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新中国发起对越自卫反击战,此战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后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针对外部威胁进行自卫。
这场战争持续仅一个多月,却如新加坡前领导人李光耀所言,深刻改变了东亚历史进程。
多年后,美国人回望此战,惊讶于中国所获,认为其瞒过了全球。
中国从这场战争中究竟获得了哪些益处?关键在于分析战争带来的实际利益,确保逻辑清晰且用词精准,以明确中国所获好处。
【喂不熟的白眼狼】
自明清时期,越南与朝鲜在中国朝贡体系中,作为关系最为紧密的藩属国,占据重要地位。
越南与顺从的朝鲜不同,历来心存异念,自五代十国独立后,便与中原王朝多有摩擦,关系时好时坏。
两国因同文同种、同根同源,中原王朝统治越南无文化障碍。因此,越南自独立后,其统治者始终有意营造对华敌视氛围。
历经千年影响,越南文化基因中已蕴含对北方人的深刻敌意。
19世纪初,越南试图借法国之力驱逐清朝势力,未料引狼入室,反被法国人掌控主导权,玩火自焚。
尽管如此,中国仍为援助这个表现不佳的盟友,冒着巨大风险与法国爆发了中法战争。
晚清统治腐败导致中法战争结局异常,中国虽未战败却似败,法国未取全胜却似胜。
越南自此经历了长期的沉沦与不振,历经漫长岁月,国家发展陷入低谷。
二战时,法属越南被日本占领。战后,日本势力撤离东南亚,依罗斯福总统规划,越南被划分为由中国接收的区域。
日军撤离后,蒋介石依约派遣国军接管,但胡志明等人拒绝此安排。
胡志明曾言:为摆脱中国影响,宁愿忍受法国统治五年,也不愿长期依赖中国的不利条件。
胡志明背信弃义,迅速与宿敌法国人勾结。此举犹如今人私通日本,皆为忘本逐利之行,令人不齿。
法国人借收复驻地之名,派军舰企图强登越南,与国民党驻军交战,终遭惨败。
随后,蒋介石因内战繁忙,不愿在越南与法国人深陷纠葛,结果中国又一次在未败之名下实则落败。
国民党军队撤离后,法国再度对越南实施殖民统治。
随着中国人撤离,法国人与越共间的矛盾再度显现。
双方交谈不合,迅速转为敌对,不久便反目成仇,动手相争。
法国虽难以匹敌国民党军,但应对装备简陋的越共军队,其力量仍显绰绰有余。
几回合后,胡志明等人被迫撤至中越边境深山,只能在密林中艰难求生。
1949年中国解放战争取得胜利后,越南局势得以好转。
渡江战役结束后,我军分三路进军江南,中路军负责清除两广地区国民党残部,领军者为东野林总及中野陈赓。
陈赓解放广州后,持续追击国民党溃军,直至抵达广西南部、中越边界地区。
陈赓与胡志明是旧友,他们于黄埔军校时期共事,结下了深厚的交情。
胡志明得知其到来,迅速指令联络陈赓,请求给予援助。
当时,中共领导人周恩来、陈赓等与胡志明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且因历史局限,中共领导人并不了解中越两国历史上的纷争细节。
错误地认为双方同属革命阵营的兄弟,便对越南施以慷慨援助。
解放军在解放大西南后,将缴获的美式装备全赠予越南,并派遣顾问团,对越南游击队实施全面军事改革。
越南接受中国军事指导后,军力迅速增强,迅速超越昔日对手法国。
1954年奠边府大捷,成功将法国势力完全驱逐出北纬17度线。
中国对越南有深厚恩情,可谓有再造之功。这一中心思想体现在历史交往中,用词准确,逻辑清晰,且字数未超65字限制。
这家伙如同其先辈,常将恩惠视为仇怨,屡屡做出恩将仇报之举。
1954年,中、美、英、苏、法五国于瑞士日内瓦举行会议,旨在讨论并寻求印度及朝鲜半岛问题的解决方案。
五大国决议以越南地区及北纬17度线为界,明确两大阵营于越南的势力划分范围。
基于当时中国国力,争取到此结果已属不易,展现了国家的全力付出。
若坚持不让步,很可能招致美国介入,最终导致的结果无非是再次爆发朝鲜战争。
中国不会出兵与美国直接对抗,为越南统一战争承担后果,即使中越关系再好,也不能采取这样的行动。
越共南方派认为,承担此义务对我们而言是理所当然的。
不支持他们完成统一战争,等同于对朋友的背叛。我们坚持这一立场,确保逻辑清晰且用词准确,维护朋友间的信义。
【狼子野心】
日内瓦会议后,胡志明影响力减弱,支持统一的南方派掌权,该派无视会议协议,直接对南越发动了进攻。
中苏美法均被卷入战争,我们因此被迫承担其统一所带来的后果与责任。
南方派掌权越南政坛后,虽因现实所迫与中国表面周旋,但内心早已与中国貌合神离,关系疏远。
1972年,尼克松对中国进行访问,此举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双方关系开始逐渐缓和。
南方派重燃我们损害其国家利益的疑虑,导致双方关系公开出现裂痕。
1975年越南统一后,迅速转变立场,与中国保持距离,转而投向苏联,成为其盟友。
试图利用苏联的支持,整合法属印度殖民地,以此与中国形成势均力敌的局面。
越共领袖黎笋为取悦苏联,清除党内亲华势力,驱逐迫害国内华人,并派军越境,袭击中国村庄,杀害边民。
越南行为令中国愤怒,但当时中国刚从动荡中恢复,内部问题亟待解决,故只能暂时忍耐,未予计较。
1978年12月18日,三中全会后,中国解决了国内问题,得以着手应对外部挑战,特指长期以来的敌对势力。
1979年2月17日,即三个月后,中国发动了对越自卫反击战。
开战仅一月,中国突破越南首都河内最后防线谅山,成功瓦解其最后一道屏障。
越南政府战前扬言要攻打友谊关,然而战后却变得惊恐不安,每日处于极度惶恐之中,无法安宁。
此时,若中国增强力度,越南恐将重历亡国之危,且当时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会采取此行动。
关键时刻,邓小平在北京紧急命令前线许世友将军撤退。
中国撤出所占越南全部领土,恢复至战前的边界线。
【战争红利】
当时情境下,邓小平的举措极为高明。
若我们掌控河内地区,致使越共政权覆灭,
接下来应如何行动?是否应持续扩张,吞并越南?
这无异于明目张胆的侵略,将导致中国在国际上陷入孤立境地。
此举违背了我们改革开放、广泛结交的既定策略。
若我们不予干预,越南地区势必将重陷动荡局面。
若日后出现亲美政权,那数十年的越南战争成果岂不付诸东流?
因此,越共政权可受打击,但不可彻底摧毁。
越南共产党纵有诸多不足,但至少不会全面倒向美国。其立场在关键时刻,仍能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与距离感。
双方间血海深仇深厚,非一代人时间所能消解,恩怨纠葛,难以轻易化解。
即便仇恨消解,鉴于越共对民族独立的坚定追求,他们绝不会成为美国的附属国。
权衡两害选其轻,保留越共可确保二三十年内,其不转变为美国反华据点。
这是我们战争中的首个收获:成功保留了越南战争的大部分成果。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们获得的第二大益处是阻止了越南在中南半岛的扩张意图,并赢得了东南亚国家的正面看法。
在毛主席时代,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相对紧张,一直较为僵化。
昔日,我们倡导向缅甸、越南、柬埔寨、老挝、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输出革命,这些国家的游击活动中均有我们的支持存在。
这致使东南亚地区的领导者对我们保持高度警觉。
对越自卫反击战前,邓小平访问新加坡,意在寻求李光耀的支持。
李光耀直言不讳:你期望我们与中国共制「北极熊」,但我们意在借「北极熊」之力以制衡中国。
若不消除这种戒备心理,它将成为我们未来对外开放事业发展的阻碍因素。
当时,越南吞并老挝与柬埔寨,东南亚各国因军事实力不足,无人能阻越南扩张,普遍感到惶恐不安。
这足以作为一个极佳的表忠诚之举。
中国打击越南以维护地区和平,同时不贪图其领土,此举极大改善了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印象。
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后,李光耀态度骤变,称此战改变了历史。
对越自卫反击战不仅赢得了东南亚国家的好感,还成功阻断了越南迈向强大的道路。
越南地域狭小,资源匮乏,欲扩张唯有西越长山山脉,并老挝、柬埔寨,再图泰国、缅甸等富饶之地。
解放军仅用一月抵达越南首都河内城下,关键原因之一在于越军主力被牵制于柬埔寨,无法及时回援。
解放军撤回国后,越南领导层因惊惧,被迫将柬埔寨的越军主力调回北部,于老山、者阴山区域与我军对峙长达十年。
两山轮战对中国而言是锻炼实战,而对越南则是重创国力,影响深远。
越南二战后历经30年内战,稍得喘息,却又迅速陷入新的战争困境。
十年两山轮战,严重消耗了越南国力,导致其资源枯竭。
1986年,越南北方领导人长征执政后,立即着手主动寻求与我国进行和平谈判。
1989年东欧剧变后,苏联衰落,越南失去最大支持,被迫放弃强硬立场,向中国妥协,并放弃对老挝和柬埔寨的控制。
中国通过此战赢得了老挝、柬埔寨的友谊,至今,这两国仍是中国在东盟中最亲密的伙伴,保持着深厚的友好关系。
若两国支持中国,越南向西扩张之路将被阻断,仅能被困于长山山脉以东的狭长沿海区域。
然而,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们取得的最大战果远不止于此。
中国在此战中的最大收获,是获得历史机遇,果断与苏联阵营决裂,并顺利加入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
基辛格回忆道,中国最卓越之处是适时与苏联撇清关系,站在了冷战胜利阵营。
若非80年代末社会主义运动低谷,我们或随苏联一同崩溃,成为西方急于消灭的敌人。
对越自卫反击战胜利后,美国认识到中国在制衡苏联上的作用,双方因此进入了长达十年的友好合作时期。
美国放宽了西方资本进入我国的限制,使我国得以初步融入西方全球化秩序。
八九十年代,中国开放后,双方经济联系取得显著进展,成果突飞猛进。
80年代末,西方资本,特别是日韩资本,在我国已占据重要地位。
面对庞大经济利益,西方若欲与我们彻底决裂,应深思熟虑后再行动。
有句话言道,世事之所以败坏,皆因彼此纠缠不清,你融入我,我渗透你,界限模糊。
若中国未与西方有利益紧密相连,西方将不介意将中国与苏联同等对待,采取不利措施。
尝到中国发展甜头后,他们将更加深陷其中,直至将中国全面融入全球化,却意外培育出一个难以驾驭的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