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 年代中后期歼轰 7 战机定型并批量装备,它相较同期歼 7、歼 8 战机,挂载与作战半径有优势,适合在南海东海长时巡逻,如后期海航常派其与日 F15J 战机周旋,且在相关方面歼轰 7 系列有一定优势。
当然,歼轰 7 战机作为战斗轰炸机有一定空战自卫能力,不过也就这样,别期望它冲一线和四代、四代半战机硬刚,其技术设备多是 90 年代初水平,有诸多问题,21 世纪后我国对它全面升级改进。
大概在 2004 年、2005 年那会,全面升级后的歼轰 7A 战机完成定型并开始量产。它相比早期批次,挂点增到 11 个,最大挂载约 9 吨,起飞重 28 吨,作战半径 1650 公里,挂副油箱还能增。歼 16 前,它是我国挂载强机型之一。
据国外媒体统计,在歼轰 7 系列战机生产前共造出 200 多架,约 40%是歼轰 7 基本型,60%是歼轰 7A,其于 2017 年停产,21 世纪我国航空工业大进步,歼轰 7A 量产后还发展了歼轰 7B 战机。
据外媒消息,在 2010 年代我国研制出歼轰 7B 战机,其机身结构较歼轰 7A 更强,可挂 4 枚鹰击 12 反舰导弹,航电系统等皆用当时新技术,经此升级,其综合性能与挂载力必大幅提升。
然而在 2012 年前后,歼轰 7B 战机项目终止,令人遗憾。这是由于同期我国正推进歼 16 战机项目,其 2011 年首飞,定位四代半重型,可执行多种任务。
歼轰 7B 战机本质是战斗轰炸机,相比稳步发展的歼 16 战机,其对地对海打击虽还行,但制空作战差距大,性能全面的歼 16 会挤压它空间,部队会优先选歼 16,海军航空兵也如此。
21 世纪 10 年代起,我国海军逐步迈向远洋,海军航空兵由岸基向舰载转变,歼 15 等机型涌现,因实际需求,对歼轰 7 系列战机需求大减,海空军情况不同,需维持其规模,无需新型。
于这般大环境中,大概 2012 年时,歼轰 7B 战机项目取消,不再发展。近些年,我国以现役歼轰 7A 战机为基,经中期升级推出歼轰 7A2 战机,外媒推测将歼轰 7B 技术等投入其中,算部分继承其技术。
事实上,不止歼轰 7B,歼 11D 命运也相仿。它类似「中国版苏 35」,是四代半重战机,侧重制空权争夺,对地海打击是辅助,可在其发展中,歼 16 和歼 20 先后出现并于 2016 至 2018 年定型量产。
歼 16、歼 20 战机现身之后,歼 11D 战机定位变得极为模糊,其制空不如歼 20,多用途作战逊于歼 16,故而该项目下马,歼 20 和歼 16 成空军主力。
据国外媒体统计,到 2024 年时,歼 16 系列战机装备量超 350 架,近乎 400 架。近年我国对歼 11B 战机全面中期升级,将歼 11D 技术设备用于此,推出歼 11BG,类似歼轰 7 升级为歼轰 7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