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俄罗斯用血的代价警示中国,若战争打响,务必记住三大铁律

2024-12-19军情
战争这事儿,看着简单,但真打起来,十有八九就脱了缰。俄乌冲突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原本俄罗斯想着三天闪击基辅,结果呢?两年多过去了,战线还在那儿来回拉锯。乌克兰没倒,俄罗斯自己先栽了个大跟头。

这个教训,咱们中国得好好琢磨琢磨。打仗的事儿,敢动手的,得有胆子;可想赢的,得有脑子。

俄罗斯这回,胆子是有了,脑子却掉链子了。

先说说这场冲突,怎么看都不像是一场「计划周全」的战争。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突然宣布「特别军事行动」,大张旗鼓地开进乌克兰。按理说,普京这算盘打得挺响:乌克兰想靠近北约,西方在东欧步步紧逼,俄罗斯当然不能坐视不理。

这么说问题是,俄罗斯的操作太急,太猛,像是醉汉提着刀冲进赌场,砍了人家桌上的筹码,却没想到人家背后还有一群保镖。乌克兰这「筹码」没吓住,美国和北约倒是被激活了,立刻开始一波接一波地援助。

到头来,这场仗成了俄罗斯和西方国家之间的角力场,乌克兰反而成了棋盘上的棋子。

这就好比一场掰手腕比赛,俄罗斯本以为自己是猛男,却没想到对方暗地里把腰撑在桌子底下,还找了好几个壮汉帮着压手。

这仗一开始就没法赢。俄军初期确实挺猛,坦克、装甲车成排地涌进乌克兰,看着像是要三天拿下基辅的架势。

可是打仗光靠蛮力可不成,后勤、情报、指挥,这些东西缺一不可。俄军情报出了问题,乌克兰人早就做好了准备,西方的情报卫星把俄军动向摸得一清二楚。

俄罗斯的「闪击战」变成了「僵持战」,到现在都没捞着个痛快。

再说乌克兰,这国家本来也不富裕,经济水平连欧洲的中流水平都达不到。可这回,靠着西方的输血,愣是硬扛住了俄罗斯的攻势。

美国给钱,德国给坦克,「海马斯」火箭炮、无人机、重型装备源源不断地运过来。原来连个像样的军队都没有的国家,现在愣是成了个「战争机器」。

这就是舆论和资源的力量。 西方国家一边援助乌克兰,一边开足了喉舌,把俄罗斯塑造成了「恶龙」。

这种全方位的舆论战,不光让俄罗斯在国际上成了孤家寡人,还让乌克兰的抵抗有了道德上的正当性。

可说到底,战争是把双刃剑,乌克兰也不是赢家。

基础设施被炸成了一片废墟,经济萎缩超过30%,数百万难民流落到欧洲。西方援助再多,也填不上这个窟窿。

到头来,乌克兰的未来被战争撕得七零八落,靠着外援活着,和病人靠呼吸机续命差不了多少。你说乌克兰赢了吗?它也没赢。

俄罗斯输了,乌克兰也没好到哪儿去。

这场战争最大的输家,其实是俄罗斯自己。普京以为自己是掰手腕的强者,结果手腕掰断了,腰也闪了。

经济制裁是第一轮重拳,西方直接把俄罗斯踢出了SWIFT国际结算系统,大量外汇储备被冻结,能源出口受限。俄罗斯想靠石油和天然气翻盘,结果欧洲人咬咬牙,愣是熬过了能源危机,转头就去找中东买油。

俄罗斯「能源大国」的地位,也被削弱了个七七八八。

更可怕的是持久战的消耗。战争打到现在,俄罗斯的财政赤字直线飙升,军费开支占到GDP的20%以上。

国内经济被拖垮,社会矛盾也开始显现。老百姓能不烦吗?本来就因为疫情过得紧巴巴,现在又被战争逼得喘不过气来。

外头打仗,里头的锅都快揭不开了,这事儿搁谁身上都难受。

除了经济,俄罗斯更大的错误是忽视了舆论战。在国际关系里,拳头固然重要,但嘴上的功夫也不能少。

普京的团队显然低估了西方的舆论机器。西方媒体铺天盖地地报道「俄军暴行」,好像每个俄罗斯士兵都是「刽子手」。

这种叙事虽然有夸张成分,可它有效。俄罗斯被塑造成了「邪恶帝国」,乌克兰成了「受害者」,国际社会的同情心全被西方抢了去。

结果是什么?俄罗斯成了众矢之的,乌克兰的援助越来越多,战争的天平一点点向乌克兰倾斜。

这场战争,俄罗斯犯了三个致命的错误:第一,仓促上阵,准备不足;第二,忽视舆论战,失了道义;第三,陷入持久战,被拖入消耗泥潭。这三条,每一条都够致命,合在一起,直接把俄罗斯拖进了深渊。

中国该怎么学?三条铁律得记住:第一,打仗之前,情报和准备是命根子;第二,舆论和国际形象不能丢;第三,持久战是下策,能速战速决绝不拖泥带水。

历史上那些打持久战的国家,结局都不太好。拿破仑在俄罗斯的雪地里折了,希特勒在斯大林格勒断了气,普京现在也被乌克兰的泥潭困住了。

持久战是最消耗资源的战法,能打赢的,往往是背后有钱有人有粮的国家。中国的战略,一直讲究「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才是智慧。

咱们不是没打过仗,但咱们的仗讲究一个「快刀斩乱麻」。你看朝鲜战争,咱们一出手,联合国军立刻改了剧本;再看边境自卫反击战,点到即止,从不恋战。

这种风格,得保持。

舆论战更不能忽视。

现代战争,坦克大炮重要,话语权也重要。话语权决定了你在国际社会的站位,决定了你能不能争取到盟友,能不能让对手孤立无援。

俄罗斯这次在舆论战上吃了大亏,咱们可不能步它的后尘。

再回头看看乌克兰,虽然它靠着西方的援助扛住了俄罗斯,但付出的代价也太大了。国家的基础设施被炸成废墟,经济崩溃,人口外流。

即便战争结束了,乌克兰还得靠几十年慢慢恢复。战争,真不是儿戏。

它摧毁的不止是敌人,还有自己。

咱们得说说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的国策向来讲究和平发展,但和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咱们得有实力,有智慧,还得有清醒的头脑。

俄乌冲突告诉我们,战争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尤其是大国之间的博弈,打起来就是两败俱伤。

咱们得和平是发展的基石,战争是最后的手段。

这场战争还在继续,谁输谁赢,可能要再拖几年才能见分晓。

但有一点是确定的:这场冲突的教训,所有国家都得好好学。战争不是游戏,开局容易,收场难。

中国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得在国际博弈中,保持冷静,保持智慧,保持战略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