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台湾去军事化,迈出了第一步,要求台军撤军,金门开了个好头

2024-10-02军情

金门,乃台湾海峡西岸之小岛。往昔,它是两岸对峙之前沿,如今却成两岸交流合作之桥梁。近日,金门县议会组建两跨党派联盟政团,共同发布四大宣言,「永久非军事区」倡议尤为瞩目。此举措意义何在?反映金门民众何种心声?对台湾去军事化进程有何启示?本文将从历史、现实、未来角度予以分析。

历史:金门这片土地,曾经历过战火的洗礼,那炽热的硝烟仿佛还在空气中弥漫;如今,它却沐浴在和平的阳光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金门,往昔归属于福建省,乃是闽南文化的重要起源之地。清朝时,它曾是对外贸易的关键港口,亦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站。民国时,金门成为国民政府的重要军事基地,抵御日本侵略。1949 年,国共内战终结,国民政府退往台湾,金门便成了两岸对峙的前沿。1950 年至 1979 年,金门历经多次战事,尤以 1958 年的金门炮战闻名,44 天内交火近 60 万发,致数千人伤亡,金门岛遭严重损毁,金门人民在战火中苦不堪言,却展现出顽强抵抗精神与爱国情怀。

1979 年,中美建交,两岸关系开启新征程。1987 年,台湾当局准许金门居民赴大陆探亲,打破 38 年隔绝。1992 年,两岸达成「九二共识」,确立一个中国原则,为和平发展奠基。2001 年,实现「小三通」,包括海上直航等。2008 年,达成「大三通」。2018 年,福建向金门供水,解其淡水之困。这些举措促进交流合作,改善发展,增进福祉,增强亲近认同。

现实情况:金门正面临着诸多困境,同时也怀揣着满满的期待。这些困境与期待交织在一起,构成了金门独特的面貌。金门在困境中努力前行,期待着美好的未来。

尽管过去数十年两岸关系取得显著进步,金门仍面临困境与挑战。其一,其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两岸冲突高危区,台湾当局「台独」活动致大陆采取军事措施,给金门带来战争阴影,民众担忧安全与环境。其二,金门经济发展受台湾当局限制干扰,未获足够支持与优惠政策,阻碍与大陆更深入合作,经济潜力未充分发挥,与对岸差距拉大。

在此情形下,金门民众有着怎样的期待呢?那便是和平与发展。金门民众不愿再充当两岸对抗的牺牲品,也不想错失两岸合作的契机。他们期盼两岸能和平对话,化解分歧,避免战争。他们希望台湾当局尊重金门民意,解除对金门的限制,助力金门发展。他们期望大陆持续给予金门关怀与帮助,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生活品质。他们渴望金门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的典范,实现与厦门一体化发展,共沐两岸繁荣富强。

【未来:金门之倡议及其启示】金门,这座独特的岛屿,其倡议蕴含着深刻的意义与价值。它如同一盏明灯,为我们指引着未来的方向,带来诸多启示。

正是怀揣着这般期望,金门县议会的两大联盟政团发起了构建「永久非军事区」的提议。此提议囊括了金门县议会中涵盖民进党等的所有政治派别,体现了金门的主流民意,也契合了金门的实际需求。其目的在于和平发展与军事安全间找到平衡,既不丢自卫之权,也不引对抗之险,既不损国防之力,也不碍经济之活,既不违国家之利,也不忽民众之福。其意义在于为两岸关系和平稳定营造有利氛围,为两岸交流合作提供有益平台,为两岸和平统一开启新窗。

这一倡议给台湾去军事化进程带来哪些启示呢?其一,彰显了台湾民众对和平的向往与发展的追求,其势不可挡。台湾民众不愿被「台独」活动绑架、外部势力利用及战争威胁恐吓,渴望与大陆和平友好,共享大陆红利,实现两岸共荣。其二,表明台湾当局对两岸关系的错误态度与政策难以为继。其坚持「台独」路线,否定「九二共识」,破坏政治基础,挑衅大陆底线,危害和平稳定。

台湾当局的错误行径,引发了大陆的强烈反对与坚决回击,还遭国际社会普遍谴责并被孤立,激起了台湾民众的不满与抗争。台湾当局应认清局势,尊重历史,顺应潮流,回归「九二共识」基础,停止「台独」分裂活动,恢复两岸对话协商,维护和平稳定。这彰显大陆对两岸关系的正确方向与主张坚定不移,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等,有信心和能力击败「台独」势力,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统一。

总而言之,金门提出构建「永久非军事区」的倡议,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益,也利于台湾去军事化进程。此倡议值得两岸各界重视与支持,也可为台湾其他地区借鉴效仿。唯有在和平环境中,台湾方能获得真正安全与发展,两岸才能达成真正和谐与统一。愿金门成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先驱、台湾去军事化进程的开创者以及两岸和平统一的历史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