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别只盯着俄乌冲突,中国外部环境或比俄更恶劣,很多人想法太天真

2024-09-13军情

近年来,随着美国逐渐将战略重心从欧洲和中东转向亚太地区,再加上美国在经济上,推动西方阵营和传统盟友对中国进行科技封锁,投资阻挠,试图推动供应链,产业链重塑。

在军事上,加强中西太平洋南海和台军地区的军事存在,向台湾当局扩大军售规模,在政治上与菲律宾,日本,澳大利亚等国沆瀣一气,遏制中国。

中美之间的摩擦频率越来越高,让外界不免担心,中国未来会不会发生严重的军事冲突。

但即便是最悲观的结局,即中美之间真的发生大规模冲突,许多持过分乐观心态的人依然认为,凭中国地大物博的自然环境和人口众多,工业产能强大的后天条件,完全可以在和美国发生冲突的情况下撑很长一段时间,完全不用担心。

持这种观点的人还会以俄乌大战后的俄罗斯作为例子,称同样是大国,且在战后遭到西方国家全面制裁的俄罗斯都能挺住压力,照样过日子,那么中国也一定能和俄罗斯一样挺过去。

但殊不知,比起俄罗斯,中国要面临的压力更大,外部环境也更险恶,中国无法从当下的俄罗斯身上借鉴经验。

1,外部环境更险恶

必须承认的是, 中国的外部环境要比俄罗斯更加险恶。

2022年2月之前的俄罗斯,也面临西方阵营的压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自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北约国家中军力最强的美,英,法,德四国便下调了军费,削弱了在欧洲大陆上部署的部队,装备数量。

而且,这些北约国家中的军事强国,本身离俄罗斯的距离都很远。

与俄罗斯直接接壤的东欧国家,如波罗的海三国,波兰虽然有很强的抗俄情绪, 但他们的军力在整个北约阵营中都不算强。

更何况,俄罗斯与美英法德这四个北约强国之间还有白俄罗斯等国充当缓冲,北约的军事压力不至于直接怼到俄罗斯脸上。

相比之下,与中国相邻的日本,韩国都不是什么软柿子,而且他们都直接存在于中国的门口。

要知道,日,韩本身的军事实力放到欧洲,一点也不比英法德这些国家差, 甚至在许多领域还要更强。

且美军在韩国,菲律宾,日本都驻扎了军队,近年来还加强了在台海,南海方向的军事存在。

一旦发生紧急情况,美军还可以从嘉手纳空军基地,群山空军基地等地直接派遣飞机逼近台海,南海和黄海地区。

即便是军事实力很弱的菲律宾,也通过向美国提供军事基地的使用权,在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中立了功,让美国通过在吕宋岛,巴拉望岛的9处军事基地,更加方便地干预南海和台海事务。

可以说,中国与西方阵营之间完全是贴着脸,没有缓冲区,而且,与日韩美贴脸的这些地方还都是中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多的膏腴之地。

而俄罗斯与北约国家之间还有缓冲区,没有到贴脸的地步。

更何况,即便俄乌大战发生后,西方阵营在俄罗斯边境的军事部署也相当有限,能动用的机动兵力也就只有波罗的海沿岸的三四万兵马和俄芬边境的数万军队而已,很难对俄罗斯的心腹地带造成威胁。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 美,日等西方阵营离中国更近,而离俄罗斯稍远。

而且中国目前不仅在东部沿海的正面方向面临美国,日本,韩国,菲律宾等美国传统的盟友的压力,需要克服三条岛链的重重阻碍。还需要应对侧翼的来自印度的风险。

此外,即便是在现在,北约依然有很多国家依然没有在俄乌开战后将军费开支提高到占GDP的2%以上,欧洲多国依然没有开足军工产能,美国也不愿意在欧洲投入更多的军事资源,以至于他们连援助乌克兰的炮弹产能都跟不上。

相比之下, 中国周边的日本,韩国,菲律宾等近年来军费开支都节节攀升。

日本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一直在搞解禁军备发展限制的小动作,2012年的钓鱼岛问题发酵让日本更进一步,大幅度增加了军费开支。

而2022年俄乌大战的爆发让日本有了更多理由扩充军备,其2024年的军费已经高达559亿美元,比2023年增加了16.5%,要知道,2023年的日本军费,也是在2022年军费的基础上增加了11%的。

韩国在2022年以后也提高了军费,2022年,其军费开支是464亿美元,2023年达到了479亿美元,实现了军费占GDP比重超2%的目标。

哪怕是菲律宾这种传统意义上的弱国。也在近年来也通过军购摆脱了 「海军无导弹,陆军无远程,空军无四代机」 的尴尬处境。

就连远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近年来也表现出强烈的北进欲望,提出了要将海军水面舰艇阵容扩充一倍,并积极干预南海事务的计划。

更值得注意的是,与欧洲这些制造业和军工产能已经大幅度下降的国家不同。

紧挨着中国的日本和韩国虽然在工业产能上不如中国,但与老欧洲比起来,他们的制造业,重工业基础依然完好,产能也更强劲,生产军工产品的速度也比俄罗斯面临的老欧洲更强。

且美国如今的战略重心正好在亚太,他们很愿意在中国周边投入大量资源。 这就导致了如今中国在周边面临的竞争对手,要比俄罗斯面临的对手更加强大。

2,中国离不开对外交流

中俄两国不同的国情也导致了中国比俄罗斯对海外市场有更大的依赖性。

俄罗斯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参与度并不高,加入全球市场的时间也很晚,很多时候在全球贸易中扮演的是资源出口国方角色,其输出主力是石油,天然气和粮食,化肥。

但来自俄罗斯的油气能源完全可以在中东,非洲和北美找到替代者,粮食和化肥也可以从北美和澳洲找到替代。

因此,俄罗斯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并不强,全球市场对俄罗斯的影响也没有到了要命的地步。

从2014年俄罗斯因为克里米亚入俄导致被制裁以来,俄罗斯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便是中国这些非西方阵营的国家。

中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参与度要比俄罗斯更高。

中国在90年代深化改革以及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经济发展已经完全融入了全球市场。

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外贸中,国内消费市场尽管已经大大增长,但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至今仍然是美国市场。

中国制造的商品也需要通过海外贸易的渠道销往海外,以便赚取外汇。

外贸依然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支柱。没有外贸作为支柱,中国的许多中小企业,工厂就会面临经营危机,就业也会受到影响,连带着影响国内消费市场。

而与中国最重要的前十大贸易伙伴中,东盟排第一,美国排第二,欧盟排第三,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英国也位居前列。

可见, 中国在经济上很难像俄罗斯这种经济上较为封闭的国家一样自己跟自己玩

更重要的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人口众多,要消耗的资源也非常多,中国虽然看起来地大物博,但自身的资源却不足以满足需求。

而俄罗斯的情况则完全不同,俄罗斯的自然资源本来就很丰富,自然资源和粮食也非常充足,完全不用为粮食,矿产和能源短缺的问题发愁。

在粮食方面,中国虽然在众多谷物,肉类方面的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但众多的人口让中国依然依然需要从海外市场采购大量的粮食。

仅2023年,中国便从海外进口了1210万吨小麦,2713万吨玉米,263万吨稻米。三大主粮之外,还进口了2074万吨大麦,521万吨高粱,9941万吨大豆,981万吨食用油。

此外,中国还需要在同一年进口155万吨猪肉,274万吨牛肉,460万吨水产等满足民众的吃肉要求。

这些谷物,油料,成品油和肉类主要的来源地中虽然也有巴西,阿根廷,俄罗斯这些非西方国家。 但美国,澳大利亚等西方阵营国家所占的份额也很大。

许多网友所看到的「中国粮食自给率95%」实际上指的是米,麦,玉米这些谷物主粮的自给率达到95%,像豆类,成品油,肉类这些是不包含在里面的。

甚至于,在促进农作物和牲畜产量增量方面极为重要的化肥原料和饲料原料上,中国也高度依赖海外进口。

而俄罗斯的情况则完全不同。俄罗斯是一个粮食净出口国和化肥,饲料出口国,他们根本不用为吃饭问题发愁。

在能源方面,俄罗斯完全是能源出口国,不缺油气,不缺煤电。

而中国则是净进口国,以2023年为例,中国在这一年进口了5.63万亿吨原油,4.7亿吨煤炭,1.2亿吨天然气。

虽然俄罗斯,委内瑞拉,安哥拉等非西方国家占有一定的进口份额。 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中东国家的作用更大。

在矿产资源上,俄罗斯丰富的资源储备也足以让他们自给自足,而中国在铁矿石方面严重依赖澳大利亚和巴西进口,铜依赖拉美和非洲供应,有色金属依赖非洲,东南亚和拉美。

总之,种种痕迹都表明,俄罗斯可以在和西方关系不好的时候关起门来吃喝,资源不愁,而中国做不到。

参考资料:

1,2024.6.26-环球网-赵敬雅:军费「2%现象」折射全球安全困境

2,2024.1.19-粮油市场报-2023年我国粮食进口同比增长11.7%,进口食用植物油同比增长51.4%

3,2024.1.12-华尔街见闻-中国2023年原油、煤炭进口量创历史新高,12月天然气、大豆进口增幅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