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老山战场也有「风语者」:上海籍战士用方言传令,越军难懂

2025-02-05军情

大雾笼罩的早晨,老山战场弥漫着火药和泥地的气味。当第一丝阳光努力穿过重重雾气,战斗悄无声息地开始了。在这个被遗忘的历史之地,6连的战士们藏在茂密的树林里,每个人的脸上都十分严肃。

就在这时候,连长朱喜才用低沉又快的上海话通过无线电喊话,这种方言只有同样是上海人的战友才听得懂。那些想偷听的越军,虽然能听到声音,但根本不明白说的是啥。老山战场上,马上就要上演一场特别的较量,这是一场靠听不懂的语言来较劲的比赛。

密码和打仗:保密情报有多关键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密码在打仗时起到了特别关键的作用。太平洋战争那会儿,美国和日本的情报斗争特别凶狠。美国人用了印第安纳瓦霍族人的话来弄了个很难懂的密码系统,这个密码系统因为既复杂又特别,让日本人根本解不开。这样一来,美军的通信就变得非常安全,军事行动的秘密也被保护得很好。

美军挑中了纳瓦霍语来当密码,这显示了他们对语言特别之处的深刻认识。纳瓦霍语结构挺复杂,语法也与众不同,跟世界上其他语言都不一样。在打仗那会儿,这种语言就成了美军的一个秘密法宝。纳瓦霍族人说的这种语言,不仅能用来传达一般的军事指令,还能在无线电里发送复杂的战术安排和战场消息,这些对日本军方来说,简直是没法破译的。

美军特地从纳瓦霍族里找了一群年轻通信兵,把他们培养成专业的密码人员。这些士兵得赶紧学会怎样把军事上的话和操作命令用纳瓦霍语说出来,然后通过无线电又快又准地传出去。为了让密码系统更好用,美军还编了本纳瓦霍语密码书,里面把各种军事用语和设备名字都用纳瓦霍语重新编了码。

实际打仗时,这套密码方法真的很靠谱又好用。就拿瓜岛战役来说吧,纳瓦霍族的密码员在前线用无线电发坐标和战术命令,把海、陆、空三军配合得井井有条。他们之间的信息日军几乎抓不到,就算偶尔抓到了,因为不懂纳瓦霍语,也根本解不出来。

随着战争越来越激烈,美军越来越离不开纳瓦霍密码员。在太平洋战场上好多重要的战斗中,比如塞班岛、硫磺岛还有冲绳岛这些大战,纳瓦霍密码员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有了他们,美军的行动变得更快更顺,战场上的命令传达既保密又顺畅。

而且,这种特别的密码不仅在战场上好用,对战争中的心理和宣传战斗也很有帮助。美军知道自己密码破不了,信心和士气都大涨,而日军呢,因为一直搞不清美军的真正打算,心里头压力山大,很是害怕。

中国老百姓的聪明才智:打仗那时候用的说话暗号

不只是美军在二战时用少数民族语言做密码,中国在抗日战争时,新四军也想了个妙招,用温州的战士当通信兵。他们利用温州方言这种地方特色语言来传递军事信息,因为方言难懂又有地域性,日军很难破解,这样就在战场上很好地保障了通信的安全。

在抗日战争那会儿,信息传递安不安全,直接关系到军事行动能不能成功。新四军在苏皖边区打仗,经常得大范围地调动人马。可是,日军侦察得紧,还老截听通信,传统的通信方法很容易被他们识破。所以,新四军领导层想了个新招,就是用温州方言来传军事命令。

温州话因为发音和用词很特别,对外地人来说特别难学。在当时的中国,温州话算是很难听懂的语言之一。新四军就从温州籍的士兵里,挑了些方言说得溜的,组成了专门的通信小组。这些士兵经过专门训练,学会在战场上怎么用方言又快又准地传达战术消息和命令。

打仗的时候,这些通讯兵就用温州话来通过无线电和送信交流。比如说,晚上行动或者偷袭时,他们会用无线电发温州话编的命令,让各个小队动起来或者攻击。日本鬼子虽然能抓到这些信号,但因为听不懂温州话,所以啥重要信息也捞不着。

这种信息传递方法在好几场大战里都帮了大忙。有一次,新四军突击日军的一个重要补给线时,指挥官们用温州话来告诉大家攻击的时间和路线,就这样巧妙地躲过了日军的警觉和防守。这样做,新四军既保证了行动不被人发现,又让自己的伤亡小了很多。

上海话通讯小组:在打仗时,当地土话也能派上用场

1984年,南京军区陆军第1军那边,因为越南边境的情况越来越紧张,所以能好好通信就变得特别重要了。在那年老山防守的时候,6连的连长朱喜才想了个新办法来对付越军偷听通信。他弄了个小队,专门用上海话来传递战场上的消息。这么做以后,命令传得更快了,通信也更加安全了,因为上海话的方言味儿太浓,越军根本听不懂。

上海话通讯小组是在老山前线重新整合后成立的一个重要团队。朱喜才特地从部队里挑选了会说上海话的战士,组成了十多人的特别小组。这个小队的工作就是在战场上迅速、频繁地传递信息,保证重要的命令能立刻准确无误地送到各个战斗小组手里。

在这次行动里,上海话通信小组在一次晚上偷袭时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通过无线电,用上海话告诉了大家进攻的具体时间和要走的路。虽然越军截获了信号,但因为听不懂上海话,所以啥也没听懂,也就没法提前准备防守或反击。

为了让通信更快更保密,朱喜才带着通信小分队进行了非常逼真的实战演练。在演练里,通信兵们得在像战场一样的环境里,迅速反应并用上海话报告战场上的各种新情况。经过这样紧张的训练,他们的通信本领大大提高了。

英雄的付出与光辉:小尖山战役的不朽故事

在小尖山的打仗时候,王健是上海话通讯小组的一个成员,他做的事情特别关键。天黑了以后,战斗越来越猛烈,他豁出去了,不停地用上海话报告战场上的最新情况。那一晚,敌人的地方离得不远,炮一个接一个地轰,爆炸和开枪的声音混在一起,就像是一场响得吓人的战争大合奏。

攻击刚开始那会儿,王健的任务就是赶紧把前线的情况实时告诉指挥部。他躲在一个临时挖的小坑里,手里的无线电就是他和外界联系的唯一方式。突然,一炮打过来,小坑边上的土和石头被炸得到处飞,王健头上挨了一下,眼前一黑,但很快就缓过神来,接着干他的活儿。

战斗还在继续,王健突然接到一个急活儿,就是要改一下火力支援的位置。这时候,他已经看到前线那边敌人正在重新集结,打算反打一波。他赶紧用上海话告诉了后方炮兵敌人到底在哪儿,保证炮火能精准打击。可就在这时,一颗子弹飞过来,打中了他的腿,把肉都撕开了,血不停地往外流。

虽然受了重伤,王健还是坚持做通信工作。他拖着受伤的腿,找了个比较安全的地方,随便包扎了一下伤口就继续干活了。他的声音通过无线电传出去,每次通信都很准确,让指挥部能根据最新情况来改变战术。

当最重要的关头到来,王健接到了指挥部的指令,让他带领部队向敌人的最高点发起最后的冲锋。这时候,尽管因为失血过多让他觉得非常无力,但王健还是硬挺着没有倒下。他使出浑身解数,重新安排了部队的进攻方向和集合位置,保证了大家能一起行动,并且攻击更加有效。

往主峰冲锋时,王健迈着艰难的步子,和战友们一步步往前冲。他的腿不停在流血,但无线电里还是传来他有力的声音,直到最后。战友们宣告主峰被拿下时,王健已经快没力气了,他最后跟指挥部报的就是胜利的好消息。没多久,他因为流血太多加上炮火不断,英勇牺牲了,成了这场仗里的一个大英雄。

「硬气六连,英雄辈出」的荣耀和接力

打完仗后,6连因为在小尖山那场仗打得特别棒,被大家叫做「英雄硬六连」,这个称号在部队里很少见,说明他们成了全军里数一数二的英雄连。这个荣誉不光是因为他们打仗打得好,还因为他们用上海话在战场上传递消息,这个新点子让信息更安全了,所以得到了表扬。

小尖山战斗结束后,全连被喊到营地广场上,开了个简短又认真的表扬会。会上,军区的大领导亲自给6连发了荣誉牌子。领导讲话时,夸了连队在战斗里的勇敢和聪明,特别提到了王健他们几个士兵,说他们用上海话保密通信,这个办法很好,保证了战斗打赢。

荣誉称号一加身,6连的士兵们在军队里迅速走红。他们的事迹被大肆宣扬,成了全军甚至全国都知道的好榜样。

曲开平和林儒生写了一篇文章,讲的是对越自卫还击战里的通信兵。这篇文章发在2016年第11期的【兵器知识】杂志上,从第80页到8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