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俄乌冲突打到现在,试出了美国的战争潜力,注定了美军的败局?

2024-09-24军情

俄乌冲突试出了美国的战争潜力,最后的结论,可能已经注定了美军在下一场战争中的败局。

五角大楼发布有关本国军工生产能力的最新调查报告,相关数据显示在俄乌冲突的刺激下,美国国产的155毫米炮弹月产量增加了178%,227毫米制导火箭弹月产量增长40%,「爱国者」PAC-3 MSE导弹的月产量更是翻了一倍。

【美国的海马斯火箭炮】

除了弹药外,海马斯火箭炮这型在俄乌冲突期间表现优异的武器系统的月产量同样有所增加,提升至少6成,使其能够补充乌军在前线的损失。

如果单从这些增长数据来看,美国军工体系的扩产工作可谓是取得了相当斐然的成绩。但也正因如此,在对美国战争潜力评估的问题上,海内外出现了国内冷嘲热讽、国外深感担忧的情况。

就拿155毫米炮弹的增产数据举例,178%的产能提升数据固然亮眼,但这一成绩是建立在扩产前美国炮弹月产量仅有14000发的基础上。

【彭博社报道美国弹药产能问题】

这个产量放在俄乌冲突里是个什么概念呢?别说是一天至少打两三万发的俄军了,就连炮弹都要数着点用的乌军,一天也能打个近万发。扩产前的美国就是把自己一个月的炮弹产量都送给乌克兰,往多了说也只够他们打两三天。

此外,在有基数后我们也不难算出,今天的美国能够做到月产4万发炮弹。对比2年前确实有大幅增长,但依旧和俄罗斯的炮弹产能有着明显差距。以至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能连正在援俄的朝鲜,在炮弹产能上都要比今天的美国高,不然平壤也没那能力去援俄。

同理,227毫米制导火箭弹的原月产量仅为833发,增产40%后才勉强超过1100发。如果只是在和平时期供美军自己使用、储备的话,这一产量倒不是什么大问题。

但在美国高调介入俄乌冲突并军援乌克兰的战略背景下,一年14000发的年产量是无论如何都不够五角大楼一边援乌、一边补充美军自己库存的。

【美日演习期间海马斯与M270火箭炮被叫停训练】

也难怪在援助乌克兰海马斯以及M270火箭炮之后,美国陆军自己火箭炮部队的实弹训练项目是一减再减。甚至在22年10月的一场美日演习中,参演美军还出现过演习部队已经准备好,但因为弹药未按时送达演习场而临时取消海马斯与M270火箭炮射击环节的重大纰漏。

弹药如此,配套的武器系统更是如此。海马斯月产量超6成的提升数据说白了也是从5辆增长到8辆,说不多是一点也不多,但说少的话,考虑到配套的227毫米制导火箭弹产量也就那样,这一月产数字反倒是情有可原。

看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今天美国的军工体系生产能力固然还拥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但面对消耗愈发夸张的现代战争,这一提升空间能够起到的效果十分有限,甚至连缓解美军武器弹药不足的问题都费劲,更谈不上解决这个难题了。

【美国援助乌克兰的155毫米炮弹】

这也是我前面说「在对美国战争潜力评估的问题上,海内外出现了国内态度冷嘲热讽、国外态度深感担忧情况」的原因。

国外深感担忧是因为他们和美国有着相当多的共同利益,有的干脆就是美国人。美国的战争潜力越是暴露出种种问题,就越容易定下他们在下一场战争的败局,从而影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集团在国际问题中攫取更多利益。

与之相对的,中国虽然从来没有对外公开过本国的武器弹药生产规模。但任谁都清楚,作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有能力生产巨量的武器弹药,远不是美国这个已经扩产后的产能数字可以比拟的,而这也是国内对美国战争潜力报以冷嘲热讽态度的理由。

【中国的制导弹药生产线】

说白了在今天这个时代,能够在战时凭借工业力量建立压倒性军事优势的国家不再是那个曾在二战中表现出惊人实力的美国,而是构建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工业体系的中国。

更进一步讲,中国的工业体量已经达到了不需要做任何特殊准备,就可以影响一场战争的水平。

俄乌冲突就是一个例子,俄军也好、乌军也罢,都在大量使用中国制造的各种民用无人机。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都没有动用行政力量增产无人机以满足外界日益高涨的需求。只靠国内产能的外溢,就足以让俄乌乃至全世界都用上中国的无人机。

这是今天的美国怎么也做不到的事,而这也意味着当中国的工业体系开始真正为军工生产服务时,所能够迸发出的战争潜力将远超任何国家想象。

【美国情报机构出具中美造舰产能对比】

别的不说,按照美国海军情报部门自己的说法,单是可以满足航母建造的大尺寸船坞,中国就有足足50个。再加上20家可以支持海军建造项目的造船厂,13家专门建造军舰的造船厂以及2325万吨的理论最大造船产能。

美国海军情报部门评估的中国造舰能力是美国230倍的理论数据,随时都有可能变为现实,成为五角大楼的梦魇。

五角大楼当然不会希望这种场景出现,因为那样的话,不光美国海军将在战时没有任何翻盘的机会,就连美国自己的战略防线也可能被解放军的舰队从亚太地区一路推到岛链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