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1962年,印度跟中国开战,麦克阿瑟正告尼赫鲁:你纯属有病

2024-10-08军情

19世纪中叶,一群驻印度的英国士兵,悄悄入侵到西藏的阿克塞钦地区。他们的目的是侵入新疆腹地,而阿克萨钦地区正是重峦叠嶂的青藏高原,通往新疆的必经之路。就这样,阿克塞钦这3.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中方没有承认的情况下,由英国测绘官约翰逊,不声不响地划到了英印的属地内。称为"约翰逊线"。

19世纪后期,俄国对新疆蠢蠢欲动。英国为了赶在俄国前面,在新疆地区争取最大利益,开始把原来的"约翰逊线"向中国昆仑山一线移了移。

但是这两次划线,没有一次得到中方的承认。

1947年,印度独立。他们欣然接受了英国殖民者当年在划线上捡的这个"大便宜",但是遭到了中国政府的坚决反对。目前,阿克塞钦这块属于西藏的圣地,依然在中国的控制之下。

这是中印边境在西线上的争端,已经一波三折了,东线上的纠纷却更加激烈。

在1700公里长的中印分界线上,东线一段共出现了"中印传统习惯线"、"外线"、"内线"、"麦克马洪线"以及"赵尔丰勘划线"等五种不同的划线方式。

1826年,英国殖民者发动侵缅战争,通过【杨达条约】从缅甸手中得到了毗邻西藏的阿萨姆地区。英国当局为此还划定了一条不同于"中印传统习惯线"的边界线,称之为"外线"。由于英国的统治势力不能有效到达"外线"范围。所以他们在"外线"以内勘划了实际控制边界的"内线"。这种一厢情愿的划线做法,让内线和外线之间空出了几公里的区域,成为了日后争议的所在。

清朝宣统三年(1911年),驻藏大臣赵尔丰勘划察隅南侧边界,将察隅以南纳入清朝统治版图。但英国当局并不承认此线。于是1913年,西姆拉会议召开。在会议上,英国代表麦克马洪以秘密换文的方式,与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夏扎达成了"麦克马洪线"。这一秘密换文,当时的中国政府并不知情。

1936年"麦克马洪线"才第1次出现在英属印度地图上。这条已经规划好了的线为什么时隔20多年,才正式出现在地图上呢?因为当年的那次「麦克马洪线」密谈,根本就是一个骗局。

有新的史料显示,在西姆拉会议上,根本就不存在"麦克马洪线"。可笑的是,这个问题还是英国历史学家自己披露的。英国学者阿拉斯泰尔·兰姆出版的【中印涉藏关系史(1904~1914)——以"麦克马洪线"问题为中心】一书,就详细地揭露了麦克马洪线的伪造过程,这是英国和印度苦心孤诣编造的一个谣言。

这条根本就不存在的线,在1947年印度独立后,却成为了他们在中印边境东线上索要领土的依据。

新中国成立后,印度依然不断在边境上搞小动作。中国一直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希望通过友好协商来解决问题。但印度却因此认为中国"人善好欺"。甚至傲慢到想要通过武力解决领土争端。

1962年,印度总理尼赫鲁批准"里窝那作战计划",印度军队在中印边界东西段先后越线,企图压迫中国军队后撤。面对印度军队的攻势,中国军队开始奉命反制,在东西线分别增加哨所。同时,中央军委制定了"二十字方针":

"决不退让,力争避免流血;犬牙交错,长期武装共处"。

1962年10月12日,尼赫鲁见印军没有逼退中国军队之后,决定采取军事行动。印度军队随之发动大规模进攻。

就在此时,美国媒体向曾经和中国军队交过手的麦克阿瑟询问对于这场战争的看法。当时在朝鲜战场上名声扫地的麦克阿瑟,已经很少出现在公共视线中。这次却在记者面前生气一般地高喊:

谁想跟中国陆军打仗,他纯属有病!

在1962年这个时间点上,麦克阿瑟这句话是说给谁听的,不言而喻。麦克阿瑟说出这种话并不奇怪,因为在1950年,他就尝到过中国陆军的厉害。

时间回到12年前,当时在朝鲜战场上指挥十六国"联合国军"作战的麦克阿瑟,比12年后的尼赫鲁还要嚣张。在第2次世界大战中,没有被战火烧到本土的美国,其综合国力也远超60年代的印度。而当时的新中国刚刚成立一年,百废待兴,比1962年时期更加弱小。就在新中国被全世界都不看好的情况下,一只"兔子"就把一只"狮子"顶了一个大跟头。

麦克阿瑟在发动仁川登陆后,可谓势如破竹。自信过头的他大胆认为:中国不是不能出兵,而是根本就不敢出兵。

然而事实狠狠打了这位"16国联军"统帅的脸。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10月25日发动了第1次战役,将脚步已经伸到鸭绿江边的美军打退到清川江以南,此战共歼敌1.5万余人。随之而来的第2次战役,彭德怀又给麦克阿瑟布下了天罗地网,歼敌3.6万,把美军打退400多公里。志愿军基本收复了三八线以北地区,扭转了整个朝鲜战局。一向嘴硬的麦克阿瑟,此时也不得不承认中国陆军的强大:

美国是在全新的情况下,和一个具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完全新的强国,进行一次完全新的战争。

可笑的是,直到第2次战役结束,他还不知道志愿军的最高指挥官叫什么。1951年4月11日,杜鲁门撤了麦克阿瑟的职。从此,这位70岁的老头进入到了风烛残年的晚年,他很快被时代遗忘,被后世嘲笑。爱出风头的他在生命得最后十几年中,也很少出现在聚光灯下了。而那场战争,也成为了美国70年都不愿提及的一段耻辱。

所以麦克阿瑟才于1962年发起了对尼赫鲁的警告,而事实也确如他所料。

面对印度的不断挑衅,中国军队于1962年的10月20日开始,对入侵的印度军队进行自卫反击。战争持续了一个月,于1962年11月22日结束。尼赫鲁本以为这是一场很有把握的战争,但结果是,中国军队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战争结束时,中国军队已经把胜利推到了"麦克马洪线"以南。

这场战争给印度带来了长期的阴影。直到今天,很多印度人,尤其是一些政府官员和军方人士,都难以摆脱战争失利的阴霾,把"中国威胁"看作印度最大的敌人。此战过后,尼赫鲁在印度的声誉一落千丈。1964年5月,尼赫鲁在伤心悲愤中去世,他在快步入天堂时,却以一个月阵亡4383名印度军人为代价,输掉了一场他志在必得的战争。他和麦克阿瑟得到了同样的结局。

派驻的美国军事专家理查德·安德鲁斯准将曾评价这场战争:

这是一场中国式的"歼灭战"。我们在韩战中多次领教过这种手法。印度前方的补给线,完全被切断。他们在缺乏食物的状态下,开始大面积涣散。随即,中国军队抓住有力时机,发动了歼灭战。短短8个小时,印度号称"东亚1、2旅"的2支主力,被尽数歼灭。

这场战争的失败,完全是印度以及尼赫鲁的咎由自取。我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前提下,多次表现出希望通过和平谈判化解争端的立场,但是印度依然不依不饶。没有办法,只能让他们看一看,到底谁的炮弹更硬。就像美国第3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在朝鲜战争中说的那样:

这是我们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一个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因而我成为了历史上没有签订胜利停战条约的第1位美国陆军司令官。

面对中国这只已经睡醒的雄狮。1962年印度向中国开战,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结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