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1979年老山战役最「解恨」利器,越军瞬间灰飞烟灭,效果不输大炮

2024-11-22军情

20世纪70年代中叶,越南刚刚结束抗美战争,实现国家主权独立和统一,从而将毗邻的中国视为强敌。单方面破坏两国友好和平,让中越关系急剧下降,并不断对我国边境进行侵犯和挑衅。

1979年9月,我国开始实行对越自卫反击战。但越南地势易守难攻,我军战士稍有不慎就会被熟知地形的越南士兵团团包围,损失惨重,而且他们善于隐藏在山洞丛林中,很容易限制我军火力攻击,一旦进行大炮轰炸,不仅会引起丛林火灾,更甚至还会伤到自己人。

这让在战场上的我军十分苦恼,要如何破解这种复杂的地势环境?又如何对越军进行有效的反击呢?一圈三连,点个关注~

二战时期,为了有效的遏制日军的侵略行为,美国发明了一种武器,叫做火焰喷射器。

二战时期的日军装备,虽然比中国要精良,但远远不及美国的先进。尤其是在太阳坪岛屿争夺战中,日军的人数和武器装备都远不如美军。为了能够顺利推进战役,日军发明了一种战术,即洞穴战术。

所谓的洞穴战术,就是从地表上不断挖土,开辟一条地下通道,直至挖到美军后方或者中央基地,进行突袭、偷袭等行为。这种作战方式,不仅能够有效的保护日军的安全,提高了日军的生存率,同时也能够出其不意的对美国人进行攻击。

当时日军的挖洞技术可谓是全球领先,有的时候会出动一个团进行挖洞,毫不夸张的说,可以有愚公移山的效果;有的时候几个士兵就能挖出深坑,再进行横向挖掘,开辟一条只容一个人钻进钻出的窄小通道,躲避美军的空袭与导弹攻击。

对于日军钻洞战术,面对狭窄的空间和洞穴,美军很难用炮弹、子弹等方式进行防御,而且因为日军挖掘的洞穴符合东亚人的体型,美军无法钻入其中,一旦钻入就等于中了日军的埋伏,所以美军反击的不是很理想。

这样的行军骚扰让美军十分苦恼,西方人在战术兵法上虽然比不了东亚,但他们有先进的武器和科技手法。为了能够防止的洞穴技术,美国人此时发明了一种武器,专门打击日军的洞穴战术,即火焰喷射器。

在硫磺岛战役的时候,日军将洞穴战术发挥到极致,甚至出动所有日军对硫磺岛的山体全部挖空,但此时的日军没有想到,美军早已做好了准备,请君入瓮。待日军打空了山体,全部钻入山洞之后,美军开始进行了反击。他们将早已准备好的火焰喷射器,对着山洞进行喷射,只见一条猛烈的火焰直击向山洞内,如同一条火龙一般,将山洞吞噬。一瞬间山洞被火焰包围,再配合美军的长枪大炮,钻入山洞的日军一瞬间全军覆没!

火焰喷射器也就此闻名,此后艰难险阻的地势,一旦有出现山洞、丛林等阵地,利用火焰喷射器就会有十分显著的效果。二战结束后,我国为了帮助朝鲜进行抗美援朝,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我们同样面临了美军的火焰喷射器。随后在缴获的美军装备中,我们对火焰喷射器进行了研究与发展,进行了几代革新和改良后,我们有了自己的火焰喷射器,且有更高更强的威慑力和攻击力,同时安全性也提高不少。

其中我国自主研发的02式火焰喷射器,它的射程最远可以到达100米。想象一下100米的火焰巨龙可以将丛林、洞窟等阵地瞬间包围灼烧,而且有效射程也能达到50米。为此我们专门训练了火焰喷射兵,所以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时候,我们的火焰喷射器发挥了巨大的效用!

1984年4月28日,我军与越军共同打响了老山的战斗。为了赢得这场胜利,我军进行了大量的时间和战略准备。老山是重要的战略战地,越军曾长期盘踞在老山之上,这里易守难攻,有大量的洞窟山穴,同时丛林茂密、树林繁复,能起到绝佳的掩饰效果。同时他们还修建了大量的军事堡垒和战壕,这让我军十分苦恼,可想而知这场战役一定是非常难啃的骨头。

为了能够有效的推进战线,面对这复杂又易藏的地势,我军决定启动火焰喷射器。因为动用了火兵在内的各种兵种,并且都是为了掩护火焰喷射器。这次火兵共同出动了几个团,其中2连的张斌和副射手唐荣华同时接到一个任务,便是攻克越军所在的一个关键的高地。

这两个人同是火焰喷射兵,在面对密集的火力攻击,两个人抱着火焰喷射器安全抵达到高地实在不容易。而且火焰喷射兵只有手中的火焰喷射器,无法搬运其他的武器,因此只能依靠战友来为自己掩护。

所以当战斗开始后,张斌和唐荣华在战友的掩护下,匍匐着向敌人的阵地前去。但这里早已被越军修建了堡垒和战壕,他们的火力攻击极为密集和猛烈,要知道喷火兵是负重前行,他们背负的油瓶可能重达几十斤,如果不是草丛掩护,很容易暴露目标。但即便如此,越军狙击手也很容易找到了他们。所以在这个过程里,二人前进的并不轻松,时常被各种火线拦截。其中有一处越军碉堡攻击更为迅猛,基本上拦截了两个人的去路。

正当他们进退两难的时候,忽然一个炮弹向他们袭来,此时他们手中还拖着几十斤重的油瓶,若是炮弹就此炸开,这方圆附近替自己掩护的同志战士也都要就此牺牲,张斌和唐荣华闭上眼睛,以为就要命丧在此的时候,并没有他们想象的炮弹轰鸣。原来这颗炮弹是个哑炮,好在没有发生爆炸,他们庆幸自己劫后余生!

但更要紧的任务还在后头。

张斌和唐荣华还未庆祝自己劫后余生,他们要攻击的高地就在前方。二人早已商量好了作战模式,看准了方位以后,在敌人正对着周围进行扫射的时候,先是一个人扛着油瓶冲上去,跳到距敌人十几米的地方,正当敌人还未反应及时的时候 ,后方的同志与自己一起架起喷射器,打开喷射器,一条发光发亮的冲天巨龙冲了出来,直直的攻向前方的越军机枪手。只见他一瞬间被火焰包围,痛苦的到处奔跑,在地上嚎啕大叫,满地打滚。

不出一分钟,便倒在地上没有任何生命迹象了。

这个机枪手被解决后,掩护二人的其他战士们纷纷冲了出来,沿着高地附近进行搜查,每发现一处有埋伏的越军,张斌和唐荣华便极为默契的悄悄上前,等到只有几米距离的时候,便架起喷火器发出攻击,二人互为配合,很快便将附近伏击的几个越军消灭了。

但火焰喷射器是需要油来支撑的,最多只能进行四次攻击。而此时抱着油瓶的唐荣华,便充当了人力储备。他将背负的油料卸下来,装进张斌的油瓶之中。可没有想到他们继续前行的时候,恰巧看见不远处端着冲锋枪的越军,朝着他们所在的地方挺进。冲锋枪的射程极快,火焰喷射器与之正面撞上的话,赢面不大。

千钧一发的时候,张斌迅速发动扛着的火焰喷射器,在越军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就被火焰完全吞噬,成为一个巨大的火球向张斌和唐荣华扑了过来。两个人即刻闪避躲开,看着越军最终趴在地上,一动不动。

终于2连占据了敌人的表面阵地后,发起最终攻击,向高地背后的一个战沟进行攻击。但那条战壕里的越军还在负隅顽抗,不间断的进行着扫射。这个时候就是火焰喷射器最佳的发挥时间,两个人让战友与越军进行对峙,接着他俩悄悄的向战壕逼近,在越军不断向前方战友攻击的时候,张斌和唐荣华共同启动了火焰喷射器,两道冲天的火焰呼啸着冲向了他们头顶的掩护顶棚,一瞬间顶棚烧了起来,在酷热的天气下,这更折磨越军。

他们管不了其他,求生的本能占据了他们的思想,最后的几个残兵败将立刻跳出战沟,大喊着四处而逃,当即便被我军击毙。

此时的张斌油料已经所剩无几,虽然我们的火焰喷射器最远能喷射到一百米,但油料不多的张斌认为,如果还远程攻击的话,射程未必会佳,也未必会准。为了能够尽快完成任务,也要节省油料,于是张斌决定靠近战进行攻击。但近战攻击,面对疯狂反击的越军,是十分危险的。

在战友们的火力掩饰下,他抱着火焰喷射器向前方俯冲而去,在不绝于耳的枪声中,张斌不惧子弹和火力的威胁,扛着火焰喷射器,向坑道洞口进行猛烈的攻击,火焰涌向洞口,逼得里面的越军吱哇乱叫,张斌并没有掉以轻心,而是将喷火器伸向洞口伸出,让火焰更灼热更精准的攻击越军。

可是洞口山壁光滑,一部分火焰被光滑的山壁反溅,烧到了张斌的脸和脖子上,但即便如此,张斌仍然扛着喷射器,没有离开半步,直到里面没有了任何火力攻击、直到战友们奔了出来,张斌才浑身松懈,昏迷了过去。

虽然越军都被火焰喷射器烧死了,可张斌也被烧成了重伤,好在张斌抢救及时活了下来。但张斌并不为当时的决定感到后悔,他知道自己当时用火焰喷射器进行扫射,挡住了越军的反攻。此次他们战胜的是越军的一个连部,其中还包括越军的连长,因此更显得火焰喷射器在这场战争中发挥的重要的意义,这让张斌十分自豪与骄傲。

因此我军赢得老山战役的胜利后,昆明军区为张斌分别授予「英雄喷火兵」荣誉称号,副射手唐荣华获得「二等功」。

到了1985年9月,一支对越自卫反击的解放军队伍,正悄悄的向被越军占据着的八里河东山移动。

这一处高地同样是洞窟密集,而且还是著名的石头山。山上怪石嶙峋,在盘龙江以东的汉江南侧,所以这里不仅易守难攻,而且到处都是天然的洞穴,地形极为复杂,如果不是当地人领路,很容易迷路。

长期占据在这里的越军早已修好了战壕,利用这一处的地势进行掩护,并将天然的洞穴改造成了大批的后方储备基地和掩护场所,囤积了大量的弹药武器。让这里不仅易守难攻,还有绝佳的后方储备进行弹药提供。因此形成了一个系统的进攻、供应、分层火力等完美的立体交叉、互相照应的防御体系。

所以我军始终没有将此处攻下,正是因为越军很好的利用了这一片地势,不仅有着绝佳的防御体系,连攻击都极为容易。并且能够形成完美的包围圈,可以让中国军队在前行的时候,诱敌深入,进行伏击。所以长久攻不下的高地,成为我军的一块心病,在进行多方讨论后,决定要破除这块完美的防御体系,不仅要拔出越军这里的军事基地,同时也要利用周遭地形,成为我们部队的防御系统。

因此这次调动了综合性的部队,其中不仅包括干扰营、机枪连、工兵、炮兵,同时能够攻克这块地势的唯有火兵。

火焰喷射器再一次发挥了他的作用和价值。

经过周密准备后,出击行动于9月22日天黑后开始实施。我军各出击分队利用夜色掩护秘密向前沿集结,顶着战区的细雨浓雾隐蔽摸进,至23日拂晓6时许全部到达各自的冲击出发地域并顺利展开。

等待着时机,直到天蒙蒙亮的时候,在越军还未完全清醒,没有做到全面的防御时,我军便命令炮兵对高地及周边开始炮火进攻。越军对这次炮火突袭的措手不及,没有做到及时的反攻之后,我军抓住这难得的空隙时间,让我军突击队分成三路,沿周遭五条小路,向前方推进。

但要知道越军在这里盘踞多年,早就知道这里的地形地势,并且他们修建了成熟的军事堡垒和战壕,又有天然的洞穴作为自己的掩护,即便刚开始被突袭的措手不及,很快便反应过来。

而且这里虽然是高地,但并不算太高,只有十多米,所以当突击队带领全队进行突袭的时候,便遭到了越军强烈的反击。但这处高地极为重要,必须要拿下这处高地。可越军却一举从掩护的洞穴里钻了出来,想要把突击队包围,所以我军突击队只能分组作战,无暇顾及冲锋,互相配合着与越军进行对峙。

但这样的效率十分缓慢,根本没有办法在有效的时间内能够占据军事要塞,而此时越军早已杀红了眼。眼见着我军突击队要将这一处小路全部肃清完毕,他们不顾一切的投掷手雷,最终将突击队的队长唐家成炸成重伤。

突击队员立刻扶着唐家成,此时根本无暇顾及反攻,只能找到掩体进行休息。队长倒下,但任务不能不做,可面对越军猛烈的火力进攻,突击队只能匍匐着前进,枪林弹雨中,他们没有办法做到痛快的反击,反而在一个越军的暗处火力点又一次被拦下脚步。

原因在于这一处暗火力点是高位,而且非常隐蔽,冲锋枪和机枪都没有办法进攻,反而是敌人能够向他们有效的进攻。即便投掷手榴弹也没有任何威胁,眼见着时间拉长,时间拉长意味着战线拉长,更意味着战略无法完成,那就导致了失败。

总不能在这个关口失败吧!

此时越军早已清醒过来,他们听到突击队的动静,开始向这里聚拢,突击队眼见着要被包围,局势极为紧张的情况下,正当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突然两道身影从下而上冲了出来。

大家这才看清楚,原来是配给突击队作战的防化连喷火13班班长徐立和他的副射手!

要知道火枪喷射器的作用就是能攻下这种易守难攻的火力点!大家都活跃起来,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二人身上,只见两个人分别扛着油瓶,向火力点冲去。虽然子弹密集,但他们身手如脱兔,敏捷又灵巧,不断闪避着子弹,冒着雨点似的子弹一跃而起,终于冲到了距离越军暗火力点十多米的距离。

突击队员们的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他们不知道喷火器可以做到什么地步,只见徐立趁着越军还没发现自己的间隙,和他的副射手做好配合,找到最佳攻击的位置和角度,手持着喷射器对准了越军的暗火力点,眨眼之间,一条长长的火龙「哗」一声冲向了越军的暗火力点,他们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火龙早已将暗火力点死死的包围。

但由于射程不够,所以未能喷进洞内,但这一举动立刻引起了越军的警觉。他们即刻向徐立的方向投来手雷,一声炮轰鸣响,徐立被炸的浑身是伤,他抱着自己的油瓶倒在地上。

此时副射手急忙过来支援徐立,想要为他包扎,可徐立的眼里只有此次任务,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他不能因为自己!因为受伤!再耽误任务的进程,耽误战略的推进!

所以他摇摇头,艰难的推开前来包扎的副手,慢慢的爬了起来,抱着他的喷火枪,向前慢慢匍匐前进。射手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只能帮忙拖着油瓶,与他一起向前逼近洞口。

此时的越军以为刚刚的手雷,已经将我军的火枪兵炸死,所以并没有注意到徐立的动作。徐立拼尽全身的力气,他在找好的角度站了起来,接着咬牙跪在地上,粗糙的土砾磨着他受伤溃烂的膝盖,但徐立毫不畏惧,咬牙扛起了他的喷射器,盯着洞口越军的方向,命令副手做好准备后,一口气连开了三枪。

只见三条火龙先后的从洞口钻入了洞内,眨眼之间照亮了漆黑的洞内。这一次徐立没有判断失误,越军凄厉的惨叫和呼救声此起彼伏,火焰将他们死死的包围,噼里啪啦灼烧的声音让徐立知道,这一次,他终于完成了任务。

狠狠打击了越军的暗火力点,突击队立刻紧随其后,冲了上来,杀向了目标高地。而留在原地的徐立并没有前行,副射手想要上前去救徐立的时候,一颗炮弹恰巧落在徐立的身边,徐立转过身,深深的看了一眼他的战友和他的喷火枪,伴随着一声轰炸,徐立的身影被淹没在熊熊的火海中。

为炮火而战,因炮火而牺牲,也许这就是战士的宿命,也许这就是战士最光荣的结局。

壮烈牺牲的徐立,也不过20岁,正值青春年华,画上了壮丽的句号。年仅20岁。

战斗胜利结束后,全体突击队员将徐立残躯带回了部队,并诚挚的请求,为他们牺牲的徐立一定要被铭记、被所有战士铭记。

英雄不能被忘记,烈士应当被永世传颂。

故而徐立被部队表彰,并追记他为一等功。

由此可以看出,火焰喷射器是攻击力最强,可也是最危险的武器。他能够扫射一切,平定麻烦棘手的战局,可发射火焰喷射器的战士却没有很好的防护,也很容易被火焰喷射器误伤,因此在很多现代化战争中,火焰喷射器很难发挥他应有的效应,也很少有人愿意做火焰喷射器的战士。许多人认为火焰喷射器是「老古董」,可在一步一步的现代化军事建设过程中,火焰喷射器也在不断的进行他的成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在国防方面一定也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