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巨浪3」服役后,中美战略平衡将如何变化

2024-08-01军情

2019 6 月,解放军公开宣布完成了巨浪 -3 潜射洲际导弹的试射,这一消息迅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巨浪系列潜射导弹作为我国海基核威慑力量的中流砥柱,一直以来都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其发展进程鲜为人知。此次巨浪 -3 的成功试射,无疑向外界宣告:巨浪系列已完成了三次技术迭代,标志着中国已经具备了成熟的海基核反击能力,能够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

巨浪 -3 的横空出世,极大提升了中国的战略投送能力,其意义不可谓不深远。长期以来,中国的海基核威慑力量一直受制于技术瓶颈,与美俄等国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即使是在巨浪 -2 服役期间,受限于射程等因素,中国的海基核威慑力量仍然存在明显的短板。与美俄装备的布拉瓦、三叉戟等先进潜射洲际导弹相比,巨浪 -2 在技术性能上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其有限的射程难以在中国近海范围内对美国本土全境构成有效覆盖。

中国的地理位置特殊,作为一个临海而不临洋的国家,其近海水深较浅,并不利于战略核潜艇的隐蔽行动。这也是为什么我国的 094 型战略核潜艇在穿越台湾海峡时会选择上浮航行的原因。一旦中美之间爆发全面核战争,除了已经在大洋深处执行战备巡逻任务的值班核潜艇之外,部署在港口内的其他战略核潜艇将很难突破美军的反潜封锁线进入大洋,从而无法有效实施二次核反击,这无疑将对中国的国家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巨浪 -2 受限于射程而无法对美国全境形成有效覆盖,直接导致中国对美战略威慑能力的不足。这一问题一直是悬在中国头上的一把利剑,对中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了不容忽视的潜在威胁。而巨浪 -3 的服役,彻底扭转了这一不利局面,为中国打造了一柄坚不可摧的海上利剑。

巨浪 -3 的技术性能已经基本追赶上了美国的三叉戟 II-D5 潜射洲际导弹,这款导弹是目前美国海军和英国海军的主力潜射洲际导弹,其技术水平可见一斑。据悉,三叉戟 II-D5 的有效射程高达 1.1 万公里,而巨浪 -3 的射程也达到了这一水平,两者在技术性能上基本相当。不过,在弹体小型化方面,巨浪 -3 与三叉戟 II-D5 相比还存在些许差距,其弹体直径和长度都要略大于后者。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目前装备的 094 094A 战略核潜艇在吨位和尺寸上都明显小于美国海军的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这就导致了中国战略核潜艇的导弹携载量要远远落后于美国。尽管中国在潜射洲际导弹的技术领域已经基本追赶上了美国,但在海基核威慑力量的整体实力方面,与美军之间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而核潜艇技术上的差距尤为突出。

即使按照最乐观的估计,中国在核潜艇,特别是战略核潜艇领域的技术水平,与美国相比也至少落后了 30 年。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核潜艇建造技术的落后,导致我国在战略核潜艇的排水量和尺寸上一直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而这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我国在核动力技术方面与美国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以美国海军现役的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为例,这款被誉为水下战略核打击力量中坚的超级潜艇,其水下排水量高达 18750 吨,艇长 170 米,艇宽 12.8 米,可以携带多达 24 枚三叉戟 II-D5 潜射洲际导弹。相比之下,我国的 094A 战略核潜艇的水下排水量仅为 11000 吨,艇长 135 米,艇宽 12.1 米,只能配备 12 枚巨浪 -3 潜射洲际导弹。

当然,潜艇尺寸上的差距只是中国核潜艇技术落后的一个缩影。在最大潜深、最大潜航速度、潜航噪音水平等一系列决定潜艇作战效能的关键性能指标上, 094A 与俄亥俄级相比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意味着, 094A 在实战环境中更容易被敌方发现和摧毁,生存能力相对较弱。

更需引起我们警惕的是,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也并非是美国最先进的核潜艇,其后续型号 ——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已经处于建造阶段。作为世界上第一款五代核潜艇,哥伦比亚级在整体性能上相较于俄亥俄级又取得了革命性的提升。即使是传闻中的中国 096 型战略核潜艇真的存在,其最终目标也仅仅是达到俄亥俄级的技术水平,与美国最新的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相比,仍然存在着整整一代的技术差距。

诚然,技术上的落后可以通过后期的努力和追赶来弥补,中国军工业这些年的高速发展已经无数次证明了这一点。但是,中国海基核力量的建设和发展还面临着另外两个难以克服的先天性难题:一是核武库规模的劣势,二是中国所处地缘安全环境的局限性。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坚持最低限度核反击的核政策,这就导致了中国核武库的规模明显小于美俄等国,其中潜射洲际导弹的数量更是少之又少。虽然从过去几十年的经验来看,有限发展核力量的政策为中国节省了大量的核武库维护成本,但也导致了中国在核弹头生产和加工方面的产业规模相对较小,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核力量的快速扩张。

目前,中国可用于制造核弹头的离心机和核原料数量明显少于美国,中国政府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发布的报告,中国计划在 2035 年之前将其常备核弹头数量增加一倍,达到约 1000 枚左右的水平。

如果说核弹头数量的问题可以通过增产来解决,那么中国海基核威慑力量所面临的另一个难题 ——地缘环境的局限性,则是一个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解决的问题。美国东西两岸均为广阔无垠的海洋,其战略核潜艇在离港之后便可以进入广袤的太平洋和大西洋深处,获得天然的屏障保护。而中国的战略核潜艇在出海之后,必须首先突破第一岛链的封锁,才能进入太平洋的广阔水域。这也是为什么台湾问题一直是中国核心利益,必须得到解决的战略原因之一。只有收回台湾,中国才能彻底打破第一岛链的封锁,中国核潜艇才能直接进入太平洋,不再受制于人,到那时,中国才算真正拥有了稳固可靠、无惧威胁的海基核威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