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中国收回黄岩岛全过程,菲律宾直呼:我们被美国人骗了

2025-01-14军情

此前,菲律宾匆忙推出「海洋区域法」和「群岛海道法」,试图将南海仲裁案的非法裁决「合法化」。

小马科斯政府一心谋利,见美国现政府支持力道稍显,便在南海兴风作浪,妄图挑动局势,为己攫取更多利益。

但菲方小算盘未及打完,中方已雷霆反击。

黄岩岛领海基线划定之日,解放军迅速行动,以战巡黄岩岛海空及周边海域的实际行动,向世界昭示主权不容挑衅。

挑事者妄图搅乱风浪,反被击碎其妄念。

中国收回黄岩岛全过程,菲律宾直呼:我们被美国人骗了

黄岩岛模式

黄岩岛,中沙群岛中唯一露出水面的岛礁,以其丰富的渔业资源而著称,长期无人驻守,却在中菲争端中成为焦点。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围绕这片岛礁的较量几度升级,冲突频发。

1997年4月,菲律宾海军公然干扰中、美、日三国无线电爱好者的探险活动,炸毁中国在黄岩岛竖立的主权界碑,更将菲律宾国旗插上岛礁,以挑衅之姿妄图改写历史。

次年初,又以「非法入侵领海」为借口,拦截4艘中国渔船,拘押51名渔民半年有余。

1999年5月,菲军舰在黄岩岛附近撞沉中国渔船,11名渔民落水,险些酿成大祸。

中国外交部随即提出严正抗议。

同年11月,菲方军舰借「搁浅」为名,试图长期驻守黄岩岛,但最终在中国的强硬交涉下脱浅撤离。

2009年2月,菲律宾国会通过「领海基线法案」,再次将黄岩岛列入其领土范围。

2012年4月10日,菲律宾军舰「德尔皮拉尔」号拦截正在黄岩岛泻湖内例行作业的12艘中国渔船,并试图抓扣渔民。

收到求救信号后,中国迅速派遣海监船75号、84号前往事发海域,与菲军舰展开对峙。美济礁上的渔政303船也迅速支援。

4月12日,菲律宾迫于压力撤出军舰,改派海岸警卫队船只继续对峙。

4月20日,中国渔政310船抵达黄岩岛海域,开展护渔巡航任务,显示强硬态度。

6月18日,台风席卷南海,菲律宾船只被迫撤出黄岩岛海域。

自此,中国正式取得对黄岩岛及其周边海域的实际控制权。

历时多年的较量,以中国的坚决行动画上句号,宣示了主权不可侵犯的立场,也昭示了一个事实——黄岩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任何挑衅都难以改变这一铁律。

当时,中国不仅派遣海监船和渔政船与菲律宾军舰展开长期对峙,还对菲律宾实施了精确的经济反制措施。

旅游业骤然降温,农产品出口受阻,菲律宾经济一时间承受巨大压力。

在紧张局势升级的背景下,双方的外交对话被迫中断,僵局一触即发。

这一系列行动,后来被称为「黄岩岛模式」。

其核心在于中国以实力为后盾,不再单纯依赖外交辞令,而是灵活运用综合手段,在维权问题上打出一记组合拳。

通过强硬的威慑与精准的反制,中国迫使菲律宾让步。

这是中国南海维权策略的重大转折点。

美国推波助澜

去年年底,菲律宾悍然推出「海洋区域法」和「群岛海道法」,妄图以国内立法形式固化南海仲裁案的非法裁决。

表面是法治,实则是挑衅,显然想借「法律外衣」掩盖其侵权行径,为后续行动铺路。

去年11月4日,菲律宾又举行军事演习,内容直指夺岛演练,地点选在南海争议水域,目的昭然若揭。

与此同时,马尼拉还积极筹划向美国采购中程导弹发射系统,意图借助外力增强自身军事筹码。

密集挑衅接连上演,时间点极为敏感,很难让人不怀疑其背后的深层动机。

尤其是两部法律的出台,菲律宾显然意在制造既成事实,借国内法的形式为其非法扩张披上「合法」外壳。

马尼拉以为,借助美国的庇护,便能在南海局势中稳操胜券。

然而,火中取栗者多半忘了,这把火随时可能反噬自身。

美国的态度并不令人意外。

菲律宾立法刚落地,美国国务院便火速表态支持,助其火势更旺。

美方的支持究竟是战略考量,还是权宜之计,恐怕连菲律宾自己都心中无底。

此刻的马尼拉,俨然成了甘当棋子的典型。

面对菲律宾的接连挑衅,中国反应迅速且果断。

第一时间公布黄岩岛领海基线,规范命名南海64个岛礁,并严正要求菲律宾撤离非法侵占的8个岛礁及坐滩军舰。

中国捍卫南海主权的决心和能力,不容置疑。

与此同时,解放军南部战区的海空力量展开高强度巡弋,直抵黄岩岛海空。

红线已然划定,警告清楚明白:勿再轻举妄动,否则后果自负。

菲律宾原本妄图趁拜登政府任期尾声捞取一笔,却未料到美方正忙于为中美关系筑底,哪有意愿为其冒险?

值得注意的是,菲律宾内部的声音并非铁板一块。

前总统发言人蒂格劳就公开抨击国防部长特奥多罗等人是「美国洗脑的爪牙」,将菲律宾绑上了遏制中国的战车。

中国对黄岩岛的实际控制,特别是近期公布领海基线的果断之举,无疑让小马科斯政府推行的「亲美」政策尝到了苦果。

正是这种政策,使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越陷越深,自酿自饮,难以自拔。

2025年伊始,中国海警5901舰——万吨级执法船,在中国管辖海域内进行正常巡航执法,然而菲律宾某些政客和媒体却掀起一场舆论狂潮。

5901舰被冠以「怪兽船」的荒唐标签,各种污名化言论如潮水般袭来,不乏失实之辞、刻意夸大。

显然,这背后不仅仅是菲律宾单方面的言行。

这种有计划、有步骤的舆论抹黑手法,显然是别有用心之人精心策划的结果。

从少数政客到附庸媒体,手法如出一辙,蓄意炒作,渲染「中国威胁」。

这些手段,正是幕后势力惯用的伎俩,在全球范围内煽动对抗、挑动冲突、制造混乱时屡试不爽。

至于幕后之人是谁,答案不言自明。

美国在这场闹剧中既不亲自下场,也不直接干预,而是通过舆论和政策操纵,煽风点火,推动地区局势复杂化。

菲律宾不过是其一颗棋子,既要承受冲突带来的代价,又难以摆脱其摆布。

菲方和背后势力的这场舆论攻势,不过是为自身失败的策略找借口,妄图转移焦点。

菲律宾就是牺牲品

近年来,菲律宾内部暗流涌动。

美国利用菲律宾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殖民历史影响,将其塑造为反华桥头堡。

与此同时,菲律宾内部的政治斗争更让这一问题复杂化,成为外部势力操弄和内部博弈的工具。

马科斯上台后,美国迅速加紧部署,以南海问题为抓手,全面渗透菲律宾。

马科斯政府则希望通过在南海问题上的强硬姿态,与杜特尔特时期的灵活务实政策形成对比,从而借此压制杜特尔特家族的政治影响。

其剑拔弩张的对华政策,更多是为争取国内民意支持,标榜杜特尔特「软弱外交」的失败,试图为自身赢得更多政治筹码。

美国抓住机会,将菲律宾北端距离台湾不足200公里的岛屿迅速纳入军事基地布局,进一步推动其「印太战略」。

看似为菲律宾提供安全保障,实则是利用其地理优势,挑动地区局势,制造紧张氛围。

菲律宾在这场博弈中,不仅未能获得所谓的安全感,反而沦为美国遏制中国的前沿阵地,成为其牺牲品。

菲方押宝美国,赌上国家安全,实际上是一场高风险的豪赌。

美国的对菲安全承诺和美菲同盟关系,十分脆弱。

历史一再证明,美国从不关心盟友的利益,只在意自己的战略收益。

菲律宾一旦失去利用价值,便会被弃之如敝履。

长期以来,美国在【美菲共同防御条约】是否涵盖南海争议岛礁及海域的问题上,一直采取模糊战略。

既不明确承认,也不完全否认。

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为美国留下了操作空间,却让菲律宾陷入深深的不安。

从1995年的美济礁事件到2012年的黄岩岛对峙,菲律宾多次向美国寻求实际支持,却始终只得到有限的外交表态。

2016年「南海仲裁案」裁决结果公布之时,美国政府并未明确强调裁决的权威性,而是以「冷静与耐心」模糊带过。

这一态度让当时的杜特尔特政府意识到,在缺乏美国明确安全保证的情况下,持续对抗中国只会徒增损失,于是不得不调整对华政策,采取更为务实的外交策略。

近年来,中美竞争的加剧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

随着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心转向「印太地区」,东南亚作为「亚洲咽喉」的战略价值被进一步放大,而菲律宾作为「第一岛链」的重要支点,再次成为美国政策的核心焦点。

2019年3月,美国国务卿蓬佩奥首次明确表态,南海地区适用于【美菲共同防御条约】,声称任何针对菲律宾武装力量、飞机或公共船只的武装攻击都将触发共同防御机制。

这一表态被视为美国「撑腰」菲律宾的公开承诺。

2021年1月,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再次重申这一立场,同时批评中国在南海的「超范围主权主张」,并承诺将与东南亚声索国一道对抗所谓「中国压力」。

美国显然意在强化其对菲律宾的影响力,同时扩大中菲在南海问题上的分歧,挑拨地区关系,制造更多摩擦。

近年来,美菲关系的「火热」程度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拜登上台后,成为首位致电祝贺小马科斯当选的外国领导人。

国务卿布林肯、副总统哈里斯等高官频繁访菲,与菲方高层密切接触。

针对菲律宾提出的军事援助、明确防御承诺等要求,美方也几乎有求必应。

美国是希望「捆绑」菲律宾,通过菲律宾制造南海局势的不稳定,从而服务于其遏制中国的长期战略。

在美国的战略视野中,菲律宾早已被视为印太地区的关键支点,其在第一岛链中的位置,直接关乎美国「印太联盟」体系的完整性与战略纵深。

这正是美国愿意为菲律宾提供安全承诺的根本原因之一。

2023年初,菲律宾宣布向美军开放4个新军事基地,其中3个位于吕宋岛北部的卡加延省和伊莎贝拉省,面向台湾海峡;另一个则位于巴拉望岛,直指南海。

美军在菲律宾的军事基地增至9个,其分布直接锁定台海与南海。

与此同时,美国在菲律宾的布局不仅限于军事基地的数量增加。

在菲律宾的全力配合下,美国推动「美菲+」小多边机制建设进展迅速,通过强化菲律宾的前沿力量部署体系,以确保其在印太地区安全框架中的核心地位。

自2022年9月首次「美日菲安全政策」对话启动以来,三方合作显著加速。

不仅如此,菲律宾与澳大利亚的安全合作也在这一进程中迅速升温。

双方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后,安全领域的互动愈加频繁,甚至可能形成「美菲澳」或「美日菲澳」的多边安全架构。

通过将菲律宾纳入这一体系,美国的印太联盟布局更加完善,菲律宾也因此成为这一战略网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但需要指出的是,美国以「支持菲律宾」为名,实则将其作为围堵中国的工具;而菲律宾一旦过度卷入地区冲突的博弈,便可能沦为大国角力的前沿阵地,其国家安全与利益恐怕难以得到真正保障。

这种「主动融入」的选择,究竟能为菲律宾带来多少利益,明眼人都看得清。

菲律宾还经得起多少次折腾呢?

参考资料:

对华挑衅,马尼拉没有「保单」

环球时报

菲律宾小马科斯政府南海政策变化解析

王传剑,李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