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乌克兰要用美国导弹打击俄纵深,拜登政府拒绝:先去中国探探态度

2024-09-16军情

俄乌冲突后,美国对乌克兰的拱火,大方又小气。

大方起来出手就是几百亿,年初确定的援助金额就高达 610 亿美元。小气的地方在于,美国给的大多是防御性武器,进攻型武器还加了很多限制。

尤其是划了红线,不准打击俄罗斯纵深目标,这让乌军在战场上很吃亏,因为他们拿到的是精准导弹。俄军飞机可以在自己领空投放滑翔炸弹轰炸乌军阵地。在阿夫迪夫卡战役的最后阶段,俄军投放的 1500 磅炸弹,彻底打垮了乌军。

美国不仅不让自己的武器打击俄罗斯纵深目标,还不让英国和法国援助的「风暴阴影」导弹使用,原因是这些导弹里有部分美国元器件。

如果美国放开这两种导弹的限制,乌军或许能迫使俄军飞机后退 300 公里左右,这样滑翔导弹对其就构不成多大威胁了,还能打击俄军纵深的后勤基地,对其产生极大的限制。

那乌克兰就一直想让美国放宽限制,已经多次向美国申请了,但拜登政府就是不答应。这次,乌克兰对俄罗斯的库尔斯克州发动突袭,现在都深入三四十公里了。这对乌克兰来说,又是一个让美国解除限制的好机会。

首先,在拿下库尔斯克后,泽连斯基表示:「一些盟友对战争的看法,主要基于对俄罗斯所谓红线的一厢情愿和不切实际的认知,而这一认知最近在苏贾附近已经化为泡影。」

就是说,俄罗斯的红线有啥用?我们都亲自试过了,俄罗斯根本就没有红线。所以你们别怕,武器够多就能应对敌人,大胆地支持我就行。

其次,乌克兰突袭的时机选得很巧妙,因为拜登已决定不参选,就无需担心放宽限制会引发一系列负面反应。而且拜登可能会在任期的最后这段时间,豪爽地为自己留下一些政治遗产。

最后,乌克兰攻克了库尔斯克,这说明他们有能力与俄军正面抗衡,而且还占据了有利位置。如果美国限制导弹射程影响了战争走向,那么乌克兰作为盟友,将会面临道义上的压力。此前,拜登政府一直拖着不提供 F-16 战斗机,这引发了很多支持者的不满。

这样,战争一开始,乌克兰就又向美国请求,并且还采取了一系列行动,英国也向美国提出了申请。

具体情况是这样,前几天乌克兰邀请了美国的 3 名议员访问基辅,这几位议员公开表示会支持向乌克兰提供更多武器,还说会帮乌克兰在西方招募有经验的 F-16 飞行员。

而且,据【政客】杂志称,乌克兰还在私下找一些议员,让他们给白宫施加点压力。8 月初,一个由美国两党参议员组成的团体与美国安全顾问沙利文会谈,想让他解除限制。

他们觉得,如果美国不解禁限制,乌克兰受损失,美国政府就会被问责,怪他们「尽了力但没干好」。

那拜登政府到底是个啥态度呢?

乌方一些官员称,在美大选前,拜登或有大动作,放开攻击限制也说不定,但现在还不能保证。

但美欧一些官员觉得,用英国的风暴阴影导弹或美国的陆军战术导弹系统,可能没宣传得那么厉害,因为能发射这种滑翔导弹的俄飞机,有 9 成都不在这两种导弹的打击范围外。

但控制五角大楼部分预算的众议员卡尔弗特批评拜登政府犹豫不决,他认为限制打击能力会导致战争拖延。乌克兰必须用远程火力打击俄罗斯后勤供应系统,这样才能迫使对方坐下来谈判。不然乌克兰要是失败了,会对世界秩序造成灾难性影响。

截至目前,他的观点并未让沙利文和拜登信服。即便库尔斯克战役打响后,美国紧急向乌克兰提供了一批武器,拜登政府也在考虑提供更多导弹,比如供 F-16 使用的联合空对地防区外导弹,但五角大楼和白宫在放宽限制这一点上的态度一致,均予以拒绝。

那美国究竟在怕啥呢?

美国最害怕的就是跟俄罗斯起直接冲突。俄罗斯虽然元气大伤,但毕竟曾经强大过,全球没有哪个国家敢轻视它。而且,俄罗斯还拥有核武器,要是打起核战争,人类的生存都将受到威胁。

一些白宫官员对乌克兰的施压感到恼火,他们觉得自己援助的钱比其他国家都多,不应该没有条件地支持乌克兰,因为这会引发战争。

美国政府还告诉乌克兰,他们的最终目标是修复与俄罗斯的关系,如果取消这些限制,他们的努力就白费了。美国想与俄罗斯修复关系,不是因为有经济利益,而是怕缺乏沟通会导致冲突升级。

美国对待俄罗斯,更倾向于慢慢来,就像温水煮青蛙。就比如乌克兰一开始要坦克,美国找借口说现代战争中坦克生存几率低,以此来忽悠俄罗斯,还炒作了一段时间,试探了一下俄罗斯的态度,然后就给了。紧接着乌克兰又要 F16,美国还是用同样的手段,说战斗机对乌克兰局势帮助不大,但最后还是给了。

就像前文说的那样,乌克兰都已经亲自给我们做示范了,一次又一次地突破俄罗斯的红线,但俄罗斯看起来并没有美国某些政客想的那么可怕。事实上,要想避免冲突升级,最关键的点就在中国这里。

中俄关系良好,在俄乌和谈中或起重要作用,美方盼中方劝俄让步以结束战争。

此外,北约还认为中国为俄罗斯增强国防工业提供了帮助,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战争的走向。美国担心解除限制,激怒俄罗斯,导致中国也加大支持力度,届时风险呈螺旋上升。

所以在这个节骨眼上,拜登派沙利文亲自访问中国。【路透社】引用一名美国高官的说法,沙利文此次到中国将会提及的问题包括:中美双边军事会谈、中国对俄罗斯国防工业的支持。

说白了,沙利文就是过来探探中国的口风,威逼利诱要中国跟俄罗斯保持距离,他们好采取下一步举动。如果美国解除对导弹的限制,极有可能影响对战争的走向,当然这要看中国的态度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