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在河边行,必湿其鞋。美国的核动力潜艇在我国南海活动,结果意外撞上海底山峰。起初美方声称是因为操控失误引发了此次事件。但最新解密文件透露,原先的调查结果可能是虚假的。
美国作为全球军事霸主,被称作「国际警察」,常常以「自由航行」为名,在其他国家海域肆意行动。
2021年,美国的康涅狄格号核潜艇在南海海底与山体发生碰撞,遭受重创。事故发生后,美国的调查结果声称是因船员操作不当导致的撞击,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处罚。然而,近期解密的文件表明,这次撞击并非人为错误,而是有其他未知的原因。
美核潜艇遭遇重大损伤
2021年10月,正值国庆假期,南海表面看似平静,但水下却暗流涌动,美国顶尖的「海狼级」核潜艇康涅狄格号因此成了笑话的对象。
随着我国国力的迅速增强,中美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虽然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从未停歇,但背后的斗争更是层出不穷。
为了抑制我国的发展,收集军事情报,美国不仅派遣航母、军舰和飞机在我国周边进行军演,还秘密在水下进行各种小动作。
在执行水下任务时,核潜艇是最佳的选择,它们可以长时间在海底活动而无需补给,因此美国的新型「海狼级」核潜艇康涅狄格号就被安排在南海执行秘密任务。
具体的任务内容我们不得而知,潜艇何时悄然进入南海也无从知晓。如果一切顺利,康涅狄格号应该能够悄无声息地来去。
但常走河边难免湿鞋,在南海底部来回游弋,长此以往总会出现意外,这次康涅狄格号就真的遇到了麻烦。
2021年10月2日,康涅狄格号在南海西沙群岛附近的海域撞上了一个未曾知晓的山脉,导致潜艇的前部和压载水舱遭到严重损害,11名船员受伤。
公开的信息显示,此次撞击使得康涅狄格号的水下部分损害尤其严重。撞击造成了四分之一的压载舱和声呐舱需要进行大规模更换,甚至可能不得不提前退役。
这种尴尬的局面,美国初期自然是不愿意公开。但潜艇在海底撞山的大动静,我国的监测系统自然不可能忽视。
经我国多次要求,美国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最终得出结论并公开声明,称这次事故是由于潜艇人员未能正确操作导致的。
美国海军军官在负责此次调查时表示,这次事故是由导航规划不当、值班团队执行不力和风险管理失误累积引起的。由于估计失误,船员们误认为潜艇将在一片安全的海域前进,忽视了撞击地点附近的水下隐患。
简单来说,就是美国潜艇撞山是因为操作层面的失误,最终美军方撤换了潜艇舰长、副舰长和水手长,为此次事件画上句号。
康涅狄格号作为美国装备最先进、武器最多的攻击型核潜艇之一,这样的事故自然是美国不愿看到的。为了尽量减少此事的影响,美国迅速公布了处理结果,之后便再也未提及此事。
但是,美国越是试图掩盖,情况却越是反其道而行之。尤其是近期我国解密了一些资料之后,再次将康涅狄格号撞山的事件推向了风口浪尖。
在康涅狄格号事故发生之前,南海相关海域正巧出现了一个直径超过200公里的巨大漩涡,许多证据表明,这个漩涡才是导致美国核潜艇事故的真正「幕后黑手」。
南海巨型漩涡引发的潜艇撞山事故?
2024年10月,我国公布的最新解密科研资料为这一事故提供了新的视角,显示美国潜艇的事故可能并非操作失误,而是当时没有其他选择。
据香港媒体报道,在潜艇事故发生前的2021年9月,我国已经动用大量无人机和科研船只,在南海地区对一个海上巨型漩涡进行了详细的捕捉和记录。
当时,这个直径超过200公里的巨型漩涡突然出现在南海西沙群岛海域,漩涡中心正是美国潜艇事故发生的海域附近。
从9月15日到22日这段时间内,我国派出了大量无人机和各种类型的船只,对附近海域进行了密集的测量和观察,从空中、海面和海底等多个角度,监控这一神秘现象。
而倒霉的康涅狄格号就在这个时候不幸被卷入了漩涡中。也许在潜艇上的美军官兵看来,这次任务与以往无异,潜伏一段时间后获取所需情报便可撤离。
然而这一次,潜艇遇到了巨型漩涡,并在海洋力量的影响下失去了控制,最终导致事故。事故发生后,潜艇不得不紧急上浮撤离,并被我国的监测系统发现,这是一个双方都未预料到的结果。
中国科学院发布的研究报告表明,这个名为「中尺度涡」的海面上巨型漩涡,由于海水的剧烈运动和能量强烈,严重影响了声呐等探测设备的正常运转,给海中导航造成了巨大困难。
在海底航行时,美国潜艇可能意外地被卷入了漩涡中,影响了导航系统,并在海水的力量作用下导致潜艇难以操控,最终在对海底环境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撞上了山脉。
尽管美国潜艇在10月初出事,而我国是在9月中旬监测到巨型漩涡的,但这种漩涡一般存在的时间较长,通常会持续一个月甚至更久,恰好覆盖了美国潜艇出事的时间。
中尺度涡的形成机制目前在业界尚无统一看法,但通过大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主要推测是由于海水温度不均引起的。
我国科学家对大型漩涡的研究表明,漩涡中心存在多个温度不同的「核心」,从海面到海底的温度变化呈现从高温到低温再到高温的过程。
可能正是由于不同区域的温度差异,导致海水产生剧烈的相对运动,最终形成漩涡,而且海水的剧烈扰动也影响了声呐等探测系统,对潜艇等航行器构成了巨大的风险。
然而,这个被巨型漩涡捕获的美国潜艇,最终不幸地撞上了海底山脉,之后灰溜溜地返回国内,整艘潜艇返港维修。
气象武器的存在与否?
对于此次美国核潜艇的撞山事件,美国提供了官方解释,而我国解密的研究资料则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不过,引人关注的是那个巨型漩涡。
许多人猜测,这是否是某种新研发的气象武器?当然,大多数人对此持怀疑态度,认为人类在自然面前还显得非常渺小,目前的科技水平谈气象武器为时尚早。
关于是否为气象武器的问题尚未有定论,但网上关于中美两国气象武器的讨论非常多。
所谓的气象武器,指的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人为制造地震、海啸、雪崩、山洪等自然灾害,利用自然力量达成军事目的的武器。
关于气象武器的传闻,美国传出的消息比较多,可以追溯到越南战争期间,那时美军曾多次出动飞机,释放大量催雨弹,在特定地区引发连绵不断的降雨,导致洪水,严重影响越南军的补给线和军事行动。
如果将人工增雨应用于实战中还不能算作气象武器的话,那么美国后来的研究则绝对可以归入这一范畴。
包括制造地震的「阿尔戈斯计划」、制造雷电的「天火计划」、改变飓风方向的「烈风计划」等,这些都标志着美国在气象武器领域的深入研究和探索。
同时,美国军方也会申请大量资金,用于推动气象科学和大气物理等领域的研究,甚至不惜投入巨资招募相关领域的人才,探索气象武器的发展可能性。
虽然我国没有明确的消息传出,但网络上存在很多分析文章,实虚难辨,但既然美国已开始研究,我国也不太可能落后太多。近年来美国经常出现在PPT上,而我国则是将这些理论变为现实。
正如文章所提的康涅狄格号核潜艇撞山事件,美国始终坚称是操作失误导致的,并把这作为最终结论。
虽然表面上这样说,但实际上是否怀疑巨型漩涡的真正来源还是一个谜,这事实在太巧合了,尤其是我国当时派出了大量监测设备。
即使是两个关系良好的国家,遇到这种巧合也难免会有所猜疑,何况是像中美这样剑拔弩张的对手,心存疑虑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即使巨型漩涡真的是自然形成的,一切都是巧合,美国也肯定会多想一点,甚至可能认为这是我国的气象武器,我国的大规模全方位监测,就是为了获得相关数据。
美国对我国始终抱有敌意,无论是在经济领域还是军事领域,近年来的行为证明了这一点。放弃幻想,准备战斗,也许是我们最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