivo、华为这几家更具底蕴的厂商竞争时,开始显得力不从心。
据IDC中国季度手机市场跟踪报告显示,2022年的时候,荣耀公司在中国手机的市场份额占据18.1%,到2023年降至17.1%,再到2024年第三季度,市场份额已降至14.6%,市场地位从2022年的第二名一路降至第五位,是国内排名前5的厂商中跌幅最大的手机品牌。
这背后,一方面是线上销售渠道的增长导致。由于荣耀手机近些年将主要精力放在了线下渠道,所以并没有吃到线上零售迅速增长的红利。另一方面,随着理性消费观念的崛起,用户更换手机的周期已经大大地延长,线下模式重资产的库存压力与日俱增。两种变化之下,赵明和荣耀盲目加码的线下渠道体系还未彻底站稳脚跟,便开始受到冲击,增速放缓呈愈演愈烈之势。
更关键的是,为了能够快速占领市场,在产品研发上,荣耀采用的是「机海战略」,即同时在卖的机型往往会有十几款到几十款不等。这使得荣耀手机缺乏创新与记忆点,大大降低了用户的进店率。一旦遇到市场行情波动,相较于其他手机厂商,会有加倍积压库存的风险。为了解决和预防这种问题,荣耀只能选择频繁降价,但这种操作不但打击消费者购买新品手机的热情,也增大了新品上市时销售的难度。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荣耀给到国代和省代的毛利分别为1.5%~2%、3%左右,但这一毛利率却远不足以承载手机的调价补差,很多经销商表示「怎么卖都赔钱」。再算上房租、人力以及许多看不见的成本,如此消耗之下,不论是线下渠道还是荣耀自己,都很难逃脱出上述恶性循环。
尤其是近两年,随着华为手机的强势回归,曾经被看作是华为平替的荣耀手机,在销售上自然受到了影响,导致市场份额连续四季度下滑。虽然赵明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荣耀并不畏惧华为手机的回归,但自身线下模式遇阻,竞争对手越来越强的事实却无力改变。
这些问题就像一条裂痕,最终在赵明与荣耀董事会之间越裂越大。
由于重仓线下零售模式,荣耀在面临问题时,并不能像线上零售那样可以随时进行调整应对, 只能眼睁睁地任由对手逐渐超越。作为公司战略的负责人,这个问题自然成了赵明的「锅」。因此,在与董事会的博弈中,即使拥有曾经带领荣耀力挽狂澜的功绩,赵明也终究难逃出局的命运。
可以说,赵明豪赌线下的失败,是他个人的悲情时刻,但更是荣耀的悲情时刻。如今,赵明辞任集团CEO,似乎可以轻松一下了,但荣耀面临的挑战还在继续。
道总有理,曾用名歪道道,互联网与科技圈新媒体。本文为原创文章,谢绝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