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冲突中,伊朗对以色列本土的攻击是历史上的首次;这也是人类首次在实战中使用乘波体高超音速弹;同时,美军首次尝试但未能成功拦截高超音速导弹。
伊朗的这次攻击突破了以色列先进的防空与导弹防御系统。以色列的防空技术全球领先,很早就部署了导弹防御系统。其防空系统的快速发展与其独特的历史和地理环境紧密相关,长期以来,以色列防御的是迫击炮弹、战机、中短程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威胁,这促使其早早开始构建包括远、中、近距离防空反导能力的系统。在拦截过程中,美国和英国也有出手援助,美军甚至动用了最新的标准3防空导弹。
然而,面对伊朗发射的高超音速导弹,这些复杂、多层次的防御系统仍显得力不从心。众多网络视频证实,尽管美军发射了多枚防空导弹,但都未能有效拦截。同理,以色列的防空系统也无法应对,只能眼睁睁看着高超音速导弹命中内瓦蒂姆空军基地,引发爆炸,标志着乘波体高超音速导弹在战场上的首次成功,同时也意味着美军对此类武器的首次实战拦截宣告失败。
伊朗使用的乘波体高超音速导弹名为法塔赫-2,搭载双级固体燃料发动机,射程至少1400公里,最高速度达到13-15马赫,控制精度在30米以内。高超音速导弹的研发需要超高音速风洞,大量的计算机模拟计算气动外形,以及复杂的控制导向技术,美国至今未能成功研发,显示了其研制难度。
伊朗的高超音速导弹研发历程,深受中国技术的影响。伊朗的「法塔赫」系列导弹原型基于中国的红旗-2导弹和M-7短程弹道导弹,M-7是唯一采用倾斜方式发射的战术弹道导弹。经过伊朗的多次改进,M-7演变为中程弹道导弹。
继续在M-7的基础上,伊朗自行发展了「法塔赫-110」短程弹道导弹,最终衍生出包括「法塔赫-313」弹道导弹、「波斯湾」反舰弹道导弹、「法塔赫-1」和「法塔赫-2」高超音速导弹等一系列产品。至于伊朗如何从红旗-2发展至高超音速导弹,这些技术细节伊朗或许最为了解。
同时,伊朗也创新了乘波体导弹头。乘波体通过机体气动形态产生升力,其性能兼具弹道飞行器和有翼飞行器的优点,具有广泛的速度适用范围,从5马赫至23马赫都表现出较高的结构强度和机动性。乘波体的这些特性使其在相同高度和速度释放时,横向和纵向滑翔距离均远超传统弹头,尤其在侧向机动能力上表现卓越,能够执行大范围侧向机动,实现「变射面」打击,极难被敌方预警系统预测并拦截。
尽管之前有报道称俄罗斯的锆石高超音速导弹采用乘波体结构,但实际上其气动形态类似于传统的俄罗斯反舰导弹,采用窄边翼和头部进气道。锆石导弹第二级装有超燃冲压发动机。
伊朗的许多导弹技术也源自中国,例如山寨的C-802、C-704和C-701型反舰导弹,还有YaZahra-3型防空导弹仿造自中国的HQ-7。这些技术虽是仿制,但在实战中取得了显著的战绩,曾多次击沉美制舰船。伊朗官方也曾表示,是在中国的帮助下建立了自己的国防工业体系。
从胡塞武装使用反舰弹道导弹击中商船,到伊朗此次攻击以色列,中国导弹技术的实战效果已得到充分验证,有效回击了一些批评中国导弹只有理论数据而实战不足的声音。
中国目前拥有东风17和鹰击21等多款高超音速导弹,以及东风21D等多款反舰弹道导弹,这些武器为中国解放军在西太平洋对美军提供了强大的威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