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的海洋里航行,我既是舵手也是乘客。每一次航行都充满未知与挑战,但正是这些不易,让笔下的故事更加生动真实。如果您愿意,请随我一起探索这片浩瀚的文学世界,您的关注将是我最宝贵的灯塔。
几天前,【央视军事】在其【淬火】栏目中,勇敢地揭示了一些关于福建舰内部的建造和使用细节。可以说,相较于之前的辽宁舰和山东舰,福建舰的内部结构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但许多布局得到了优化和改进。用几年前对国产战斗机的经典说法来形容,就是「苏联的风格逐渐减少,设计理念日益趋向美国风格。」
▲福建舰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到冷战结束时,苏联海军虽然接触到了核动力弹射航母的边缘,但其航母的发展历程一直充满波折,在各种内外部限制下,现役的几艘航母都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以最早建造的「莫斯科」型直升机航母为例,彼时苏联海军与造船业对于配备众多航空器的战舰并没有明确的认识,导致舰艇内部空间显得不够充裕。每当航空人员登舰时,舰上的基础海军军官不得不挤到船员中间一起睡觉,有的甚至直接跑到战斗舱室里铺地睡。虽然随后的「基辅」级和「库兹涅佐夫」级航母持续进行改进,但苏联海军始终保持强硬的作战思想,对战争舰艇的态度仍然是第一轮核战争使用即为消耗。航母的设计缺乏对人性的考虑,这在001型辽宁舰上体现出许多问题。
▲「基辅」级搭载雅克-38依旧面临空间不足的困扰。
舰首为了装备重型反舰导弹,安装了垂直发射系统,贯通飞行甲板直通机库。这一狭窄的区域,加上其脆弱的原始结构,对舰载机的起降和存储几乎没有任何帮助,仅能作为舰载机的维修空间使用,实在是资源的浪费。再苏联建造「瓦良格」号时,对机库防火、物资转运重视程度不够,几个封锁结构设计非常不合理,升降体系更是饱受诟病,对辽宁舰造成了很大影响。山东舰因其为自主设计,因此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改进,而现代模拟软件也使得设计和布局的调整变得十分简单。山东舰在吨位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轻松将舰载机搭载数量,从辽宁舰的24架升到36架。
山东舰的表现明显优于辽宁舰。
就像国内组装的歼-11A表现一般,理论上只是把进口的零件替换为国产零件,而技术状态应该不相上下的歼-11B,实际上却远远更为出色一样,「自主创新」使得一款装备的改进得心应手,这代表着强大的战斗力。这两年来,辽宁舰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而山东舰在关键时刻表现出色,正好印证了这一观点。山东舰终究是在辽宁舰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幅调整,许多根本的设计无法改变,也不能进行改动。直到福建舰的建成,国内才算真正解放了束缚,得以全面施展力量。
美国的「尼米兹」级航母无疑是航母演变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福建舰目前的内部布局,既不如辽宁舰那样粗犷,也比山东舰更加宽敞,乍一看,仿佛带有美国海军10万吨核动力航母内部设计的风格。考虑到它的吨位超过8万吨,已属超级航母的最低标准,实际上内部空间非常宽敞,因此这个结果并不算过于夸张。实际上,中航工业在发布歼-11B/BS之后,迅速推出了全新设计的歼-16,真正实现了在「侧卫」平台上,装备国产先进的航空发动机、电子设备和大直径有源相控阵雷达。不仅掩盖了苏-35S的优势,也是后续进一步提升歼-16D的基础。现如今,福建舰在山东舰的基础上取得了显著进展,其发展过程与歼-16基本一致。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国家购买装备,试图进行改造以加强本土技术的也不在少数,但能真正成功并最终摆脱对进口装备依赖,走上自主发展之路的国家寥寥无几,而中国目前是表现最突出的一个。实际上,在早期国内引进苏联制造的装备后,苏联的技术支持随即停止,在将近30年的自主研发过程中,始终未能摆脱苏联技术的影响。否则,当时埃及与苏联关系中断时,也不会考虑向中国寻求帮助。在目前强大工业的支持下,国产设备终于能够汲取俄制装备的设计精髓,而不是被「束缚」。谈到时隐时现的「美军武器设计气息」,其背后有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比如霹雳-15、歼-20和东风-17,这些武器都有值得一说的内容。
感谢您的阅读,在这段旅程的尾声,愿我们都能带着心中的温暖与光明,继续前行,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发现不凡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