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中国河南省部分地区遭遇极端强降雨,灾情牵动众人的心。而在上周,德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同样遭遇了罕见的洪涝灾害。截至7月20日,德国政府宣布,此次洪水灾害已造成197人死亡,300多人失踪,749人受伤。那么,为何欧洲这次洪灾如此严重?记者对此进行了追踪报道。
洪灾发生背后有哪些原因?是否与气候变化有关?
7月15日晚,布拉瑟尔夫妇正在比利时佩宾斯特镇的家中陪伴两个儿子,「突如其来」的洪水打破了夜晚的宁静。42岁的保罗·布拉瑟尔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心有余悸。「就好像突然经历了一场海啸,我们整整在屋顶上待了9个小时。」9个小时里,目睹周围的建筑物倒塌,屋顶上的人随之落水,被急流冲走,他们焦急万分却有心无力。
据欧洲媒体报道,这场强降雨在侵袭比利时的同时,也让德国、瑞士、卢森堡、荷兰和奥地利等国遭遇洪灾,其中最严重的是德国。在德国部分地区,洪水将汽车、房屋、整个村庄一扫而空,就连巨大的石桥也被冲走,画面惊人。即将离任的德国总理默克尔视察了舒尔德镇。目睹着眼前这个小镇几乎被洪水摧毁,默克尔感叹:「这个本是田园诗意的小镇,现在散发着腐烂和刺鼻的气味,好像战后的废墟,这种毁灭我已经找不出德语词汇来形容了。」
比利时国家危机处理中心7月18日称,救援行动已经结束,但将在一些地区继续搜寻遇难者,清理灾区及统计损失是当务之急。目前,比利时数万家庭仍停电停气,全国近一半的列车服务被迫中断。
那么,这次的洪灾有何不同?英国研究人员近日发表于【地球物理研究快报】的一项新研究对欧洲强暴雨天气进行分析后发现,受气候变化影响,欧洲强降雨风暴发生的频率显著增加。
科学家估计,到本世纪末,这些移动缓慢的风暴在陆地上的发生频率可能会增加14倍。正如德国和比利时刚刚发生的强暴雨那样,风暴带来的强降水导致积水、洪灾,可能带来毁灭性的影响。这些因气候变化而移动缓慢的风暴,无疑会延长其过境地区暴露在极端气候环境下的时间。
气候与能源领域资深专家刘君言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德国科研人员正在对此次洪灾进一步分析,主要原因还在追溯中。但不可否认的是,气候变化正是德国、比利时洪灾的一个主要背后推手。气候变化加剧,使得全球的大气环流变得更加不稳定,这种情况下,极端天气发生的频次和强度都会显著上升。同时,在一些人口和经济活动密集的地区,叠加地形地貌造成的地理条件,有时会在部分城市地区形成‘小气候’,使得城市出现热岛效应,这就让部分地区出现极端降水的频次更高。」
当记者问及为何欧洲此次洪灾带来的影响如此严重时,刘君言表示这也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建设有关。「以前,强降水也出现过,但是内涝或者灾害损失并没有如今这样严重。除了气候变化的因素之外,还与近几十年来,城市建设过程中缺乏加强防御洪水等极端天气的相关考量有关,例如城市透水路面不断减少,城市本身的河道、水道堵塞,或者下水系统和雨洪管理系统出现漏洞等,多重因素造成遇到极端天气后城市变得更加脆弱。」
排水系统不断完善,但洪涝灾害带来的影响仍然明显
曾几何时,在排水系统建设上,德国是发达国家中的模范生。德国一直非常重视排水系统建设,就是为了防止因强降水出现内涝问题。但如今,强降水出现,带来如此严重的内涝现象,实属罕见。
回溯历史,德国的排水系统并非坚不可摧。1878年,为了应对洪涝灾害,德国已经建成了744公里的排水管道。在1902年,德国遭遇罕见的暴雨洪水,当时的地下排水系统出现崩溃的情况:柏林多数地区被淹没的同时,由于雨水和污水没有区分管道,导致大量杂物堵塞了排水口,污染了当地的自然水域。在那之后,为了防止类似的洪灾事故发生,德国开始不断完善地下排水系统。
据媒体披露,截至2010年,德国的地下排水系统管道长度足以围绕地球13.5圈。此外,德国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全部区分开,这样大暴雨发生的时候,可以快速排出,不会导致城市出现积水和遭受污染。
但这次洪涝灾害带来的影响仍十分明显。据德新社报道,7月19日,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和莱茵兰—普法尔茨州的洪水已基本退去,可当地仍有许多地方电信网络瘫痪,很多人无法取得联系。并且,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水道上漂浮着大量石油、柴油和其他污染物,环境隐患十分突出。
刘君言告诉记者,「目前,一些国际环保组织已经参与到现场水质采样和监测过程中。因为目前德国灾情较为严重,主要精力仍集中于生命救援,因此,此次洪灾造成的环境影响还有待进一步分析。」
「洪灾发生时,流动的大量洪水会裹挟不少污染物,不仅是报道中提到的石油,还常常会有一些生物质、细菌病毒等污染水质,因此,灾后的卫生系统会受到巨大冲击,这时保障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变得十分重要。」她补充道。
据悉,当前德国政府部门已经为居民提供安全的饮用水和灾后应急物资。不过,受到冲击的还有当地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
「德国属于生物多样性相对丰富的地区,生态系统在这次洪灾遭受的损失可能目前还难以预估。希望德国在完成第一阶段的生命救援后,可以对生态价值损失进行更详细的研究和评估。」刘君言说。
(张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