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美媒警示:中俄朝火力优势显现,美军面临战力不足挑战

2024-10-14军情

美军火箭炮实力国际排名落后

未来美军可能因火力劣势输战?美国【全球火力】网站最新报告,依据各国军队多管火箭发射器(MLRS)数量进行排名。结果显示,美国陆军拥有598辆火箭炮(包括368辆M142「海马斯」与230辆M270A1/A2「钢雨」),位列第七。然而,中国、俄罗斯与朝鲜的火箭炮数量分别高达3180辆、3065辆及2920辆,远超美国。这一数据差异或被认为是【全球火力】预测美军存在战败风险的原因之一。

中国火箭炮系统的国际关注与潜在意图解读

【华尔街24/7】网站关注了中国的多管火箭炮系统,尤其是中国陆军的火箭炮能力。他们发表文章称,中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显著增强了其炮兵实力,特别是在火箭炮领域。以PHL-03为例,这是一种由北方工业公司制造的300毫米远程火箭炮,被认为是威力强大的武器。此外,AR-1A和AR-3型号也被认为是性能出色的火箭炮。

然而,这样的报道是否意味着媒体认可中国的国防进步?答案可能并非如此。这类报道背后的意图更可能是促使美国政府增加军费开支、扩大军工生产能力,并鼓励传统军火企业开发新技术。理由如下:单纯的数据对比缺乏实际意义,因为军事装备的状态分为现役与预备役,这意味着部分火箭炮可能无法立即投入战斗,因此【全球火力】的排名可能不具备很强的参考价值。

美军火力体系:重空地协同轻火箭炮

美军火箭炮数量有限,主要因已构建高效空地一体化作战体系与复杂联合作战系统。美军陆军拥有专门的武装直升机提供中近程火力支援,空军则配备如A-10和AC-130这类专用于打击的目标飞机。在常规作战中,美军士兵遇到进攻受阻时,只需向协调员报告位置坐标,等待空中火力支援清除障碍。

因此,在美军火力配置中,近距火力由榴弹发射器、反坦克导弹及直瞄火炮提供;中距依靠武装直升机执行任务;远距火力则通过空军的精确打击预先清除威胁,火箭炮在此体系中显得用途有限。

火箭炮焦虑:军事转型下的新挑战

美国媒体近期关注的焦点是"火箭炮焦虑",这一话题并非偶然,其背后的原因在于当前的军事冲突——如俄乌冲突与巴以冲突——中,地面火力的强度和频率开始超过传统空袭。战争历史上,各时代都在追求将更多火力投射至更远的目标区域,从原始的弓弩到近代的火炮、飞机和导弹,都是为了这一目标服务。美军长期以来依赖强大的空中力量,构建了高效的航空作战体系,并在许多战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然而,随着中近程弹道导弹的普及以及火箭炮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其导弹化趋势,空中力量在火力投射上的局限性日益明显。

导弹袭击与远程打击进展

### 简洁改写

**例一**:

10月初,伊朗向以色列发动代号"真实承诺2"的空袭,据信使用了约180至200枚弹道导弹,以色列防空系统几乎未作反应,包括F-35I基地可能遭受攻击。此行动显示伊朗导弹数量庞大,而以色列防御有限。

**例二**:

朝鲜近来宣布成功试射240毫米制导火箭弹,射程达67公里,精度未知但预计不超过百米。这种武器若从三八线北侧向首尔发射,误差影响不大,展示了朝鲜在远程精确打击能力上的进展。

**分析**:

- **伊朗行动**:使用弹道导弹进行远程攻击比出动空军更有效,因为导弹无需考虑复杂航线和拦截风险,而空军行动则面临更多不确定性。

- **朝鲜武器**:朝鲜的制导火箭弹实现导弹化,大幅增强了火力密度和远程打击能力,成本低廉使其成为具有高性价比的战略工具。

美军空中拦截能力与中俄对比挑战

空中力量在拦截能力、火力密度与成本、技术门槛方面均不及地面系统,这是美军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伊朗和朝鲜虽军事实力有限,但火箭炮和导弹的威力已显赫,相比之下,拥有更深厚技术底蕴和强大国力的俄罗斯和中国,在这一领域有何种积累?美军是否能在相同时间内达到与中俄相当的火力密度?这或许就是一些媒体为何选择通过报道来警示白宫与五角大楼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