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抗美援朝战争误区,志愿军都用苏联武器?40军战场上苏械换美械

2024-10-05军情

抗美援朝战争中,苏联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支援,包括武器装备、人员技术和经济项目,为中国赢得战争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也有人认为,志愿军是依靠苏联支援的武器才打败「联合国军」。实际上联援助的首批武器是在第四次战役期间才装备到志愿军手中,而整个战争取得较大战果,打得酣畅淋漓的却是前三次战役。

前三次战役中,志愿军战士手持的大多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使用过的老旧武器,而且由于品类繁多,来自许多不同国家,号称「万国造」。即使后来换装苏联武器以后,有的部队却又在战场上自行将苏联武器换成美国武器,这又是为何呢?今天这篇文章就来聊聊抗美援朝战争中,苏联武器援助情况。

美军在仁川登陆以后,斯大林一直试图说服中国出兵,一方面告知美国占领朝鲜后将以其为基地入侵中国;另一方面又答应援助武器,帮助中国军队实现现代化,可谓威逼利诱。但中国的实际情况是,刚刚结束长期的战争,百废待兴;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都无法与美国抗衡,出兵没有太大胜算。

因此国内的主流意见是不出兵,但尚未作出最后决定。此时周总理和林帅秘密访苏,试探斯大林的态度,并陈述当前中国所面临的困难,认为中国不宜出兵。但次日,国内便传来消息决定出兵。不过再次让苏联组织高层会谈已经不可能,周总理只能找到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请他转告中国的决定,并与他商谈了关于援助武器的数量、接管办法、存放地点等细节问题。

10月14日(首批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前5天)斯大林复电表示同意,由于此前时间太紧,讨论武器时并未谈到价钱问题。但中国交底要出兵后,也失去了讨价还价的筹码。考虑到当时苏联也很困难,斯大林最终决定以「信用贷款」的方式提供给中国,即不用任何抵押物。以生产成本的一半计算贷款,年利为1%。总体上看还算实惠。

根据后来解密档案中,毛主席致斯大林的电文,这批武器的种类和数量为:苏式步枪14万支,子弹5800万发;苏式自动枪26000支,子弹8000万发;苏式轻机枪7000挺,子弹3700万发;苏式重机枪2000挺,子弹2000万发;飞行员手枪1000支,子弹10万发;TNT炸药1000吨。这些武器到1951年初才运抵中国,第二批入朝的19兵团和3兵团就装备了苏式武器,并参加第五次战役。

1950年10月19日,志愿军首批部队入朝作战,包括38、39、40、42军,炮兵1、2、8师,第一次战役打响后50、66军也开入朝鲜,总兵力约29万余人。当时志愿军武器总体情况是:炮火老旧、型号杂乱、口径小射程近、弹药不足。一个军才有各种火炮520门,相当于美军一个师的一半。但现代战争比的恰恰就是炮火,当时志愿军处于全面劣势,邓华就曾指出,面对美军,要有4比1甚至5比1的兵力才有把握围歼。

就步枪来说就有美、苏、德、日等多个国家制造的,国产的也有好几种,其中国军生产的中正式步枪算是比较好用的。为了统一后勤供应,出国前志愿军尽量统一了轻武器,考虑到政治影响淘汰了中正式步枪(该枪上刻有中正二字),只留下日本三八式、汉阳造七九式以及部分苏式和美式步枪。

第一批出国的志愿军当中,武器装备最好的要数39军,该军是四野的王牌,在解放战争当中缴获较多,号称「美械军」,主要装备如下:

38式步枪7320支,79步枪1512支,美制春田式步枪2408支,美制冲锋枪3058支;捷克式轻机枪790挺,美制M1918式轻机枪168挺,英制布伦式轻机枪117挺;美制M1917式重机枪155挺,日制92式重机枪7挺;60毫米迫击炮260门,81毫米迫击炮82门,82毫米迫击炮15门,120毫米迫击炮12门,美制107毫米化学迫击炮12门;国产6管102毫米火箭炮9门,92式步兵炮36门,41式山炮12门,94式山炮12门,美制75山炮12门。

装备最差的是50军,该军是原滇军60军,在长春起义前曾从郑洞国手里骗领了一批美式火炮,后来交给华东军区用于解放对岸作战。战争爆发前,该军已经转入地方从事生产工作,后被调到东北打算改编炮兵。但由于战场形势需要,又重新发放武器,所以领到的都是库存货,比其他军要稍微差一些。

50军以最差的武器在汉江南岸与美军血战50天,依靠丰富的阵地防御经验,圆满地完成了阻击任务,可见战斗力是非常强的。战后彭老总表示,要优先给其更换苏械,将来部队缩编保留番号。50军主要装备如下:

38式步枪1565支,79步枪6111支,英制恩菲尔德步枪458支,美式卡宾枪716支,美式冲锋枪1575支,捷克式轻机枪821挺,英制布伦式轻机枪120挺,马克沁重机枪125挺,92式重机枪3挺,60毫米迫击炮230门,81毫米迫击炮4门,82毫米迫击炮52门,美制60毫米火箭筒4具,美制57毫米无后座力炮4门,92式步兵炮14门,美制75山炮16门,日式37毫米战防炮7门,美制37毫米战防炮36门。

1951年1、2月份,也就是第四次战役期间,苏联援助的武器陆续运抵前线,很多部队已经补充了苏联武器。但到4月底进行第五次战役时,有的部队又将苏联武器换成了美式武器。80年代,后勤部组织编写抗美援朝后勤战例,找到原40军各级指挥员访谈当时的情况。

原40军军长温玉成提到:「出国时,部队都是苏、日装备,经过几次战役,战士手中武器都换成了美式冲锋枪、卡宾枪。」原40军118师政委张玉华说:「五次战役因我们基本上都是美式装备,因此弹药消耗不用后方补充,师以下越打弹药越多。」40军354团团长褚传禹说:「打第五次战役时,我们原来的苏式武器已基本全换上了缴获的美式装备,那时缴获的武器很多,营、连、排、班都可以自行换一换。」

而且大家都还提到,没有成建制地将苏械更换成美械,而是一边打一边换,属于战士们自发行为。也就是说交战时,战士们缴获新武器,那个好用随手就更换了,没有上报。

这些回忆是准确的。1951年7月25日,40军后勤部编写的【入朝五个战役后勤工作总结】中也提到:「我军美式武器较多,绝大部分依靠战缴解决,仅日式武器和非美械武器依靠分部供应。」

更换美式武器的部队不止40军,总后勤部曾查阅了各部报上来的武器装备表(40军由于更换美式武器较多,没有报轻武器装备情况),并与入朝初期装备情况进行了对比,发现部队增加了许多新武器,而损失了较多的旧装备。为此该部于1951年2月15日专门报告中央,提到:

为保证已换装部队武器口径的统一,建议前方教育部队,尽可能不要用缴获的武器随便调换苏式武器,应将缴获的武器交后方修理备用,若万不得已而使用缴获的武器时,亦必须在部队整训时进行调整。

为何40军放着现成的、弹药有后勤供应的苏式武器不用,而要更换依靠缴获才能补充弹药的美式武器呢?结合当时的情况分析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

1、缴获武器较多。抗美援朝战争的5次战役都是大规模的运动战,参战人员多,运动范围广,尤其是前三次战役,志愿军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在战场上,南朝鲜军简直不堪一击,与志愿军一接触就丢下武器逃跑了。第四次战役时,为了稳住南朝鲜军,李奇微不得不特意告诉他们当面的敌人是北朝鲜军,不是中国人。前三次战役,志愿军大胆迂回穿插,即使美军一旦被截断后路,也经常丢下武器就跑。志愿军歼灭了大量敌军,也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

2、美式武器较苏联武器好用。苏联援助中国的武器大多是他们二战时使用过的旧武器,徐向前曾回忆说:「运回来一些,多是些旧家伙,拿到朝鲜战场上,有些枪栓拉不开,简直没法用。」1951年8月,总后勤部派人到前线了解军械使用情况,回来后形成文字报告,其中提到:「对苏式冲锋枪和轻、重机枪都感到好,对美造卡宾枪、步枪、轻机枪都喜欢使用。但对苏式步枪则都不喜欢使用。」

使用「感到好」描述算比较客气,战士们实际上「喜欢用」美式武器。以步枪为例,美军当时装备M1半自动步枪,战士们普遍反映好用、耐用,射速高,在近战当中不吃亏。而且射程远,精度高,用于狙击也不错。据说当年志愿军神枪手张桃芳使用的就是M1步枪。而苏联援助的M1891/30型步枪(莫辛纳甘),在近战中对美军的M1很难占到便宜,而且由于朝鲜冬天寒冷,枪栓经常被冻住,被迫用脚蹬,战士们将其称为「脚蹬枪」,认为还不为国产中正式。

3、后勤补给困难。在运动战阶段,志愿军的后勤问题始终没能得到解决,第四次战役时最前线离后方已经超过500多公里,由于美军不断轰炸以及志愿军缺乏运输装备等诸多问题,物资始终供应不上。不仅武器弹药,连吃穿都成问题。尤其是进入春季以后,山洪暴发,道路桥梁被冲毁,前方铁路也中断,物资更不能及时送到前线。在这种情况下,各部只能灵活地使用缴获的装备。

4、武器损坏较大。战场上的武器损坏,包括战损,正常使用损坏,敌方轰炸、遗失等多种情况。根据总后勤部统计,前五次战役志愿军平均每月武器损耗率为:步枪12%,冲锋枪21%,轻机枪24.3%,重机枪17.1%,60毫米迫击炮19.2%,火箭筒15.3%,轻迫击炮15%,山炮30%,高射机枪30%。后两种武器损耗较高是因为直接面对美军飞机轰炸。总体上,这个损耗率还是比较高的,在后勤补给不及时的情况上,只能在战场上慢慢更换,否则就没有武器使用了。

第4次战役以后,大规模运动战已经很少了,进入阵地防御战,这时候对武器的要求比较高,尤其是大口径火炮,苏联援助的武器开始发力。最为典型的是1953年7月13日志愿军发起的金城战役,这是抗美援朝最后一场战役,志愿军准备了1100多门火炮,在7-28分钟的时间里,发了1900余吨炮弹,南朝鲜军阵地30%以上的表面工事被摧毁,在开辟通路的地段上破坏障碍物达80%-90%,这是破纪录的。志愿军1个小时就全部突破南朝鲜军4个师的防御阵地。

在第一批武器装备以后,总参谋长徐向前率代表团到莫斯科与苏联谈判第二批购买60个师的武器。谈判从6月上旬开始,一直谈到10月份,中国希望能在1951年内提供,但苏联只答应1951年提供16个师的装备,剩余的按每年三分之一提供。但实际上,直到1952年4月苏联只提供了4个师的装备,其中3个师中国还移交给了朝鲜,大部分武器直到战后才供应。

苏联提供给中国的武器虽然大多是自己淘汰的旧武器,但对于志愿军来说也算「高级」了,在战争中发挥过不小作用,用毛主席的话说就是「我看还是要感谢苏联」。其实苏联援助作用最大的还是人才技术和经济方面,帮助中国建立了一整套国防工业。提供了部分武器的设计图纸,后来中国自行生产了一批武器装备部队,使中国军队统一了制式,实现了现代化。尤其是苏联提供给中国的米格-15战斗机,在当时仍算比较先进,使中国从无到有,一夜之间成长为空中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