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足音铿锵回响,发展蓝图催人奋进。1月23日上午,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省长许昆林作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江苏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展望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会场内,代表委员们纷纷落笔,认真圈划出2024年的新目标、新任务,大家纷纷表示,将以当表率、做示范、走在前的果敢担当,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发进取、奋勇前行,不断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实干担当,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全票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7月、12月两次亲临江苏考察,三次对江苏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让全省人民备受鼓舞。」聆听政府工作报告时,代表委员们也重温了那一个个意义非凡的动人时刻。
省人大代表、苏州华兴源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文源至今记得,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公司了解企业科技创新情况时的温暖场景。「公司不断加快科研攻关速度、拓宽科研攻关的广度,去年下半年,企业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5G工厂,同时组建的苏州市级创新联合体也获批成立。2024年初始,公司3个不同业务板块在科技创新上也有了新举措。」
自主研制全球最大吨位轮式起重机、全球最大旋挖钻、35立方米超大露天电铲等一批大国重器和高端核心零部件……省人大代表,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东升表示,徐工的奋斗足迹,是我省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生动写照,新的一年,徐工将以揭榜挂帅方式建设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智慧供应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76%,有效高企数达740家、净增79家,新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7家、创历史新高。省人大代表、无锡市滨湖区区长李平说,2023年,滨湖区牢记「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重大要求,全力推动滨湖科教资源优势充分转化为发展优势。新的一年,滨湖区将根据省两会部署蹄疾步稳走好「科创路」,努力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美丽江苏更加可触可感可享。「2023年,苏州全市PM2.5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为80.8%;国考水质优Ⅲ比例同比上升6.6个百分点;太湖湖心、阳澄湖湖心断面水质首次达到Ⅲ类……」省政协委员,农工党苏州市委会副主委、苏州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张鹤晒出一组组数据,直观展现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她表示,今年苏州将在生态环境领域特别是以长江大保护和新一轮太湖治理为重点深入开展调研,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市域示范。
增进民生福祉彰显新成效。「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8.5%以上,成绩是鼓舞,也是鞭策。」省政协委员,省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陈红红说,下一步,省医疗保障局将进一步织密保障网络,健全完善多层次医保体系,持续开展药品耗材带量采购,切实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实施常态化基金监管,守护群众医保「看病钱」「救命钱」,持续推动医保服务下沉,努力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医保服务。
知重负重,加快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总体要求,始终贯彻着中央「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的重大要求。
省人大代表,无锡市锡山区委副书记、区长顾文浩表示,今年的工作将对照「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进一步细化实化,结合省「1650」产业体系、市「465」产业集群建设,持续推进「产业集群+特色专业园区」建设,着力构建群链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全年力争完成「四新四强」集群营收规模超2200亿元。持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将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42.5%。
突出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省人大代表,江苏盐城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正雄深有感触,「我们要围绕科技兴港、数字链港、人才强港,统筹推进绿色、生态、智慧、平安、美丽‘五新示范港’建设,全面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增强港口辐射带动作用,为盐城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持续赋能,奋力在全省高质量发展中创特色、展亮点、争贡献。」
突出人民至上价值取向,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省政协委员、徐州市政府副市长林斌表示,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要扎实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新的一年,我们将对照报告中提出的相关要求,继续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享受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民化待遇,同时推动城镇老旧小区、城中村改造,扎实做好民生工程,更大力度创造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
突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在省人大代表,银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庄建新看来,「进」的关键应该落在技术创新上、落在提质增效上。过去一年,企业完成9项关键技术攻关课题,持续研制完成了铅铋堆、空间堆、蛇形管等前沿项目专用管材部件,并逐步实现产业化。放眼新的一年,进一步把握好「破」和「立」的关系,是庄建新思考的关键问题。「‘立’的应该是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以及与之相关的风险防范机制;‘破’则是要破除创新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壁垒。」
突出统筹协调重要方法,更好统筹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省人大代表,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龙表示,连云港港作为「一带一路」交汇点支点城市的核心载体,将一以贯之地精准把握「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加安全」的内涵要求,突出国际枢纽海港建设和互联互通深化合作,全面融入长三角发展、做足陇海线文章,完善物流服务链网、拓展多式联运通道,在业务融合、市场结合、资源聚合中进一步增强港口辐射带动力。
奋发进取,推进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
一个个目标数据,一项项重点工作,刻画出江苏「走在前、做示范」的「任务书」「施工图」,也为代表委员们找准了今年工作的奋斗坐标。
在2024年十项重点工作中,报告首先提到了「全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近年来,市场监管部门接续出台了一揽子政策措施,全力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质量支撑。」省政协委员、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孙沪兵表示,下一步将聚焦产业链薄弱环节,不断提升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效能,深化质量技术帮扶「提质强企」三年行动。同时,联合相关部门大力推广「苏质融」业务,为企业打造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支持企业加强品牌管理、产品研发、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
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任务中,省人大代表、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九虎关注到,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着力构建新型电力装备等世界一流、高端装备等国际先进、航空航天等全国领先的集群方阵」,这让他备受鼓舞,「作为智能电网产业链的链主企业,我们将继续做好行业内企业标杆和典型,助力江苏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推动工业母机、工业软件等高质量发展」,省人大代表、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能专家刘云清感受深刻,「作为从事核心装备研制的一名基层工作者,我将努力创新、攻坚克难,打破更多国外垄断,争取把更多高端装备制造技术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上。」
大家更加明确和坚定了新一年的工作发力点。从事基层耕地保护工作已经十余年,省人大代表、太仓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张绪美在全省率先示范水稻侧深缓混施肥技术等多项技术,两年来累计改良修复障碍土壤面积上万亩。「我将继续与家庭农场、村集体合作社结对,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帮扶,促进农民增收。」
「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省政协委员、励志阳光心汇心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陈剑光说,「三个‘兜’彰显了浓浓的民生情怀,这既是政府的工作要求,也是我们全社会的期望。」陈剑光说,过去一年,他带领励志阳光心汇心公益基金会获得第十二届中华慈善楷模奖,「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强化‘五社联动’,具体将围绕共同富裕、社会治理、乡村振兴和增强城市文化影响力方面,发挥慈善公益的作用,为民生建设贡献力量。」
「2024年世界文化交流、江苏文化发展前景一片美好。」省人大代表、宿迁市曲艺家协会主席戈娟特别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任务要求,「当下最急需的是‘青蓝相继、薪火相传’,我们将大力做好文化传承,阶梯式培养曲艺人才,通过创作更多高质量的文艺作品,讲好江苏大地上的中国故事,切实扛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参与记者:杨频萍 王梦然 洪叶 蒋明睿 陈月飞 付奇 张宣 陈珺璐 陈明慧 林元沁 吴雨阳 崔昊 胡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