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抗战烽火之西安事变

2024-01-14新闻

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东北军统帅张学良和西北军将领杨虎城在日寇侵占东北、蚕食华北的危亡之际,为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毅然联手对蒋介石实行「兵谏」,扣押了来陕督战的老蒋。并提出抗日救国八项政治主张,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合国内一切势力共同抗日。1936年12月25日,在我党的全力促进下,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六项主张,西安事变最终的和平解决。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这段历史,创作不易,劳烦各位看官关注评论,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一、历史背景

1931年9月18日,蓄谋已久的日本关东军以士兵失踪为借口炮轰宛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由于东北军总司令张学良执行不抵抗政策,东三省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就被日军占领。之后,日本利用前清废帝溥仪在东北建立满洲国傀儡政权,以实现长期占据东北地区的目的。东北人民不甘心做亡国奴,纷纷奋起抵抗,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中国进入了局部抗战的阶段。而此时蒋介石仍在忙于内战,调动全国重兵围剿革命根据地。1934年10月,第5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1935年秋,红一方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的远征,抵达陕北保安县吴起镇与刘志丹的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蒋介石闻讯大惊,慌忙在西安设立西北剿匪总司令部,急调东北军入陕西和甘肃剿共。10月,东北军王以哲部110师2个团和师部在劳山战役中被全歼,师长何立中战死,团长裴焕彩被俘。11月22日,东北军109师在直罗镇战役中又损失了数千精锐。12月9日,我党在北平组织大规模的学生示威游行,喊出了「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获得各界人士积极响应,全国的抗日氛围空前高涨。12月17日,中共召开了瓦窑堡会议,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关门主义,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1936年1月,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联名发出【红军为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并于次月宣布开始东征抗日。4月9日,早已厌倦内战的张学良秘密飞抵延安会见周恩来,双方就共同抗日达成了一致意见。6月1日,两广事变爆发,但很快被蒋介石平息。陈济棠下野,李宗仁服软,志得意满的蒋介石便准备抽调精锐中央军北上剿共,并将东北军调离。8月15日,共产国际致电中共,要求中共与蒋介石就共同抗日进行和谈。9月,我党与东北军签订了【抗日救国协定】,双方正式结束了敌对状态。自此,工农红军、东北军以及杨虎城的17路军结成了抗日统一战线。

二、西安惊变

张学良的东北军在剿共战场不断失利,到后来双方甚至开始了停战对峙,引起了蒋介石的极大不满。1936年10月22日,蒋介石由南京飞抵西安,亲自来到前线督战,严令东北军进剿红军。张学良当面表示反对,并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要求,遭蒋怒斥,两人大吵了起来。10月29日,张学良飞抵洛阳龙门为蒋介石祝寿,再次劝蒋联共抗日,遭老蒋断然拒绝。蒋介石拒绝其北上抗日的主张,强令张部继续剿共,否则就把东北军撤往东面。11月27日,张学良又上书给蒋介石,请求率东北军与日军作战,但仍然遭蒋拒绝。12月2日,张学良第二次飞抵洛阳求见蒋介石,要求释放抗日救国会「七君子」。同时向蒋介石报告,称其部下不稳,恐会出现哗变,请求蒋委员长前往训话安抚,蒋便答应赴西安。12月4日,蒋介石前往西安,并入驻华清池。7日,张学良到华清池面见蒋介石,再三苦谏,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蒋不为所动,此时张学良已经动了武力逼迫蒋介石同意的念头。10日,蒋介石召开军事会议,正式通过发动第六次「围剿」的计划,决定在1936年12月12日宣布动员令。11日晚,蒋介石邀请了蒋鼎文、陈诚等嫡系,以及张学良、杨虎城等地方势力参加晚宴。晚宴期间,蒋介石宣读了蒋鼎文就任西北剿匪军前敌总司令,卫立煌为晋陕绥宁四省边区总指挥等换将的任命书,命令由中央军接替东北军和西北军继续剿共。见蒋介石如此执迷不悔,张杨二人终于下定决心采取武力应对。晚间,两人分别召见东北军和十七路军高级将领,宣布在12月12日清晨进行兵谏。12日5时,东北军奉命到华清池捉拿蒋介石,蒋的卫队进行了激烈抵抗,但因寡不敌众很快便被击败。蒋介石在睡梦中被枪声惊醒,从卧室窗户跳出,摔伤后背,躲在一块大石头后面,后被东北军活捉。同时,十七路军扣留了陈诚、邵力子、蒋鼎文、陈调元、卫立煌、朱绍良等国民党军政要员,邵元冲等人在混乱中遇难,西安事变正式爆发。

三、和平解决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向全国发出了关于「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停止一切内战」等救国八项主张的通电。同日,中共中央表示拥护张杨二人的革命行动,并在西安召集抗日救亡代表大会,防止日本乘机发动侵略。12日23时30分,国民党南京中央决定剿抚并用,一方面任命何应钦为讨逆军总司令,负责军事讨伐,另一方面任命于右任为陕甘宣抚大使,负责政治营救。12日晚,宋美龄邀请澳籍友人端纳赴西安营救蒋介石,端纳同意前往。13日,苏联方面对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指责,同时,国内各界人仕也纷纷联名致电张学良、杨虎城,指责其扣蒋行为。16日,国民政府派刘峙、顾祝同两路大军,由东西两面同时向西安进逼。张学良送返蒋鼎文释放善意,请中央军暂停军事行动,避免冲突升级。22日,宋美龄、宋子文等飞抵西安,后由张学良、端纳陪同见了蒋介石,确认了蒋的安全。23日,各方代表在张公馆西楼开始谈判,讨论释放蒋介石的条件,宋子文代表南京方面,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代表西安方面,双方就释放蒋介石、中央军撤军、释放爱国人士等问题进行了多轮协商。24日上午,各方代表继续谈判。经过反复磋商,达成九项协议,并就「停止内战、共同抗日」这一事关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根本问题,初步达成了一致意见。蒋介石也当面对张学良做了承诺,基本同意了张、杨的八项主张和中共提出的六项要求。当晚,周恩来在张学良及宋氏兄妹陪同下面见蒋介石。周诚挚地向蒋陈述,目前时局,非抗日无以图存,非团结无以救国,坚持内战,自速其亡。同时,他也表示了若蒋肯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误国政策,他个人和全体红军都可听蒋先生指挥。我党如此深明大义,以德报怨,蒋介石大感意外,最后表示可以接受周的意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25日下午3时,张学良不顾周恩来的劝阻,亲自护送蒋、宋等登机而去。12月26日,蒋介石抵达南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四、事变影响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创造了基础,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西安事变后蒋介石确实停止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国民政府与我党正式开了第二次合作,有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和平解决,基本结束了国共两党长达十年的内战,停止了旷日持久的战争内耗,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奠定了全民抗战的基础,为中国取得全民抗战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它也是中国社会矛盾变化的转折点,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在全国空前高涨的抗日氛围下,日军不得不提前发动侵华战争,全民抗战由此爆发。同时,让我党获得了合法的生存空间和发展壮大的机会,对中国的解放事业提供了极大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