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世界战争史上,有这样一件匪夷所思的军事行动:三个战士临时组成的战斗小组,竟然击溃敌军的一个炮兵营。
不仅如此,在战后的提交作战报告时,他们还留下了一句霸气侧漏的名言: 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还击!
如此离谱的剧情,就连神剧导演都不敢这样拍,却是在我国对印自卫反击战期间真实发生的。
印度将侵略作战硬生生打成卫国战争,这是两国领导人都未曾预料到的。在对印自卫反击战开战之前,印度气焰十分嚣张,派来了印度王牌旅之称的第七旅,扬言要给中国的「娃娃兵」一点教训。
尽管早就对印度的军事实力有了心理准备,但对于频频侵略我国领土的对手,我国还是将其视为国民党二流军队的水准。
「退隐」多年的刘伯承元帅亲自出面镇场子,指出要以「雄狮缚鸡」之势来打好这一仗。
这场战役之所以打的如此顺利,除了凭着我军将士所向披靡,无坚不摧的战斗能力外,同样离不开「军神」刘伯承元帅谨慎稳重、神乎其神的指挥。
他在战前告诫众将的一句纲举目张的名言,直到今天仍对部队有着巨大影响。
战前分歧
1962年6月,印度军队在东段甚至已经越过了「麦克马洪线」,侵入我国西藏扯冬地区。
印度的步步紧逼,令毛主席忍无可忍,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参加这场会议的都是党和军队领导人物,针对中印的边界问题展开讨论。
由于当时中国正处于国际反华势力的合围之中,因此出现了一种声音,想要针对印度采取和缓政策。但毛主席和周总理予以了否定,面对印度的再三挑衅,中央领导人决定进行对印自卫反击战。
既然决定了要打,那就要讨论怎么打、能不能打赢的问题,毛主席和周总理首先询问了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的意见。
毛主席问道:「印度的军队参加过二战,还有些战斗力,我们打不打得赢呀?」毛主席之所以有这样的疑问,是因为印度派出了参加过二战的王牌部队——第四师精锐第七旅。
面对主席的疑问,张国华将军自信而坚定地回道: 「我们一定打得赢!请主席放心!」但他的说法遭到了在场其他将领的质疑。
由于存在不同意见,周总理就点名询问了「军神」刘伯承元帅的看法,由他出来「镇场子」。
刘伯承元帅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立即分析了这场战争。他虽然没有去过青藏高原,但凭借着高深的指挥经验,他立即想到了一条可行的行军路线。
青藏高原顶部常年积雪,是很多河流的发源地。凭借着这点,刘帅给出了这样的建议:
「有水必有路,不妨改变一下思路,可以顺着水流方向开辟一条路线嘛。」
刘伯承、张国华的回答让毛主席吃了定心丸,经过一系列分析,领导人们一致认为战胜印军是很有把握的。
毛主席当即拍板,制定了正面小批部队佯攻,前头部队沿水探路,大部队后续跟进的战术。自卫反击战的进攻时间被定在了10月20日,由张国华担任前线总指挥。
速战速决的反击战
虽担任指挥的是张国华,但实际上进行战略部署,更多的还是刘伯承。
此时的他赋闲在家已经有段时间了,但张国华很重视这位往日他的老领导的看法和建议,所以此次对阵印度,刘帅就像是军队外挂一般的定位。
当然,面对印度,刘帅也是当仁不让。虽然「廉颇」老了,但是眼界和经验对比新一代的当家人,还是要丰富一些的。
战前,他告诉张国华一句话:
「张国华,我要你明白,这次不是和印度的边防警察打,而是和他们最好的、参加过二战的正规军打。告诫部队,不要轻敌!」
在军中没有「不要轻敌」,不打无准备之仗,这正是刘伯承元帅一贯的作战风格。 在刘伯承元帅和张国华的联手部署下,西藏军区早早地就做起了抢修公路、挖战壕、准备物资的备战工作。
反观印度部队却极为松懈,在部队基础布防上漏洞百出。既没有警戒哨卡,又缺乏侧翼戒备,只单单作了正面布防。这让张国华更有把握,将首战目标由消灭对方的一个营转变为吃掉他们的一整个旅。
战前,刘帅提出「夜行晓袭」的战术方针,充分发挥解放军的兵力优势和作战风格。
10月20日,我国解放军根据刘伯承元帅制定的行军路线,朝着毫无防备的印方驻守部队发起迅猛反击。
果不出刘帅所料,我军的如同神兵天降般的行军令印军猝不及防,印度第七旅被迅速歼灭。
英勇的战士们靠着大纵深迂回,将印军打的溃不成军,东线作战以我军轻松取胜告终。东线作战结束后,我国率先提出了和谈,然而印度方仍执迷不悟地坚持作战。
于是我军继续发动了第二阶段作战,向入侵印军发起了反击作战,将印度在我国境内非法设立的军事据点一并拔除。
印度军方被中国军队的战斗力所深深震撼,国内顿时乱作一团。 然而我国的战争目的只是为了捍卫领土主权,因此在必胜的局面下,并没有选择继续进攻印度,只是夺回了我国应有的领土。
11月22日零时,我军全面停火,这场对印自卫反击战共歼灭7000余印军,获得了全面胜利。
这场战争中国赢的如此顺利,除了前线张国华及解放军战士的英勇作战外,还离不开刘伯承元帅制定的战术和传达的战略思想。不打无准备之仗,打就要打雄狮缚鸡之势。
之所以刘伯承元帅被将士们视为「军神」,正是他谨慎稳妥的指挥风格,才能在战场上做到运筹帷幄,百战百胜。
「军神」的指挥艺术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作为中外著名的军事家,刘伯承元帅组织指挥了许多重大战役,以极为突出的军事才能和用兵之道,立下了无数战功。
在刘帅的戎马生涯中,鲁西南战役中的千里跃进大别山,是他充分发挥卓越军事能力的经典战例。
1947年6月,蒋介石的「全面进攻」计划在各大解放区的英勇作战下宣告破产。心有不甘的蒋介石转变策略,开始针对陕甘宁边区和山东解放区发起「重点进攻」。
毛主席迅速判断局势,指示刘伯承、邓小平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在鲁西南地区强渡黄河,向着国民党兵力薄弱且敏感的大别山进行千里跃进。以求扭转战争局势,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一旦解放军占领了大别山,就可以东摄南京、西逼武汉,像一把锋利的刀刃戳进国民党的要害处。
蒋介石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于是派出了23个旅紧跟晋冀鲁豫野战军,意图抢夺大别山。
毛主席深知这一战略任务之艰巨,因此在战前对晋冀鲁豫野战军的前途做了三种预测:
一是转战中付出了较大代价,在大别山根据地站不住脚;二是付出了一定代价,在大别山站不稳脚;三是付出了代价,但在大别山站稳了脚。
为了实现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目标,刘伯承充分发挥了他的军事特点之一: 「着眼整体,统筹全局」 。
要用妥善的眼光处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局部在有必要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从而争取全局的胜利。
国民党第四绥靖区刘汝明集团军沿着河床修筑了大量工事,企图以黄河天险为屏障阻止刘邓大军南进。如果强渡黄河,势必会遭到敌人的猛烈抵抗,即便强渡成功也要付出巨大代价。
因此刘伯承采用了声东击西的计谋,在渡河前做出如此部署:
一支部队在豫北伪装成主力部队发起进攻,另一支部队在开封发起佯攻,而主力部队则趁机由豫北转向东南渡过黄河。
面对解放军虚虚实实,真假不定的进攻方向,国民党果然中计,向北追击伪装成主力的野战军部队。
眼看敌人防御空虚,刘邓大军于6月30日在黄河北岸突然发起渡河作战,当夜便突破了敌人的防线。
刘汝明集团被刘邓大军的攻势所震慑,立即退守郓城,以其国民党部队支援。蒋介石也迅速调集3个整编师,由陇海铁路北援刘汝明,想要在两军夹击下让刘邓大军背水而战。
面对国民党部队的钳击之势,如何应对?
刘伯承又运用了他制敌克胜的法宝,也是我军历来战胜敌人的根本法则之一: 毛主席提出的以十当一,「杀鸡用牛刀」之战术。
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分散兵力防守则处处陷入被动,不如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力猛攻敌人薄弱之处。
刘伯承运用孙子兵法中「攻其所必救」一计,以一纵、军区独立一旅合围兵力较弱的郓城。以二纵、六纵向着国军援兵必经之处赶进,二纵袭曹县,三纵夺定陶。
布下缜密细致的战略部署后,刘邓大军便开始对郓城发起了猛烈总攻,郓城守敌等不来救援之军,迅速被解放军所收复。
曹县守军望风而逃,定陶也被六纵所攻克。看似险象环生的钳击之势,就这样被刘伯承巧妙化解,并开辟了郓城、定陶、曹县这一带广阔的战场。
攻克定陶后,刘伯承根据敌我态势迅速做出判断,抓住敌人被打乱阵脚、犹豫不前的时机向敌人东援的三个师发起进攻。
按照预定计划,各纵队迅速切断了敌人的长蛇阵,将敌三个师分割包围。
敌人蜷缩于狭小的村庄之中,想要利用地势做困兽之斗。为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较大伤亡,刘伯承做出了「围三阙一」的调整,故意放出了口袋阵让敌人突围。
在三面猛攻下,敌人果然趁着夜色,朝着火力薄弱的东方突围。待到敌人大部分部队进入口袋阵后,解放军伏兵从四面冲出,立即收拢合围,顺利歼灭了1.9万余人。
蒋介石不甘鲁西南战役的频频失利,立即调集了5个集团军,兵分五路朝刘邓大军发起合击。
刘伯承再次熟练运用兵法「声东击西」、「金蝉脱壳」之计,派出十一纵在黄河制造北返渡河的假象。
国民党军队大喜,连忙加速朝着刘邓大军合围。见敌人已经中计,刘邓大军突然兵分三路南进,最终在华东野战军的掩护下成功千里跃进大别山。
刘伯承在战场上灵活运用古代兵法,洞悉敌人心理,展现了自身非凡的战争指挥艺术。
「军神」的军事教育思想
国民党第十一师师长王远直在读了刘伯承的【重校<合同战术>序文】后,在日记中如此评价:
「国军高级将领中,其才识无有能超过刘伯承者,国军之指挥又安能胜过共军?」
能得到敌人如此心服口服的评价,由此可见刘伯承的军事才能有多么耀眼。
一支优秀的军队,除了要有善于用兵、文韬武略的指挥员外,还要有具备良好素养的战士。因此在指挥作战的同时,刘伯承十分重视军事人才的培养。
中央红军学校、红军大学、红四军大、中原军政大学、二野军政大学、西南军区军政大学皆由刘伯承担任校长,为我军、为祖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军事人才。
建国之后,党中央决定成立陆军大学,刘伯承得知后立即辞去二野司令员职务,致信党中央「让我去办院校」。
在刘伯承「治军必先治校」的思想下,这所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 使我军的军事教育进入新阶段,为军队现代化、正式化培养了大量人才。
刘伯承元帅对于军队,国家的重大贡献,奠定了他「军神」之称的地位,他的军事思想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他在对印自卫反击战战前说的那句「不要轻敌」,影响至今,依然鞭策着战士们继续发扬不骄不躁、料敌从宽的作战风格。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