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新闻

商场店铺中的灯光暗藏玄机

2024-01-11新闻

美化食物外观 提升皮肤亮度

商场店铺中的灯光暗藏玄机

2023年12月1日,【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实施。【办法】规定,不得使用对食用农产品的真实色泽等感官性状造成明显改变的照明设施误导消费者。这类照明设施通常指能够给食品「美颜」的生鲜灯。

如今,【办法】已实施一个多月。在管理规范的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生鲜灯已经绝迹。但在个别地区,生鲜灯换了个「马甲」,摇身一变成了微红灯。

那么,生鲜灯、微红灯是如何欺骗消费者的?除了生鲜灯,还有哪些光「套路」?科技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资料显示,衡量光源优劣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是显色指数。它反映的是一个光源对物体颜色的还原能力。国际照明委员会以自然光作为参照光源,将其显色指数值定为100——自然光可以100%还原物体原本的颜色。一种光源的显色能力越接近自然光,其对物体颜色的还原能力就越强。

大多数超市、农贸市场内部,几乎无法受到自然光照射,人造光源必不可少。因此,商铺使用灯具的显色能力,直接影响了消费者对相关产品的判断。

广州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胡苏军介绍, 无论是生鲜灯还是微红灯,都是通过增强灯具对特定颜色的显色能力,来影响人们对食品真实颜色的辨别能力。

一些商家会使用红色的生鲜灯。这类生鲜灯内部主要以白色灯珠为主,再配小部分红色灯珠,以形成特定的偏红光源。这类光源打在食物上可以使其看起来更红。例如,在日光灯下,部分猪肉看起来又干又柴;但当其被生鲜灯照射,肉就变得红润、鲜亮。

「进入市场,一片红光下肉显得非常新鲜,买回来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北京市民赵女士说。

除此之外,为了让绿色蔬菜看起来更新鲜,少部分商家会采用绿色灯光。蓝色灯光可以让水体看起来更清澈、透亮,于是部分销售水产品的商家用其照明,以展现海鲜较好的生存环境。

在日常生活中,会迷惑消费者的,不只有生鲜灯,还有其他光「套路」。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副院长夏杨毅表示,面包店一般会选择色温在2500开尔文至2700开尔文之间的暖黄色光源。面包被这种光源照射,会让人感觉它是刚烤好的。需要冷藏保存的奶油蛋糕则多被偏冷的、色温为4000开尔文的中性白光照射,这个光照下奶油会显得更鲜亮。

食物诱人需要灯光衬托,商场里的服装要想足够吸引人,同样离不开合适的灯光。

通常来说,为了让消费者在试穿时感觉自己肤色亮,试衣间镜子两侧都会安装条形灯,以照亮消费者的面部。同时,试衣间顶部还会设置宽束射灯作为补充光源,以进一步增加消费者皮肤的亮度,提升衣服的上身效果。这类光源的颜色一般为暖白色,色温通常在3500开尔文到4000开尔文之间,能够较好地还原服装的色彩。

除此之外,要利用好面朝街道的店铺橱窗,相关商家需合理布置灯光来避免鱼缸效应。

鱼缸效应是指,受白天自然光的影响,橱窗玻璃内与室外的亮度相差较大,导致室外景物反射在橱窗玻璃上的现象。这种现象影响了橱窗的展示效果,降低了橱窗内商品的吸引力。要避免鱼缸效应,橱窗内的照明亮度就要比室外高。因此,邻街店铺通常会在橱窗内部布置射灯,在白天鱼缸效应较为明显时,通过射灯来提升橱窗内部的亮度。(记者 都芃)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