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
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在合肥开幕
省政府工作报告新鲜「出炉」
• 阜阳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获批建设
• 争创阜阳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 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业研究院
• 乘势而上壮大汽车「首位产业」
• 深入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
记者梳理报告发现
这些内容
为阜阳加快打造「三地一区」
建设「十个区域性强市」
带来了新的政策利好和发展机遇
关键词
国家支点城市
读报告
省政府工作报告在2023年工作回顾部分提出,合肥、芜湖、阜阳、安庆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获批建设。
看阜阳
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是我国现代流通网络的组织中枢和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核心载体。2023年8月,作为国家中部重要区域交通枢纽,阜阳跻身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名单。当前,拥有「铁公机水」立体交通优势的阜阳,正在大力实施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建设,重点打造铁路物流枢纽、江淮干线航运枢纽、空港物流枢纽等,推动构建支撑阜阳、带动皖北、呼应合肥「铁公机水」四位一体的现代综合交通物流体系和对外开放平台。
阜阳高铁交通枢纽。全媒体记者 庞诚/摄
关键词
国家物流枢纽
读报告
省政府工作报告在「加快建设互联互通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部分明确提出,争创安庆港口型、阜阳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
看阜阳
早在201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选择127个具备一定基础条件的城市作为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其中,阜阳入选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我市高度重视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聚焦物流业提质、增效、降本,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在此基础上加快创建国家物流枢纽。根据有关方案,阜阳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将定位为服务全国联通世界的医药物流组织中心、服务苏鲁豫皖的商贸物流集散地、长三角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组织基地、引领阜阳带动安徽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引擎。
华源医药集团物流园。
关键词
高等研究院
读报告
省政府工作报告在2024年重点工作之「一体推进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建设,强化高质量发展基础支撑」部分提出,要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业研究院,加快建设安徽高等研究院等。
看阜阳
2023年以来,我市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旗帜性抓手,按照「市场主导、政府主推、院校主研、企业主用、金融支持、各方共赢」思路,高标准筹建安徽(阜阳)高等研究院,目前,已上报联合科研与人才培养项目46个。今年,我市将把筹建高等研究院作为科技工作的重要抓手全力推进,力争首批博士、硕士研究生顺利招生,同步启动校企联合科研攻关等。同时,「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业研究院」等新部署,也为我市依托特色主导产业加快组建阜阳海钠钠离子电池、天能动力电池、吉祥三宝功能性纺织新材料等产业创新研究院和阜兴科技光伏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带来了政策机遇。
中科海钠·阜阳GWh级钠离子电池生产项目。全媒体记者 郭海洋/摄
关键词
首位产业
读报告
省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2023年工作时提出,聚力打造汽车「首位产业」,全面展开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布局;在安排2024年重点工作时明确,乘势而上壮大汽车「首位产业」,培育招引关键领域零部件优质企业。
看阜阳
我市已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规上限上企业230家,当前,正在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以阜南、临泉为核心加快打造全国最大线束生产基地、铸铝部件基地,以阜合园区、阜阳经开区为核心发展中重卡、改装车和零部件产业,以界首为核心发展动力电池及回收利用等产业,推动首太新能源产业园锂电回收和循环利用产业基地建设,以颍泉为核心发展汽车电子、芯片等产业。同时,我市还在着力招引「三电」等高附加值项目。比亚迪乘用车零部件、立讯精密高端零配件、森萍轻量化汽车零部件等项目也在加快推进、加速释放产能。
弗迪科技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项目。全媒体记者 郭海洋/摄
关键词
肉牛良种繁育
读报告
省政府工作报告在「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部分提出,深入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构建肉牛良种繁育体系。
看阜阳
2023年以来,我市强化政策扶持引导,突出打造特色,实施了绿色食品产业「双千亿」计划暨肉牛振兴计划。全市规模牛场发展到430个、肉牛饲养量达46万头以上、肉牛全产业链产值约110亿元,均居全省第一位。2023年9月,安徽新牧「一站一场一中心」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由长春新牧与阜阳乡村发展农业公司合资成立的安徽新牧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运营,主要在颍东区打造国内领先的国家级种公牛站、国家级肉牛核心育种场、国家级种业科创中心等。前不久,长春新牧向我市捐赠了10万剂优质肉牛冻精,我市已将这批「芯片」配至各县(市、区),推进肉牛品种改良,优化群体结构。
安徽新牧「一站一场一中心」项目开工现场。(资料图) 全媒体记者 郭海洋/摄
文字:全媒体记者 徐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