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美媒:美议员质询五角大楼,称美量子传感领域不努力而落后于中国

2024-10-05军情

据美国知名国防媒体【防务一号】报道,近日,两名美国参议员致信五角大楼,要求了解美国在量子传感技术方面的努力,并质疑美国是否能够在该领域与中国保持同步。

信件内容提到,中国在量子信息科学领域的某些研究已经在规模和深度上超过了美国,这让美国政界感到担忧。

量子传感是一项具有革命性潜力的技术,可以使定位导航等系统不受干扰信号的影响,保证系统的可靠性。

因此,量子传感被视为未来军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为何在量子传感领域如此焦虑?

此次写信的两位参议员分别是来自新罕布什尔州的民主党议员玛吉·哈桑和来自田纳西州的共和党议员玛莎·布莱克本。

他们在信中指出,为了确保美国在量子传感领域保持技术优势,国防部必须拥有明确的战略计划,将量子传感技术整合到国家安全体系中。

这封信透露出美国在科技竞争中的焦虑感,尤其是在量子传感这种与实际应用更为紧密的技术上。

根据信中引用的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IF)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在量子通信方面领先,并在量子传感领域与美国势均力敌,甚至在某些已经接近市场化的技术上有所超越。

相比之下,美国在量子计算领域占据优势,但量子计算的实际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例如,IBM计划在2033年之前建造三台10万量子比特的计算机,但这些项目距离实现仍遥不可及。

与量子计算相比,量子传感的应用更为接近现实世界。例如,量子传感可以通过观察原子来获取精确的加速度等数据,使无人机或飞机即便在没有GPS信号的情况下,也能准确定位。

这种技术的优势在于,量子传感能够规避现有GPS信号容易被干扰和欺骗的缺点,从而提升设备的可靠性。

美国国防部及其下属机构在量子传感领域也有一定的投资,投入了约5500万美元用于量子传感技术的基础研究。

然而,ITIF的报告指出,中国通过聚焦于这些更接近短期应用的技术,而非量子计算硬件的发展,使其在量子通信和量子传感领域拥有明显优势。

整体来看,中国在近场量子技术上的战略性关注,使其在接近市场化的量子技术上占据领先地位。

参议员们在信中强调,为确保美国保持技术优势,五角大楼需要制定明确的战略计划,整合各部门的努力,并与其他联邦机构进行有效协作,以推进量子传感技术的发展。

信中还提出了一系列关键问题,包括国防部如何利用量子传感应对新兴威胁,以及各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参议员们要求国防部在11月15日前做出回应。

显然,美国在量子传感技术上的进展并不如量子计算那样自信,而中国在这些接近市场应用的技术上已经走在了前面。

中美两国在量子领域的差异体现了各自战略的不同:美国更多专注于远期的量子计算,而中国则更加重视那些可以迅速转化为实际成果的量子传感和通信技术。

我认为,这不仅仅是一场科技竞赛,更是国家安全与经济竞争的体现。

量子传感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从无人机的精准定位,到更复杂的军事部署,如果中国在这些方面领先,就可能在未来的科技与军事竞争中占据更为主动的位置。

而对于美国来说,这种「追赶战」的背后,是对自己长期科技优势可能被超越的深刻焦虑。

美国量子传感领域的挑战与中国的「弯道超车」

在量子科技的竞争中,美国和中国选择了不同的战略路径,美国更专注于未来潜力巨大的量子计算,而中国则在量子通信和量子传感等短期应用技术上投入更多资源。这种战略差异本质上反映了两国对技术发展的不同优先级和对市场需求的理解。

美国对量子计算的高度重视与其整体科技战略相吻合,即期望通过长期积累,实现对全新计算能力的突破。这种「高风险高回报」的策略意在赢得未来的重大科技制高点。

量子计算被认为能够解决当前经典计算无法处理的复杂问题,例如新药研发、优化物流系统、破解密码等,因此在国防、医疗、能源等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然而,这种战略也带来了某些短板。

量子计算的实际应用距离成熟仍然遥远,开发出大规模稳定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是一项极为困难的挑战,这意味着美国的投资目前更多是「远水难解近渴」。

而相对而言,量子传感和通信技术的实现门槛更低,能够更早地转化为实际应用。中国在这些技术领域「弯道超车」,可能意味着其可以在未来几年中迅速实现技术优势的转化。

量子传感技术之所以被广泛看好,是因为它可以在不依赖外部信号的情况下进行精准的测量和导航,这对于军事领域的应用尤其重要。

举例来说,在面对强敌时,GPS信号容易被干扰或欺骗,而量子传感可以有效避免这些风险,从而提升无人机、导弹等的行动能力。

这也正是为什么两位美国参议员会在信中强调,国防部必须有一个完整的战略来发展量子传感技术,以确保美国在国家安全方面的技术优势。

而中国对量子传感的关注,除了在军事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外,在商业应用方面也有广泛的前景。

来的自动驾驶汽车可能会配备量子传感设备,使其即便在地下或城市高楼林立的环境中,也能精准判断自己的位置。通过这些「接地气」的应用,中国在量子传感领域的技术优势有望直接转化为经济竞争力。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国在量子传感技术上的相对滞后,除了技术本身的挑战外,还受到体制上的影响。

两位参议员在信中就提到,国防部的量子传感发展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协调,而不同机构之间的投入和协作不足,使得进展不如预期。这种分散的体制导致了资源分配和技术研发的效率不高。

相比之下,中国的量子科技发展受益于国家层面的集中部署和企业、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在政府明确的政策指引下,科研力量和市场需求得以有效结合。

未来的科技竞争,不仅仅是看谁能够开发出更多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还在于谁能够更早地将这些先进技术应用于现实世界。

中国对短期量子技术应用的重视,反映出其在科技发展上的务实态度,先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技术积累经济和军事优势,再去逐步追求更具突破性的目标。

对于美国来说,保持在量子领域的长期优势,需要在未来继续增加对量子传感的投资,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

此外,还需要一种「技术路线多样化」的战略,不仅继续押注量子计算这种远期目标,也需要重视那些能够快速转化为成果的技术,以防止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失去更多主动权。

稍作小结

量子科技不仅影响中美两国的未来发展,还将影响全球科技格局。

中国在量子传感和通信领域的快速推进,可能会在未来改变国际市场和技术标准的制定权,尤其是在那些与高精度测量、导航等相关的产业。

而美国如果不能在短期应用技术上缩小差距,可能会在未来几年中面临更大的压力。

中美的科技竞争并不是「零和游戏」,而是两国在科技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领域的竞争。

在这个过程中,双方既可能相互激励,推动整体科技进步,也可能由于某些领域的技术差距而引发紧张。

在量子科技的发展上,谁能更好地平衡长期目标与短期成果,谁就能在未来的科技博弈中占据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