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和中国交手四年的美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表示,他从中方学到了许多治国之道,这不仅是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国际影响力的认同,也透露出对美国当前战略困境的一种反思。
(美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
可以说,中国一贯的务实策略给沙利文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形容中方的战略目标可以用四个字概括——「能否赚钱」。这个看似简单的目标,成了沙利文眼中中美两国经济政策的最大不同。相比之下,美方战略被他认为过于分散,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曾经在叙利亚,美国政府的不同机构,各自扶持了不同的势力,结果双方竟然互相对峙,这样的尴尬局面充分暴露了美国战略中的内部分歧和混乱。
对中国而言,正是清晰的目标,使得中国在与其他国家的交往中展现出一种「水到渠成」的平衡感。而这显然是美方学不来的地方。沙利文的担忧不止于此,他还隐隐约约地开始思考:如果美元不再是世界货币,那又将如何?尽管这听上去很遥远,但在竞争激烈的国际金融市场,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发生的。
(美元)
那么美国该怎么做?时隔不久后,沙利文把矛头指向特朗普。沙利文明确表示,如果特朗普上台后偏离拜登政府的印太战略,那美国在该地区苦心经营的盟友网络,或将被推到中国的怀抱,这是他最不愿看到的结果。
但问题在于,特朗普的风格,大家都懂,他的政策走向是极有可能与拜登划清界限的。在这样背景下,沙利文毅然选择将卸任前的最后一站访问定在印度。通过访问印度,沙利文试图稳固拜登政府的「政治遗产」,继续拉拢印度抗衡中国。
(沙利文访问印度)
不可否认,对于拜登政府而言,印度一直是其印太战略的重要支点。一方面,美国希望通过与印度的合作,在经济上制衡中国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致力于加强在政治和安全领域的协作。
然而,这不仅仅是为了延续拜登政府的印太战略框架,更是在为可能上任的特朗普政府铺路。尽管美国两党的外交框架在大的方向上没有什么显著冲突,但执行方式和政策重点难免会因不同的领导人而有所区别。
(特朗普胜选后,和拜登会面)
拜登政府高官最近的频繁外访,说明了他们对强化美和亚洲盟友关系等多边机制的重视。这些机制不仅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维持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对中国进行战略围堵的一种方式。在这一点上,两党确实有着共同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