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源自红旗61C的弹体导引头,霹雳12空空导弹已达世界先进水平

2024-07-19军情

当讨论到中国空空导弹的关键发展时,PL12无疑扮演了转折性的角色。PL12的开发不仅让中国的中程空空导弹技术达到了国际水平,还结束了之前只能依靠近距离格斗导弹和机炮的局面。从PL12起,中国的空空导弹技术如获新生,接连推出了PL15和PL17,从落后迈向了世界前列。因此,在技术革新的重要性上,PL12甚至超过了其后的PL15和PL17。

回顾PL12的发展,需从PL-11讲起。PL11是基于HQ61C防空导弹与意大利「阿斯派德」空空导弹导引技术合并而成的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红旗61是中国第一代中程防空导弹,自1965年起研发,耗时27年于1992年装备到053pG型护卫舰上,尽管耗时长但性能仍有限,其长度为3.99米,直径为0.286米,翼展达到1.166米,重量为310公斤,射程仅10公里,还不如体积更小、更轻的红旗7。红旗61C是红旗61的舰载型,因技术限制未能实现弹翼折叠,导致发射装置异常庞大,一度被误认为是六联装反舰导弹。

尽管作为防空导弹的红旗61C性能一般,但改为空空导弹后表现不俗,PL11将「阿斯派德」导弹的35公里射程增至40公里,部分原因是红旗61C具有更大的弹体和更多的燃料。PL11从1987年开始研发,1992年首次成功打靶,90年代后期开始量产。

PL11的进一步改型包括PL11A,射程大幅提高至75公里,几乎翻倍,体积减小,长度为3.89米,翼展0.68米,直径208毫米,重量减至220公斤。PL11A的固体火箭发动机采用了更高能量密度的燃料。关键的改进是PL-11A采用无线电指令中继制导,使得载机在末段只需对目标进行照射。

另一个改型是PL11B,其最大特点是装备了607所研发的AMR-1主动雷达导引头。这意味着,装备了AMR-1后,PL11B在末段不需照射,达到了发射后不顾的能力。

至于AMR-1的技术起源,要追溯到R27导弹。1992年,中国开始大量引进俄制R27系列导弹,总购买量超过1000枚,主要型号包括R27T、R27R及R27ER。R-27R/RE使用的是9B-1101K半主动雷达导引头,而中国未能从俄罗斯获得采用9B1103M主动雷达导引头的R27AE导弹,但后从乌克兰引进了9B1103M导引头及其技术,基于此技术开发了AMR-1。

PL12的发动机和导引系统是在PL11A/B基础上开发的。尽管在开发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但最终通过高命中率的定型试验成功定型。

PL12与同时代的俄罗斯R77导弹无直接联系,R77在1994年定型,而中国直到2001年才随苏30MKK引进R-77。当时PL12的技术指标已基本确定。

从1997年开始研发的PL12,仅用8年时间就完成了定型并装备部队,显示了其作为过渡型号的PL11A/B为其提供了充足的技术储备。虽然与美俄同代型号相比存在一定差距,PL12的全长为3850毫米,比AIM-7F/M这种半主动导弹还长190毫米,直径203毫米,全重199公斤。然而,其机动过载能力达到30G以上,采用了中段数据链制导和数字抗干扰系统,使得PL12在2004年定型试验中实现了12发12中的佳绩。

综上所述,PL12作为一种比美俄同型号晚生10-20年的主动导弹,尽管体型较大,但其数据链和数字抗干扰技术的采用表明其制导系统相当可靠。更重要的是,通过PL12的研发,中国空空导弹技术与美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创新能力得以充分展现,不到20年间,中国相继攻克了双脉冲和双向数据链技术,完成了PL15和PL17等远程超远程空空导弹的研发,实现了技术上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