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8日晚上,时任苏联外交人民委员部部长莫洛托夫接见了日本大使佐藤,并向日本政府递交了一份【苏联对日本宣布进入战争状态宣言】。
从这一刻起,苏联也正式加入了对日本作战的序列。
很快,苏联军队在日军控制下的朝鲜战场上屡屡取胜,并牢牢控制住了朝鲜北部地区。
然而,此时的美国开始着急了,他们决不允许朝鲜这块肥肉被苏联吃掉。为了维护远东地区的利益,美国也派出军队与朝鲜的日军展开作战。
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眼看大势已去,于是发表了一份声明,向全世界宣布无条件投降,要求分散在各地的日军放下武器投降。
直到这个时候,朝鲜半岛已经沦为日本殖民国长达35年的时间,也在这一天终于获得了解放。
朝鲜战争为什么会爆发?
那么问题来了,在朝鲜战场上,由于同时拥有苏联和美国的军队,日军应该向哪一方投降呢?
若是由苏军接受日军的投降,美军肯定不愿意;若是由美军接受日军的投降,苏军自然也不会同意。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召集陆军部和海军部的高层官员,紧急开了一次磋商会议。
会议上,担任美国国防部长助理的责成迪安·腊斯克和另一位参谋提出了一个建议:「以北纬三十八度线(三八线)为界,将统一的朝鲜半岛分为南北两个部分,美国军队占领三八线以南区域,苏联军队占领三八线以北区域,双方在各自的区域内接受日军的投降仪式。」
三八线
这个建议十分精妙,既能满足美国的远东利益,又不会让苏联感到不满。
就这样,苏联和美国将朝鲜半岛一分为二,并长期在各自的控制范围内派驻军队。
1948年8月15日,这一天正是朝鲜半岛的独立日,在美国的扶持下,朝鲜半岛南边成立了大韩民国政府,由74岁的李承晚担任总统。
美国的这种行为引起了苏联的强烈不满,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苏联也采取了同样的方法,于9月9日在朝鲜半岛北边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并扶持37岁的金日成为首任领导人。
既然成立了国家政权,苏联和美国也就没有必要在朝鲜半岛上停留了。
这一年的12月份,苏联把北朝鲜的管理大权交给了金日成之后,撤走了全部军队。
李承晚和麦克阿瑟
半年以后,美国也陆续从南朝鲜撤军,但留下了大量的武器装备,以及一部分武官,承诺帮助李承晚政权训练五万人的军队。
随着苏军和美军的相继撤离,却在朝鲜半岛上留下了两个相互对立的政权。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同时也注定了北朝鲜与南朝鲜(韩国)迟早会爆发军事冲突。
北朝鲜领导人金日成曾经多次提出,应该和平解决朝鲜半岛问题,但都遭到李承晚的拒绝。
而且,李承晚仗着背后有美国撑腰,逐渐暴露出了想要「武力收复北部,统一朝鲜半岛」的企图。
就连当时的美国驻韩国大使约翰·穆乔都不禁感慨说:「双方发生战争是迟早的事,说不定就在哪一天早上。」
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北纬三十八度线附近一直就没有消停过,韩国和北朝鲜之间爆发的武装冲突多达2000多次,但都在可控范围之内。
朝鲜战争
但是,随着双方的武装冲突不断扩大升级,最终演变成了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
1950年6月25日凌晨4时40分,在得到了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的同意之后,随着金日成一声令下,北朝鲜军队越过「三八线」,向韩国发起了大规模进攻。
正如约翰·穆乔所预料的那样,朝鲜战争终于还是爆发了。
面对北朝鲜军队的突然进攻,韩国军队甚至都没有来得及做好准备,丝毫没有还手之力。
仅仅打了三天的时间,北朝鲜军队就攻下了当时韩国的首都汉城。
见此情景,李承晚不得不向美国请求援助。
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立即下令,派出驻扎在日本的远东空军帮助韩国军队作战。同时,他还命令美军第七舰队开赴台湾海峡,以防止解放军趁机攻打台湾。
除此之外,在苏联代表缺席的情况下,美国背后操纵联合国大会,组成了以美军为首的16国「联合国军」,总部设在东京,总司令由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担任。
在麦克阿瑟的指挥下,「联合国军」陆续抵达了朝鲜战场,帮助韩国军队抵抗金日成率领的朝鲜人民军。
狂妄的麦克阿瑟天真的以为,只要美军在战场上一出现,朝鲜人民军就会不战而退。
战火烧到东北边境,毛主席未雨绸缪
朝鲜半岛上的战事打得如火如荼,身在北京的毛主席也没有闲着,此刻的他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从地形上来看,北朝鲜与中国的东北地区毗邻,毛主席当然也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若是北朝鲜被美军占领,那么势必会影响到东北地区的正常发展。
7月13日,为了防患于未然,中央军委发布了一份【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并做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部署,那就是成立东北边防军。
麦克阿瑟(右)
同时,中央军委还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十三兵团麾下的第38军、第39军和第40军,以及驻扎在东北的第42军,共四个军的兵力,全部进驻中朝边境待命。
之所以选中了第十三兵团,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作为第四野战军的主力兵团,其中的战士们大多都是东北人,能够适应在寒冷的环境中作战。
而且,他们对东北的地形非常熟悉,能够快速投入紧急发生的战斗中。
经过毛主席等人的反复讨论,决定对第十三兵团的指挥机关进行全面调整:
将第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调任第十三兵团司令员;
由赖传珠担任政治委员;
洪学智和韩先楚担任副司令员;
解方担任参谋长;
杜平担任政治部主任。
除此之外,中央军委还将解放军最为精锐的炮兵第1师、第2师和第8师,以及4个高炮团、3个汽车团、两个工兵团等部队,全部调往中朝边境进行布防。
朝鲜战争的美军
加上第十三兵团的兵力,总人数共约25.5万大军。由此可见,毛主席对于鸭绿江对岸的战局,显得格外重视。
本来形势一片大好的朝鲜人民军,由于「联合国军」的参战,却屡遭败仗。
从8月29日以后,美军的飞机在对北朝鲜实施轰炸的同时,还时常入侵东北的边境城市,并朝着东北的一些重要设施投下炸弹,使东北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受到损害。
面对美军的过分行为,周总理提出了严正的抗议,要求美军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然而,美军给出的理由却很简单:「这是飞行员的误炸」。
眼看战局对北朝鲜越来越不利,而且战火逐渐蔓延到了中国边境,毛主席于9月6日再次下达命令,要求扩充东北边防军的规模,将解放军第50军也调了过去。
毛主席
朝鲜战争上,「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正在酝酿一个计划,足以让朝鲜人民军遭受毁灭性打击,就是「仁川登陆」。
9月15日清晨,在500架飞机和260艘水面舰艇的协同配合下,麦克阿瑟命令美军第10军麾下的两个师,在仁川展开了一次大规模的登陆作战。
随着美军仁川登陆的成功,朝鲜人民军的后勤供应线被切断,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局面。
无奈之下,金日成只好下令放弃汉城,组织战略撤退,撤回三八线以北。
这时,美军开始乘胜追击,朝鲜战争的局势立马发生了逆转。
针对这种情况,周总理明确表达了中国的立场:「联合国军不能越过三八线,若是越过,我们就不能置之不理。」
仁川登陆
美军越过三八线,是否出兵存分歧
9月30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的报告中,周总理向美国发出了严正警告,特别强调说:「无论怎样,联合国军都不能越过北纬三十八度线,否则中国将会采取行动。」
看到周总理的警告,美国却不以为然。他们认为,这只是一种虚张声势而已,中国并不会真的出兵援助金日成。
果不其然,美军全然不顾周总理的警告。
从10月1日开始,韩国军队和「联合国军」分批陆续跨过「三八线」,并通过了一份所谓「统一北朝鲜」的方案。
到这个时候,北朝鲜面临的处境已经十分危急,甚至威胁到了中朝边境城市。
于是,金日成紧急会见了中国驻朝鲜大使,第一次正式提出「请求解放军出兵援助」的要求。
朝鲜战争
与此同时,金日成还给远在北京的毛主席发送了一封亲笔信,内容中写到:
「目前敌人趁我们严重危急,不予我们时间,如果继续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则只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克服此危急的。因此,我们不得不请求中国给予特别的援助,即在敌人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情况下,盼望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
胡乔木当时担任毛主席的秘书,他在自己的回忆录【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一书中记述,毛主席对于是否出兵朝鲜的问题上,非常难下决心。
国庆节当天的晚上,在结束完盛大的阅兵仪式之后,毛主席连夜主持召开了一次会议。
会议上,大家详细讨论了朝鲜半岛的战局,毛主席最后说:「朝鲜战争的形势已经非常严峻,目前不是讨论是否出兵的问题,而是马上就要出兵,早一天和晚一天出兵,对整个朝鲜战局极为重要。」
在应该由谁挂帅出征朝鲜的问题上,毛主席首先想到的人是林彪,因为他有过指挥百万大军作战的经验。
然而,林彪从一开始就不支持出兵朝鲜,于是就以生病为由,拒绝挂帅。
彭德怀与毛主席
经过一番商议,会议最终达成了「让彭德怀回京商议」的决定。
彭德怀当时的身份是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他正在西安坐镇,指挥着大西北地区的经济建设。
10月4日,毛主席专门派出一架飞机前往西安,接彭德怀来北京参加会议。
此时的彭德怀并不知道去北京干什么,他认为,应该是向中央汇报关于恢复西北的经济建设情况。
当天的会议定于下午15时召开,由于天气恶劣,彭德怀直到下午16时赶到中南海的会议室,被安排坐在了高岗的旁边。
彭德怀问高岗:「出兵朝鲜的事情不是已经决定了吗,还开会讨论什么?」
高岗回答说:「有不同的意见,大家都在发表各自的意见。」
大多数参加会议的人员都不同意出兵朝鲜,他们给出的理由是:「新中国急切需要建设抗战时期留下的破败局面,而且中国还没有完全解放。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对手是美军,在国力和军力上相差甚远。」
在这次会议上,彭德怀只是旁听,没有发言。
决定出兵朝鲜,由彭德怀挂帅
第二天一大早,接受毛主席的委托,邓小平前往北京饭店309房间,邀请彭德怀来中南海。刚一推开门,竟然看到彭德怀躺在地下,他说:「睡惯了行军床,这大软床实在睡不着,可是搬到了地上还是睡不着,翻来覆去闭不上眼。」
彭德怀之所以一夜睡不着,在【彭德怀自述】一书中这样记载:
「主席讲了这样一番话:「你们说的都有理由,但别人处于国家危急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样心里也难过。」主席的这番话,我在心里反反复复念了十遍。我体会到,这是一个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相结合的指示,美国占领朝鲜,与我国隔江相望,威胁我国东北,又控制台湾。」
仁川登陆
上午9时,毛主席在中南海单独会见了彭德怀,一见面就问:「你什么意见?」
彭德怀回答说:「迟打不如早打!」
毛主席又问:「你看让谁来挂帅比较合适?」
彭德怀回答:「中央不是已经选定了林彪同志挂帅嘛!」
毛主席接着说:「林彪不便前往,中央希望你来挑起这副担子。」
在下午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彭德怀首先作了发言:「出兵朝鲜是很有必要的,打烂了,等于我们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就是了。」
随后,毛主席提议,由彭德怀率领驻守在中朝边境的东北边防军,进入朝鲜,协助朝鲜人民军抗击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
彭德怀表示坚决服从中央的决定。
参加会议的人员纷纷走到彭德怀面前,一一与之握手,从这一刻起,他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在大多数人反对的情况下,毛主席还是决定出兵朝鲜,这是他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决策。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极具战略眼光的正确决定,这一仗不仅打出了国威,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立国之战。
其实,抗美援朝还有一层更为重要的意义,那就是保卫我们自己的国家。
之所以选定让彭德怀挂帅,因为他当时兼任着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的职务,在军队中拥有很高的影响力。
论作战经验上面,在抗日战争时期,彭德怀还指挥过著名的百团大战,是解放军当中为数不多的指挥过大兵团作战的将领之一。
这时的彭德怀已经52岁了,由于长期的战斗生涯,导致他的身体落下了不少疾病。而且,他这次需要面临的对手,可是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注定是一场艰难的战争。
彭德怀
10月8日,毛主席正式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命令部队向中朝边境集结,随时准备出征朝鲜。
与此同时,毛主席将这个决定告诉了金日成,并通知身在莫斯科的周总理转达给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
斯大林随后回复了一份电报,内容中写到:
「苏联空军目前尚未准备好,两个月至两个半月之内不能出动。即使苏联空军出动,也不能到朝鲜境内作战,只限在鸭绿江北岸中国境内,帮助中国防止美军的入侵。但是,苏联同意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提供武器装备援助。」
事实上,早在毛主席刚刚成立东北边防军的时候,斯大林就曾经做出许诺,若是中国军队出征朝鲜作战,苏联将尽力提供空中掩护支援。
然而,斯大林的态度却突然发生了转变。
10月12日,毛主席紧急向彭德怀致电:「彭(德怀)高(岗)邓(华)洪(学智)韩(先楚)解(方),命令暂不实行。请高岗、(彭)德怀二位同志,明日或后日来北京一谈。」
斯大林
次日,彭德怀和高岗返回中南海丰泽园,参加了由毛主席主持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经过反复探讨,毛主席最终拍板决定:「不管有没有苏联空军的支援,我们仍然按照原定计划出兵援朝。」
这次会议讨论的最终结果,周恩来也在莫斯科传达给了斯大林,并明确表示,中国必须派出军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志愿军秘密入朝,打响第一战
从10月8日确定出兵朝鲜,到10月19日正式踏上朝鲜战场,中间一共只有短短12天的准备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彭德怀曾经三次往返于北京、沈阳和安东(1965年改为丹东)之间,并调整了作战部署。他将志愿军刚开始布置的「先站稳脚跟」,改为「在运动中歼灭敌人」,从而奠定了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首战告捷的基础。
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威克岛会见「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的时候,麦克阿瑟还信誓旦旦地说:「解放军不可能出兵朝鲜」。
然而,他却失算了!
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10月19日傍晚,在夜色的掩护之下,冒着绵绵细雨,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批部队秘密进入朝鲜。这是由第十三兵团第38军、第39军、第40军和第42军组成,他们分别从安东、长甸河口和集安渡口出发,跨过鸭绿江。
为了更好地隐蔽身份,误导美军的判断,志愿军将衣服上的中文标志全部撕掉,或者直接换上朝鲜人民军的军装。
自从战士们踏过鸭绿江,迈入朝鲜战场的那一刻起,他们的命运就与朝鲜军民紧紧联系在了一起,甚至还编成了一首歌曲:「美帝好比一把火,烧了朝鲜烧中国,中国邻居快救火,救朝鲜就是救中国。」
就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秘密渡过鸭绿江的同时,毛主席以中央军委主席的名义,特别要求国内的各大军区,一定要对出兵朝鲜之事严格保密。
为了能够早一些了解朝鲜的战局,在大部队跨过鸭绿江的前几个小时,司令员彭德怀提前就进入了朝鲜。
临出发之前,彭德怀对邓华和洪学智交待说:「敌人北犯甚急,平壤可能要失守,我需要马上过去会见金日成首相,你们几位随第40军一道出发,不能出现半点纰漏。」
在朝鲜的新义州,彭德怀见到了在此等候的朝鲜外相朴宪永。
志愿军大部队刚进入朝鲜境内的时候,彭德怀还专门叮嘱以下几点:
-
尽量要避开大路,改为山间小路行走;
-
白天隐蔽起来,晚上行军;
-
将无线电台保持静默状态。
10月25日和26日两天,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第66军也先后秘密进入了朝鲜。仅仅一个星期的时间,志愿军六个军的兵力悄无声息地抵达朝鲜战场。
此时的麦克阿瑟还坐在指挥室里,幻想着中国绝对不会出兵。
10月20日,在「联合国军」强大的攻势下,朝鲜人民军被迫放弃首都平壤。
平壤失守后,一位美军指挥官望着城内几乎被炸成平地的废墟,感慨地说道:「这片巨大的废墟,即使再过100年也难以恢复。」
在与金日成完成会面之后,得知了朝鲜人民军目前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彭德怀马上给毛主席发送了第一封电报,要求改变原先制定的作战策略。
收到彭德怀的电报,毛主席也是当机立断,立即放弃了原定计划,重新改为「以运动战为主,与部分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的作战方针。
10月24日,志愿军第十三兵团指挥机关终于赶到了大榆洞,与这里的彭德怀会合。
由于朝鲜战场上的形势危急,中央决定,直接将第十三兵团指挥部改为志愿军司令部,司令部设立在大榆洞。仍然由彭德怀担任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华、洪学智、韩先楚担任志愿军副司令员,解方担任志愿军参谋长,杜平担任志愿军政治部主任。
志愿军战士
这个距离前沿部队只有10公里的废弃山洞,却成为了志愿军的司令部。
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彭德怀立即召开了作战会议,决定采取「东顶西打」的策略,也就是用一部分兵力钳制东线的敌人,集中主力部队攻打西线的敌人。
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的第一场战役,在东线战场和西线战场同时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