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最后一天,中国双航母战斗群压轴登场,令人振奋。 12架歼-15战机同时在编队上空飞行,加上甲板上的战机,可同时出动30多架歼-15舰载机。该战斗群实力雄厚,规模空前,总满载吨位近30万吨,垂发单元数量达688个。
![](https://img.jasve.com/2025-2/31c30835bedaa5b36404f80df08b3fc0.webp)
然而,这场军演结束后,更值得关注的是国际社会的回应。大部分西方媒体的报道态度积极,新闻标题中「双航母」、「首次」等字眼十分醒目,并注意到歼-15B舰载机已大规模列装。
官方媒体发布的图片显示了事件全貌,然而令人不解的是,西方国家引以为豪的卫星侦察系统此次却毫无反应,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此大规模的事件,西方卫星难道集体失灵了吗?
山东舰和辽宁舰在南方军港停靠时,西方卫星密集监测,商业卫星图像分辨率甚至达到米级,可清晰辨别护航舰艇型号。如今,我国已拥有双航母战斗群,单艘航母接近七万吨,整个舰队规模近三十万吨,却不见任何编队卫星图像?反观2018年南海阅兵,卫星照片清晰可见。这种反差,值得深思。
![](https://img.jasve.com/2025-2/6b66e6e25d6ac9fed4d12b4a88a301f8.webp)
这次演习的重点,是检验双航母战斗群的实战能力。因此,从编队一开始就注重隐蔽行动,力求不被对手发现。因为在战争中,先发现敌方并成功隐藏自身,才能掌握战场主动权。
因此,我们此次行动成功规避了西方公开商业卫星的侦察。公开报道的卫星图像,几乎都来自于这些商业卫星,它们的轨道和拍摄时间相对可预测。然而,那些被军方封存的影像资料,我们则无法获知,但这至少说明,有效的反制手段是存在的。
![](https://img.jasve.com/2025-2/af6954a559e5654b32adcd1d37887d80.webp)
商业卫星如今能清晰拍摄海上舰船,关键在于其覆盖范围广、持续观测时间长,并具备可见光、红外和雷达等多种成像方式。分析人员之所以能在大洋上找到舰艇,得益于人工智能和图像识别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直接识别舰艇本身,还能通过分析舰艇尾流进行追踪,因为大型舰艇和军舰的尾流特征与普通船舶显著不同。这已成为现代卫星图像识别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海军在航母隐身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山东舰服役时,相关研究已证实我们在航母尾流抑制技术上取得了理论进展。福建舰的服役表明,这项技术已进入实际应用阶段。此次西方卫星未能拍摄到航母画面,正是这项技术应用效果的直接体现。
![](https://img.jasve.com/2025-2/d72e26eb96d2adde797b036a04b3e3c0.webp)
问题不只在于可见光卫星图像的伪装,更重要的是要考虑雷达卫星的侦察能力,并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目前,这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规避、欺骗和干扰的系统性作战体系。
此次双航母战斗群在南海的联合演习,我们目前所掌握的信息仅为冰山一角。后续将持续关注,预计会有更多的情报陆续披露,届时才能对这次演习的实际意义进行更深入、全面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