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一艘航母每天需要耗费多少资源才能正常运转吗?
山东舰,这艘由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现代化航母,不仅是一个移动的海上作战平台,更像是一座浮动的小型城市。
它内部拥有超过3000个房间,覆盖了作战、生活、娱乐等各个领域,从指挥中心到休息室,从健身房到餐厅,一应俱全。
然而,这一切的背后,是对资源和后勤保障能力的极高要求。它的背后还有哪些令人难以想象的细节?
中国首艘国产航母的诞生
2013年11月,山东省的船坞内,中国海军的指挥官发出了正式开工的指令,山东舰的建造工作宣告启动。
山东舰的建造工作逐渐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2015年3月,船体开始在坞内建造,这一阶段的工作更加精细和复杂。
巨大的钢板被精确切割,一块块被吊装到位,焊接工人们穿梭其间,精心焊接每一个接缝,确保船体的坚固。
两年后的2017年4月26日,大连造船厂的工人们、技术人员和数以百计的特邀嘉宾聚集在这里,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航母缓缓向水中滑去的那一刻,人群中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航母完美地停靠在指定位置后,现场响起了国歌,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骄傲。
提升作战能力
2018年5月13日,经过多年的建造与无数次细致入微的检查,山东舰终于迎来了首次出海试验。
这一天,航母静静地从港口滑出,庞大的舰体在水面上稳稳行进。
试验团队由来自造船厂、海军和相关领域的众多专家组成,他们全程严密监控山东舰的航行状态。
航母的每一个系统,包括动力装置、导航设备、雷达系统以及航空保障系统,都在这次试验中接受了全面检验。
舰载机的起降平台也进行了初步测试,工程师们反复调整各种参数,力求将性能优化到极致。
试验持续了多日,山东舰顺利完成了各项测试任务,整体性能表现令人满意。
这次出海试验是中国航母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节点,标志着山东舰已基本完成建造阶段,开始向实战能力转化。
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山东舰继续进行各种调试和优化,海军官兵也逐步接舰,展开一系列针对性训练。
2019年12月17日,山东舰迎来了命名的高光时刻。
经过中央军委的批准,这艘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航母被正式命名为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山东舰」 ,舷号为「17」。
同月,山东舰在海南三亚某军港正式交付海军。在此之后,山东舰的海训画面首次公开,展示了其先进的设备和强大的作战潜力。
无论是整洁的甲板、巍峨的舰岛,还是舰载机的调度与起降,每一个画面都传递出航母的现代化水平。
2020年5月,山东舰首次出海执行军事航行训练任务。
这次任务中,航母编队模拟了各种可能的战斗场景,对指挥系统、舰载机作业、战斗协同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综合测试。
从舰载机的连续起降到复杂的编队航行,从雷达的远程侦测到导弹的模拟发射,所有环节都有条不紊地进行。
2021年5月,中国海军组织山东舰航母编队在南海相关海域开展了更为复杂和精密的战术训练。
这次训练以编队协同为重点,包括模拟反舰导弹攻击、航空兵支援、舰队防空以及潜艇防御等多项科目。
2023年,山东舰航母编队迈向了全新的高度,首次远赴西太平洋海域,参加环台岛战备警巡和「联合利剑」演习。
在演习中,山东舰编队进行了长时间、高强度的远海航行,同时完成了多次联合战术演练。
山东舰的设计
山东舰作为中国首艘完全自主设计和建造的航母,在设计与建造过程中克服了诸多技术难题。总工艺师赵育新指出, 船体建造是整个项目最核心、最关键的一环。
航母的船体不同于普通舰船,它不仅需要承担庞大的自重和各种复杂设备的负载,还必须在高速航行中保持稳定性,同时适应恶劣的海洋环境。
从最初的设计到最终的施工,工程团队在材料选择、焊接工艺、抗疲劳测试等方面进行了无数次尝试和调整,最终突破了一系列技术瓶颈。
山东舰的外观设计在继承辽宁舰的基础上进行了多项改进和升级,这使其整体性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其中最为显著的变化是舰岛设计的优化。
与辽宁舰相比,山东舰的舰岛更为紧凑,内部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同时增加了舰桥层数。
首先,舰岛的缩小和优化使得飞行甲板的可用面积显著增加,这为舰载机的调度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更宽敞的甲板使舰载机在起降、滑行和维护时的操作更加从容,极大提高了整体效率。
此外,这种布局的改进还能让舰载机起飞的间隔时间进一步缩短,从而提升了航母在高强度作战环境中的出动能力。
山东舰的设计团队将相控阵雷达安装在了更高的位置,这一调整使其探测范围得到大幅提升。
更高的雷达位置意味着更远的视距,这使得山东舰能够更早发现远程的空中或海上威胁,为编队争取更多的反应时间。
在现代海战中,信息获取的速度和精准度对作战效果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这一改进对航母的整体作战能力至关重要。
除了舰岛设计的升级,山东舰在整体结构和设备布局上也融入了许多创新设计。
飞行甲板的耐用性和抗压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可以承受更多舰载机的起降压力,同时降低了维修频率。
起飞滑跃甲板的角度也经过了优化,使舰载机能够以更快的速度进入空中,进一步提高了作战效率。
航母内部采用了社区化管理模式,这是中国航母建设和运行中的一次全新尝试。
这种模式将整个航母划分为多个功能单元,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和具体任务安排,形成了一套高效的管理体系。
在这一模式下,航母上的日常运行被划分为多个独立而又有机协作的部分。
每个功能单元都负责一部分特定任务,比如动力系统的维护、武器系统的操作、舰载机的调度和维修等。
每个单元的成员都具备高水平的专业技能,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独立完成任务。
这种管理方式将责任清晰地分配到个人和团队,大大减少了协调上的时间损耗。
日常运行中,不同单元的人员只在必要时进行联络,而大部分时间都专注于自己的职责范围。
整个航母内部拥有超过3000个房间,这些房间功能多样,覆盖了工作、生活和娱乐等方方面面。
无论是作战指挥中心、舰载机维护区,还是休息室、健身房、医疗室,每个功能区域都经过精心规划,以确保航母的高效运行和船员的基本需求能够得到满足。
航母上的供电系统强大到令人难以想象,它能够支撑一座小城市的日常运转。
无论是高强度的作战任务还是日常的船员生活,各种设备的能耗需求都能被全面满足。从舰载机起降所需的动力到船上空调、照明、通讯等基础设施的运行,这些都离不开稳定而充足的电力支持。
为了实现这一点,山东舰的工程团队设计了一套高度集成的发电和配电系统。
每位船员的起居空间虽然不算宽敞,但足够满足基本的休息需求。
每个房间配备了简洁实用的家具和储物空间,方便船员整理和存放个人物品。
此外,航母内部还设置了洗衣房和淋浴设施,虽然船上用水受到严格控制,但这些基本生活条件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障。
餐饮服务是航母运行中的一项重要保障,山东舰上的炊事班每天要准备至少七顿餐食,以确保船员无论在任何时间都能吃上一顿热乎的饭菜。
这些餐食覆盖了从早中晚三餐到间餐和夜餐的所有时间段,既要保证足够的热量和营养,又要尽量满足船员们的不同口味需求。
食堂的菜单丰富多样,包括传统的家常菜、南北风味的特色菜肴、西式快餐以及清真食品等,甚至还有各类水果、甜品和冰淇淋。
每顿饭采用自助餐的形式,船员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食物。
山东舰的伙食费用也是一笔巨大的开支。根据估算,航母每天的餐饮费用超过20万元,这还只是维持船员基本饮食的花费。
如果按照全年计算,仅餐饮一项的支出就已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保障,船员们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为航母的高效运行贡献力量。
也难怪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拥有航母,一般小国还真吃不消这种开支。
参考资料:央企楷模--中国船舶集团「山东舰」总体研制团队 现代国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