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志愿军绝密武器!击杀10万联合国军,喀秋莎火箭炮究竟有多恐怖?

2024-07-28军情

1941年的一天,德国正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因为他们刚刚缴获了苏联用来补给的列车。可是还没从巨大的惊喜中缓过神来,一阵突如其来的咆哮声吓住了德国士兵。在不到10秒的时间里,密集的炮火犹如天崩地裂一样,把德军和他们的物资全部都炸上了天。袭击他们的正是苏联生产的一种火箭炮,这也是首次让世界知道了苏联还有一种秘密武器喀秋莎火箭炮。

喀秋莎大杀器

说起喀秋莎火箭炮,它是由苏联制造的一系列自行火箭炮类兵器的总称。共有三大类火箭炮都被称为喀秋莎,分别为82毫米的bm8和132毫米的bm13以及300毫米的bm30。 但是一般来说,我们所熟知的都是喀秋莎火箭炮的正式型号是BM-13。 这种炮弹共有八条发射滑轨,一次齐射可发射径为 132毫米 的火箭弹 16发 ,最大射程 8.5千米 ,既可以单射又能进行部分连射,而且还能一次齐射,装填一次齐射的弹药约需 5~10分钟

该炮射击火力凶猛,杀伤范围是一种大面积消灭敌人密集部队,压制敌人火力和摧毁防御工事的有效武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她被敌人称之为噩梦 。其实早在 1920年 ,苏联就开始了对该系列火箭炮进行了研制,并且在 1930年 制造出了足以使用的高性能火箭炮。不过在此期间,苏联的火箭弹一般都是由战斗机搭载,进行对空或者对地的攻击。

直到在诺门坎战役的时候,苏联军队突然发现这种火箭炮对轻步兵的杀伤力有着神奇的表现,于是立刻快马加鞭的进行了车载火箭炮的研制。 1938年10月 ,车载火箭炮的实验进入了正轨。但凡参加过这次实验的科学家,都会心有余悸,因为 在实验中火箭炮所造成的伤害是你所无法想象的,至今都会让他们难以忘怀。

实验完成时候,火箭炮很快就被配属到了前线部队进行试用。更是获得了前线部队的一致好评。 1941年,苏德战争爆 发,那是喀秋莎火箭炮才刚刚量产,当时这种火箭炮可以在一分钟之内输出一个重炮营的火力,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覆盖打击敌人。 在白俄罗斯战役期间,更是让德国军队完全领略了此火箭炮的威力。在喀秋莎火箭炮的一轮齐射之下,一瞬间直接将敌军所有的有生力量瞬间消灭,一度让德国人闻风丧胆。

关于喀秋莎名字的由来其中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相信各位一定会很诧异,为什么会给一个火箭炮取这么优美的名字的? 据说喀秋莎火箭炮的名字来源于它发射筒上的英文标志「K」这个「K」代表的是「共产国际」兵工厂。 但是战士们并不知道,可是就在他们见识到新武器发出来的威力之后,整个大地都在颤抖。

和德国的巨型炮「多拉」不同, 「喀秋莎」轻巧、灵敏快捷,但是威力却丝毫不逊色,而正是这种威力才能给予敌人最有力的打击,所以战士们便亲昵的将他命名为「喀秋莎」 ,一个他们只会给自己最亲密的女朋友的昵称,因为他们坚信,这种武器回想他们心目中的姑娘「喀秋莎」一样,给予他们最好的生命呵护,同时也表达了战士们对家乡姑娘的思念, 后来,「喀秋莎」也就成了苏联炮火共同的名字,久而久之也就成了一种官方代号。

虽然此炮弹是苏联人发明的,但是真正把它发扬光大的还是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志愿军战士。 在上甘岭战役中,喀秋莎炮火团似「猛烈」的炮火,给了美军致命的打击,同时也给予了志愿军强大的士气鼓舞。 大家都明白曾经很长一段的时间里,美军始终依靠着无与伦比的火力优势笑傲全球。但是, 就是在这场战役中,让美军首次尝到了万炮压顶的滋味,也让「喀秋莎」成为连美军都不敢惹得「少女姑娘」

正所谓一声怒吼的长啸万炮压顶,说的就是「喀秋莎」的可怕威力。此外由于火箭炮在夜里发射时,能瞬间染红一大片天空,因此,战士们也赋予了它一个新的名字叫做「天地红」。 其中有一次炮击就一举打垮了美军的两个营,炮击次数最多的一天,更是足足将 10万发 炮弹全都打在了敌人的阵地上。

志愿军如何统治美国大兵

「喀秋莎」火箭炮是苏联在二战时期研发的一款新的武器装备, 一次性可装填16枚132毫米的火箭炮 ,这种大杀器第一次等上战场就是在 1941年 抗击德国的时候, 由于其发射有管风琴的声音,所以德国纳粹称之为「斯大林的管风琴」,可苏联人更愿意称之为喀秋莎。 在后来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可以说志愿军的「喀秋莎」万炮齐射,给敌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 ,中国硬是打出了一个大国应该有的水平。 面对美国应有尽有的飞机、坦克、大炮不一样,当时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只能依靠一把步枪和两条腿在极度严寒的冰天雪地中同武装到牙齿的美军硬碰硬 。长津湖战役中,美国的王牌部队陆战一师被我军围困,在当时的情况下,我军如果要是能够和对方的火力对等的话,估计敌人已经全都歼灭了。

面对美军的重型火力和排兵布阵,使得我军一直久攻不下,最终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敌军突围逃走,究其原因还是和我军的火力不足有关。苏联也深深被中国这种大无畏精神所震撼,最终决定提供给中国应有的武器。 使得志愿军在火力上的全面弱势逐渐迎来了转机。特别是 bm13「喀秋莎」火箭炮 的到来。

在我国的斡旋之下, 120辆喀秋莎火箭炮 加入我军,并且发挥了其巨大的威力,大幅度弥补了我军同美国在炮火上的巨大差距。为此我军专门单独组建了两个重型火箭炮师,并且全部装备了 bm13「喀秋莎」火箭炮 在辽宁阜新增了两个精锐步兵师,改编为火箭炮兵师,即炮兵第21师和第22师。

由于当时情况紧急,所以刚组建起来的炮兵第21师仅仅只改装训练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14天的战备运动,于 1951年4月 分批开赴朝鲜战场。 9月1日 ,火箭炮在入朝之后的第一炮打响了。炮兵第21师的203团奉命支援第27军235团反击美军第7师的两个营。 当天晚上,全团24门「喀秋莎」火箭炮直接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忽然同时齐放射击,顷刻间 384枚火箭弹 在黑夜中犹如火龙一般快速飞向敌军阵地,直接将美军第7师的两个营全部覆盖,毙伤敌人大 约700人 ,志愿军火箭炮部队取得首战告捷。

由于炮火的猛烈,美军在尝到炮雨的滋味之后,志愿军曾截获到美军的无线电,在无线电中我方能够清楚的听到 美军的通讯员在疯狂求救 。要知道这种接近疯狂的火箭炮几乎在美军的手里也是看不到的,而且他们此前也并不知道我方志愿军已经装备好了这种火箭炮。 在参战之初,美军甚至以为是苏军参战了,但是实际上这是志愿军的火箭炮部队参战了。

在火箭炮师入朝参战的这段时间里,曾多次配合志愿军步兵进行反击战和防御战,极大地歼灭的敌军的有生力量。尤其是在整个上甘岭战役期间,双方 激战了43天 我军第209团火箭炮团期间进行了 10次炮火 支援,以密集的火力配合阵地上的守军击退了美军部分疯狂的冲锋, 用40万发炮弹 ,消灭了 13000名敌人

1952年10月24日,著名的上甘岭战役爆发 ,「喀秋莎」再次彰显其神威,整场战役中, 五圣山 成为上甘岭的重要战略要点,其南麓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就是五圣山的门户。 在上甘岭战役的第一阶段中,美国军队以其强大的火力直接夺取了这两个高地,对五圣山造成严重威胁。 从10月14日到20日 ,是上甘岭战役的第一阶段,双方征战持续 七天七夜 ,一直反复争夺地表阵地,战斗极为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志愿军总部果断决定将 21师209团 配属给参战的15军, 归15军军长秦基伟统一指挥

10月19日 ,209团接到命令,今晚将全团投入到上甘岭战役中,当天下午, 24门「喀秋莎」火箭炮 统一集结起来,并且分头从预备真触发,奔向发射阵地,在一切都准备就绪之后。 16时30分 ,15军的104门炮火首先发出怒吼,紧接着炮弹像雨点一样直接飞向了597.9高地。

在一阵火力过后,15军把火力开始向敌军的后方延伸,那些藏在地堡里躲避枪林弹雨的美军正准备钻出来和15军步兵相抗衡。这时,209团突然实施了齐射, 在完成两次齐射之后,209团迅速撤出了阵地,前前后后仅用了十三分钟的时间,就将美韩军的绝大部分防御工事摧毁。

喀秋莎炮火团大展身手

在上甘岭第一阶段战争过后,我军采用火箭炮对美军进行了一系列重创,短时间内将美韩军的绝大部分防御工事相继摧毁。 紧接着在第二阶段大象之后,我方志愿军以209团24门火箭炮和70门各类野战炮进行火力支援,于 11月11日 下午4点发起进攻 ,全歼守敌当晚便夺回了阵地。 第二天,美军又以一个团的兵力企图发起反攻,奈何我军炮火攻击凶猛,直接一举击溃了美军。

要知道,以「喀秋莎」的射程来讲, 10公里以内的范围 可以说是毁天灭地的效果,这简直就是一款「不讲理的火箭炮」。在战役期间, 我方发射高达100多次 ,有力地支援了步兵进攻和防御作战。 在为期43天的上甘岭战役中,我方「喀秋莎」炮团前前后后参加了十次战斗,双方伤亡比例呈2.3:1。

其中 美韩军百分之七十 的伤亡都是由志愿军炮火的杀伤力造成的,而这杀伤力如此巨大的武器很大一部分正是来自「喀秋莎」火箭炮。沉重地打击了敌军,并且有效支援了我方步兵。 在我军步兵战士中受到极大欢迎,当时炮兵师21师的车号是「84」,所以部队一见到车号为「84」的车辆都会主动让路,并且对他们表示鼓掌并热烈欢迎

要说朝鲜的这场仗之所以能够打成这样,最重要的还是得感谢苏联老大哥,如果不是他们及时地送来火箭炮,结果确实很难说。时间来到1 953年5月中旬到6月中旬 ,志愿军为了配合停战谈判,先后两次对美军和韩军发起夏季进攻, 直到6月中旬 停战谈判的协议达成,就在正准备签字的时候,韩军李氏集团依旧贼心不死,企图破坏停战协议。

于是 金城战役就此打响 ,我方志愿军集中五个「喀秋莎」炮团和其他炮兵部队,大约上千门火炮,此次战役是由志愿军20兵团担任主角, 整个20兵团包括四个军外加一个师,光82毫米迫击炮以上的炮火就超过了 1000门, 其中山炮、野炮和榴弹炮 约400门 ,相较于敌军在兵力和火力上都占有绝对的优势。 在战役正式开始之前,我方打算先对敌军进行一次猛烈的火力突击。

为抢运作物资,金城战役中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总共抽调了 10个汽车团 连通参战炮兵运输汽车共2700余汽车保证运输,赶运物资 1.5万吨 ,准备各种炮弹 130万发 炸药23.4万公斤 。各种火炮云集,弹药充足, 这是我军在入朝作战以来,首次在火炮数量和火炮密度上超过敌军的一次,也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7月13日晚上9点整 ,20兵团集结全部火力开始对韩军展开势如山崩的炮击, 在这场战争中,喀秋莎火箭炮一共发动了 69次齐射 ,敌军阵营瞬间被打成了一片火海,平均美公顷落弹最多达 440发 ,最少也达 181发 ,摧毁了敌军地面大量工事 ,这场炮火战役的激烈程度更是史无前例,就连战斗经验丰富的首长、军长、师长等各级领导都没见过这么大的场面。

在这场战役中,志愿军以歼敌 5.3万余人 的成绩,将南朝鲜军4个师全部打残,并且收复了 160平方公里 的土地,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给了李承晚集团当头一棒,迫使美方不得不做出实施停战协议的保证,同时给板门店谈判献上了一份大礼,其火箭炮真是功不可没。

最终,在喀秋莎的帮助下,终于成功取得胜利。 想当初,苏军可谓是对喀秋莎情有独钟。毫不夸张地说,10秒钟就能够拆掉一栋大楼。但是把喀秋莎火箭炮威力发挥到极致的还要数我们可敬的解放军志愿军们。 「喀秋莎」火箭炮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志愿军火力上的劣势,让美军尝到了被密集炮火攻击的滋味。

总结

如果「 喀秋莎」火箭炮 能够早一点入朝参战,装备数量再多一些,那么在战场上志愿军战士或许就能少流许多血。但在那个贫穷落后的年代,加上面对的又是武装到牙齿的美军,着实没有办法。在此让我们共同向那些参战的英雄们致敬,同时也希望中国军队越来越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