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北约司令写回忆录:在我40年军旅生涯中,当志愿军战俘最难忘

2024-10-24军情

「最优秀的兵,我看还是中国兵。」

这是参加过朝鲜战争,后来担任北约北欧方面军总司令法勒·霍克利,曾说过的一句话。

在法勒·霍克利四十多年的军旅生涯中,遇到了无数的对手,也打了无数的战争,有胜利过,也有失败过,也曾被俘虏过—— 当他晚年的时候,却在回忆录中写道:在志愿军中做战俘的日子,却是他最难忘的。

当时的西方国家普遍认为志愿军是魔鬼,一旦被他们抓到,轻则割掉鼻子、挖掉眼睛,重则会被枪毙。

其实这些事情都是日军做的,只是同为亚洲国家,加上西方对东方妖魔化的宣传,就导致很多西方国家的士兵,误会了志愿军。

而无奈被俘虏的法勒·霍克利,在战俘营中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才真正了解了志愿军战俘营是怎样的存在……

他不敢想象的是,作为战俘的自己先后6次逃跑失败,竟然还能得到志愿军的优待!

朝鲜战争的背景

安东尼·法勒·霍克利,在1924年出生于英国考文垂,父亲是一名记者。

他的成长伴随着战争的烽火狼烟,从小就对当兵很感兴趣,于是,1939年,年仅15岁的他就从就读的埃克塞特学校,偷跑出来报名参军。

法勒·霍克利在德文郡的一个征兵站,报名参加了英国陆军,当时正值二战,很需要士兵,虚报年龄的他通过了征兵体检,还被分配到了格洛斯特郡步兵团。

只可惜不久之后,他谎报年龄的事情就被发现了,他也从军营中被踢回学校。

直到1941年,17岁的法勒·霍克利终于能够正式入伍。

在牛津大学埃求学期间他毅然投笔从戎,被分到了第70轻步兵营,并在空降兵招兵的时候自愿参加了训练,之后被分配到了英军第一空降师伞兵团第六营服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勒·霍克利先后参加了几次比较重要的军事行动,并且取得了大大小小的战功。

于是,他从一个底层的小士兵升到了连长,然后又升到了英军29旅格罗斯特郡团第一营副官的位置。

在入朝作战之前,他都是比较幸运的,他所在的部队作战方向是希腊,和残酷的「市场花园」相反,希腊那边的仗基本没怎么打,比较轻松,这期间法勒·霍克利还获得了军功十字章。

直到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要求英国派遣军队入朝作战。

而到达的英国军队,也就是法勒·霍克利所在的陆军第29旅,不久就见到溃逃的美国军队,这让他们简直不敢相信。

美国大兵的作战能力在国际上也算是数一数二的,加上他们在国际上的宣传,很多国家都会觉得美国军队战无不胜。

但是在小小的朝鲜战场上,居然能看到狼狈不堪的美国大兵,他们遇到的究竟是什么样的敌人呢?

法勒·霍克利非常不解,随后,他就遇到了这支将美国大兵打得落花流水的部队,还成了这支部队的俘虏。

而那时,他来到朝鲜战线也不过半年的时间而已,很久之后回忆起这段经历,法勒·霍克利也只有深深地叹服。

法勒·霍克利在朝鲜呆了近三年时间,第一年前半年就是同中国人民志愿军交战—— 而剩下的时间里,他都是以战俘的身份在志愿军的俘虏营中度过的。

这段经历正是他写在回忆录里的,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

战场无畏的志愿军

1950年12月2日,美军退到平壤,英军29旅也在配合美军对平壤市内一些目标进行破坏,平壤市内的百姓都一直不得安宁,日夜期盼能有军队将英美联军打出去。

到了12月31日,也就是元旦前一天,中国人民志愿军就发起了第三次战役。

志愿军一路势如破竹,连续突破重要防线地段,英军29旅被打得晕头转向,只得跟着美军往汉城方向撤退。

对于这些亚洲军队,英美国家一直都抱有很大的偏见。

加上国内总是将亚洲军队妖魔化,还有在二战战场上亲眼见到日本人对待战俘的残忍做法,让他们在面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时候蒙上了一层血色的滤镜。

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的时候非常勇猛,1951年1月3日,志愿军2个连的兵力就迅速占领了195.3高地。

并且,随后而来的主力部队,还将英第29旅皇家来复枪团第1营及皇家重坦克营全歼了,还缴获和击毁坦克31辆,俘虏了少校营长柯尼斯等人。

同时,在釜谷里战线中,英军依旧是输得一塌糊涂,坦克、汽车被缴获40余辆,两个连的战力也被歼灭。

不过,这些对于法勒·霍克利来说,并不是什么大事,因为他所在的部队跑得比较快,没有和志愿军正面对上,他逃过了一劫。

幸运女神不会一直青睐一个人,很快,法勒·霍克利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志愿军发动了第五次战役。

4月24日拂晓,志愿军发动了作战,英29旅格洛斯特营也就是法勒·霍克利所在的部队就在临津江防线,直接和志愿军对上了。

志愿军总的出动了一个多团的兵力,而英军则是有着格洛斯特团1营、皇家炮兵第170迫击炮连C排以及侧翼的一个比利时营,人数比志愿军多多了。

志愿军560团付出了总计伤亡491人的代价,将格洛斯特营围歼了,当时作为副营长的法勒·霍克利,也成为了志愿军的战俘。

志愿军第五次战役胜利后,美军还准备要营救英军,但是美军的救援部队来得太晚,人也太少,连自己人都一部分搭进来成为了战俘。

可笑的是,英军逃跑的一部分人跑到了美军的防线,而美军坦克习惯性地将来者当成敌人,一阵乱打,打死了7名英军,其中还有一名英军中尉。

这场战争,英军阵亡的人数有59人,被盟军美军打死的有7人,526人成为了战俘。

法勒·霍克利很不幸,他成为了志愿军的战俘——那个被西方国家妖魔化的军队,传闻成为他们的战俘只会死得更惨。

但幸运的是他没被美国人打死,他用自己在战俘营的亲身经历,证明了成为志愿军战俘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西方媒体所说的都是谎言。

6次从战俘营逃跑

法勒·霍克利回忆说,志愿军战俘营的待遇还是很好的,看管很松,有很多人一开始会选择逃跑,但是最后不是被抓住就是会自己回来。

其实,原因并不难理解,朝鲜战争的时间并不短,而他们所在的战俘营位于朝鲜半岛北部的密林中。

那里本来就人烟稀少,战争一来,就基本荒无人烟了,林中的动物跑得更是比人快,仅靠双腿跑出去,根本找不到人烟,连个鸟蛋、果子都找不到吃的。

朝鲜半岛的冬天非常冷,那时候往林子跑去,就是自寻死路。

要是跑去村庄等人群聚集的地方,就会被饱受战乱的朝鲜百姓打死。

两条路都是死,只是一个是饿死冷死,另一个是被打死——还不如待在战俘营,温暖安全,还有食物。

当然,还有一点也比较重要,就是志愿军战俘营的日子,简直不要太舒服!

这个战俘营的建筑就是民房,根本不是牢房,而且战俘营中还经常搞一些活动,只要不出战俘营,在营区内基本就是自由活动。

志愿军优待俘虏,对每个人都是怀着善意的,除了因为缺医少药导致的一些重病号有生命危险外,其他人都非常的安全。

当时在战俘营中,有着13个国家的战俘,管理起来非常困难,仅供应这些战俘花的钱,都可以供养一个加强排的志愿军战士。

由于战俘越来越多,志愿军们除了平时会组织一些活动之外,还同意这些外国人组建各种文艺小团体,丰富日常生活。

后来还举办了碧潼战俘奥运会,有500多人参赛,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平日里,还会给战俘们宣传一些我军政策,组织战俘们学习。

别的先不说,志愿军的思想教育可不是说笑的,只要人不傻,就能给你把道理扳过来。

而且碧潼战俘营没有高墙,也没有铁丝网,东、南、西三面环水,北面连接中国,是陆地,西面有高山,因而东、南两边是逃跑的最佳方位。

这样的环境,对于一身反骨的法勒·霍克利来说,不逃跑,都对不起上帝给他创造的这么好的条件。

于是,逃跑了6次的法勒·霍克利,成为了战俘营里的传奇人物,还获得了一个「骑士」的外号,战俘们都很佩服他的勇气。

进入战俘营不久,法勒·霍克利就开始了他的第一次逃跑,当时战场距离战俘营不算很远,美军在战场上启用了空军。

为了防止空袭,道路上每隔50米就有一个志愿军的防空哨—— 第一次没有经验的法勒·霍克利沿着道路逃跑,很快就被抓住。

第二次逃跑法勒·霍克利决定不走道路,改往山上走,翻山越岭走了好久,大半夜好不容易看到一间明亮的小屋。

以为是猎人或者当地人的屋子,他就进去了,谁知道那居然是志愿军的卫生所,不出所料,白跑了,千里送人头。

第三次逃跑,法勒·霍克利选择了水路,他沿着一条河床攀爬游泳七个小时。

这次挺幸运的,没遇到志愿军,只是在河里那么久,直接被冻僵了,倒在了岸上——被发现的时候身上裹着一条毯子,估计是哪个好心人给裹的。

之后第四次、第五次的逃跑依旧在上演,让战俘营中的战俘奇怪的是,逃跑的人并没有被枪毙,回来之后该怎样还是怎样。

这要是在其他国家的战俘营,这些逃跑的人早就被枪毙了,或许也正是这样,才让法勒·霍克利进行了第六次的逃跑计划。

这一次逃跑,他差点就成功了!

法勒·霍克利吸取了前面五次失败的经验,很快就开始了第六次的逃跑。

这次,他的目标是海边,而他也顺利地闻到了海风腥咸的气息——幸运的是遇到了他的盟友美军,不幸的是,美军的枪口对准了他。

或许是因为法勒·霍克利穿的是中式制服,发现他的美军战机,将他当做了志愿军,发现一个大活人,那肯定就是扫射无疑了。

于是,法勒·霍克利被美军战机追着扫射了几轮,直到他跳进一个深沟才得以保命。

而正是这一次的经历,让法勒·霍克利吓破了胆,再也没有任何逃跑的念头了。

不过六次逃跑的经历,成为了他之后被遣返回国,还得以继续服役的一个加分项。

之后在战俘营中,他也发现了很多有趣的事情,比如英国人依旧是那副绅士做派,每天刮胡子,衣服干干净净,吃饭也是细嚼慢咽,是战俘营中素质最高的。

美军战俘则是反面教材,一天不闯祸就不舒服:不是往土耳其人的食物里加猪肉,就是偷其他人的白糖、水果。

战俘营里发生打架斗殴事件,至少有一半都和这些美国佬有关。

而且这些美国佬还特别地恶心,不洗澡不换衣服,同宿舍的美国病号不说好好照顾,还大半夜地把人家扔出来自生自灭,整个战俘营都不喜欢这些美国人。

而土耳其战俘比较有意思,他们适应得最快,不挑食,还自制小面包和土耳其面,在战俘营中出售——这小日子过得,比其他国家的战俘要好得不少。

结语

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结束后,法勒·霍克利被释放了,是为了交换战俘。

在回到南安普敦的时候,有很多媒体前来,但是这些媒体并没有拍到他们想要的画面。

之前从德军、日军交换回来的英国战俘,无一不是骨瘦如柴,看上去吃了很多苦的样子,他们被救回来的时候,整个人看上去都已经麻木了。

可想而知,他们在战俘营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西方媒体对于中国也有着固执的印象,想要拍摄类似的画面,再次抹黑中国。

但是出现在他们眼前的却是白白胖胖,满面笑容,精神甚至比普通人都要好很多的英军战俘,采访时还说了很多自己在战俘营的趣事,这让这些记者大失所望。

当这些报道发表出来后,西方世界一片哗然,很多人都不得不相信,原来被他们妖魔化的中方竟然如此人道!

而回国后的法勒·霍克利,再次回到了第16伞兵旅。

作为一名少校副官,他参加了很多次的军事行动,再次累积军功,成为了少将。

之后还回到牛津大学深造,一步步上升到了国防部作战发展部主任的位置,后被授予爵士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