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中国会采购苏-57隐形战斗机吗?印媒:30家俄罗斯航空公司将倒闭

2024-11-18军情

冷战巨擘俄罗斯,航空底蕴深厚。面对西方制裁,其航空雄心不减,军民并举,试图重振旗鼓。内则填补国内航运空缺,外则剑指国际军机市场,更喊出2030年交付千架客机的豪言壮志。这不,2024珠海航展上,俄罗斯代表团的身影也如期而至,推销意味十足。

2024珠海航展上,俄罗斯尖端军工科技的代表——苏-57战斗机赚足了眼球。11月12日,苏-57上演了一场令人叹为观止的飞行表演,诸多高难度机动动作令人印象深刻。次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称苏-57此次中国首秀「引人注目」,展现了「无与伦比的能力」。

苏-57「首秀」珠海航展,高调亮相国际舞台,引发外界对其出口前景,尤其是对华出口的诸多猜测。 俄罗斯借此良机展示这款五代机,意在拓展国际市场。 然而,考虑到中国歼-20、歼-35已批量生产,且六代机研发也在进行中,苏-57落户中国空军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苏-57出口中国的传闻,更像是西方媒体的「烟雾弹」。俄罗斯早已心知肚明,这单生意八字没一撇。但这并不意味着苏-57就此「无人问津」。除了中国,其他一些国家对这款五代机仍保持着兴趣,其国际市场前景还有待观察。苏-57,这款俄罗斯五代机,自带神秘光环。

尽管性能参数扑朔迷离,却引来不少潜在买家驻足围观,阿尔及利亚、印度、伊朗、马来西亚、土耳其都曾与其传出「绯闻」。俄罗斯方面对此讳莫如深,一直「秘而不宣」,直到2024年11月15日,塔斯社才放出重磅消息:首份苏-57出口合同正式签署,买家身份依然保密,吊足了军迷胃口。这笔交易也标志着苏-57这款颇具争议的战机,终于在国际军售市场上迈出了第一步。

苏-57作为俄罗斯唯一的五代机,看似在特定市场拥有一片蓝海。一些依赖俄制装备且不考虑欧美产品的国家,面对「先进战机」的需求,几乎只能选择苏-57。然而,受制于顽固的产能瓶颈,苏-57想与欧美战机正面竞争却力有不逮。俄罗斯航空业的症结长期以来并非产品线匮乏,而是产量不足,这在军用飞机和民用客货机领域都有所体现。 这使得苏-57的未来更像利基市场产品,而非全球畅销的爆款。

受西方制裁及自身技术瓶颈的影响,俄罗斯航空业正经历严峻考验。据【欧亚时报】2024年11月14日援引俄媒报道,约30家俄罗斯中小航空公司或于2025年面临破产。尽管这些公司规模不大,但承载了俄罗斯国内超过四分之一的客运量,其困境凸显了俄罗斯民航领域,尤其是国产客机技术水平与欧美差距,难以满足国内需求的现实。

2022年以来,西方制裁如同一场针对俄罗斯航空业的「特别军事行动」。表面上,俄航暂停支付西方飞机租金,显得颇为硬气。然而,制裁切断了正常的飞机维护渠道,迫使航空公司不得不依赖「游击队」式的第三方维护,成本飙升,如同打一场昂贵的「消耗战」。此外,业务萎缩叠加债务压力,让俄航的日子雪上加霜。即使政府承诺在2025年「免除」部分债务,但这25%的「豁免税」犹如一颗「延迟引信炸弹」,随时可能引爆俄航的财务危机,将其推向破产的深渊。

制裁的铁幕下,俄罗斯航空业如同被剪断了翅膀的雄鹰。尽管注入了超过120亿美元的资金试图力挽狂澜,但这架庞大的机器依旧故障频出。西方断供的零件和维护支持,如同卡住引擎的关键部件,让这架「钢铁巨鸟」难以展翅高飞。更雪上加霜的是,「驾驶员」的缺失也成了制约其翱翔的瓶颈。 航空公司与航空工业,如同战机与军工厂,唇齿相依,如今却陷入「没有好战机,哪来好工厂;没有好工厂,哪来好战机」的恶性循环,困局难解。

俄乌冲突的炮火,也烧到了俄罗斯的航空工业。为了满足前线需求,军机生产成了重中之重,但西方制裁如同一张大网,牢牢限制着俄罗斯的腾挪空间。如今,俄罗斯军用航空在国际市场上几乎销声匿迹,而民用航空就连国内需求都难以满足,MS-21客机的量产计划也因此延宕。曾经与西方密切合作,导致民航客机严重依赖欧美技术的俄罗斯,如今自尝苦果,这场危机也暴露出其航空工业「跛腿」发展的深层困境。

珠海航展成了俄罗斯航空工业的「救命稻草」?三十年前,中国订单曾救苏霍伊于水火,如今俄方重兵压境珠海,显然寄望历史重演。 订单的成败,或将决定俄罗斯军民用航空能否续写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