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熊熊燃烧的乌俄战场,战局瞬息万变。近日,英国路透社抛出一则爆炸性消息,声称俄罗斯之所以越打越猛,是因为他们获得了一项足以改变战局的新技术——武装无人机。一直以来,俄罗斯军队在高科技武器领域。
尤其是无人机方面,与西方国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西方国家先进的武装无人机,例如美国的「死神」和「捕食者」,在历次局部战争中都展现出了强大的战场控制能力。相比之下,俄罗斯的无人机技术则显得相对落后,难以在战场上发挥出决定性的作用。
然而,这种情况似乎正在悄然改变。路透社的报道指出,俄罗斯的无人机公司正与亚洲的技术人员密切合作,研发一种新型的大型军民两用无人机。这种看似平常的军民两用无人机,却蕴藏着巨大的军事潜力。
英国国防智库国际战略研究所的研究员法比安·欣茨坦言,这类军民两用装备虽然名义上用于民用领域,但稍加改造便可挂载武器,摇身一变成为致命的空中杀手。更为关键的是,由于其「军民两用」的特殊身份。
它们并不在西方国家的制裁名单之列,这为俄罗斯获取这类无人机技术提供了便利。值得注意的是,亚洲方面并非直接向俄罗斯转让完整的武器系统,而是提供关键零部件。这种「曲线救国」的方式,既帮助俄罗斯突破了技术封锁,也巧妙地规避了西方国家的制裁。
美国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高级研究员塞缪尔·本德特也承认,亚洲公司提供的这些零部件可以用于合法的民用领域,例如喷洒农药,因此他们不会受到西方国家的制裁。即便这些无人机最终被俄罗斯改装成武装无人机,西方国家也难以追究亚洲公司的责任。
据报道,这款由亚洲技术和零部件打造的无人机名为「Garpiya-3」,每年可生产约800架。俄罗斯将其改造成为G-3武装无人机,在战场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此前,俄罗斯军队在乌克兰战场上使用的无人机主要分为三类。
FPV自杀性小无人机、微型投弹无人机和巡飞弹。这三类无人机都存在着航程短、载重小的致命缺陷,实战能力十分有限,只能在前线5-20公里范围内活动,无法对乌军纵深目标进行有效打击。
俄罗斯炮兵的射程也只有30-50公里,乌军的远程火炮、火箭炮以及后勤基地、观察哨、雷达站等目标都处于俄军火力打击范围之外。为了打击这些高价值目标,俄罗斯不得不动用价格昂贵、数量有限的「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
然而,「伊斯坎德尔」导弹的造价高达500万美元一枚,使用成本极高,而且数量有限,不可能像普通炮弹那样随意发射。更重要的是,「伊斯坎德尔」导弹的打击效率也存在着问题。
由于情报获取和信息传递的延迟,当导弹发射出去后,乌军的目标可能已经转移,造成巨大的浪费。俄罗斯迫切需要一种既可以实时观察战场态势,又可以对目标进行精确打击的远程武装无人机。这种无人机还需要具备数量多、成本低、易于操作等特点,才能满足俄罗斯军队在高强度战争中的消耗。
「Garpiya-3」无人机的出现,恰好满足了俄罗斯军队的需求。这款无人机航程可达2000公里,足以覆盖整个乌克兰战场,而且年产量高达800架,足以弥补俄罗斯军队在无人机数量上的不足。
更重要的是,「Garpiya-3」无人机拥有50公斤的载弹量,相当于一发152毫米炮弹的威力,可以有效打击各种地面目标,包括坦克、装甲车、火炮阵地、指挥所等。某种程度上, 「Garpiya-3」无人机就是一种可以遥控飞行的「炮弹」,将俄罗斯炮兵的打击范围从30-50公里一下子扩展到2000公里。
可以想象,在未来战场上,俄军将大量使用「Garpiya-3」无人机对乌军的纵深目标进行精确打击。乌军的军火库、后勤补给线、指挥中心、雷达站等重要目标都将面临着来自空中的持续威胁。
更令美国感到头疼的是,他们目前还无法对俄罗斯的这种新型无人机进行有效的制裁。因为这些无人机是在俄罗斯的亚洲友好国家生产的,而且名义上是军民两用产品。即使美国知道这些无人机最终会被俄罗斯军队用于军事目的,也无法找到合适的理由进行制裁。
前联合国武器核查员戴维·奥尔布赖特认为,俄罗斯正在通过这种「曲线救国」的方式,巧妙地绕开了西方国家的制裁,获得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先进技术。更令人担忧的是,俄罗斯还在利用外国的技术和人才,研发一种类似于美国「死神」战斗无人机的重型武装无人机。
这款名为「REM 1」的攻击无人机可以挂载400公斤的火箭弹和精确制导炸弹,对地面目标进行大范围的精确打击。据悉,俄罗斯计划在亚洲地区建立一个占地80公顷的无人机生产基地,并成立一个联合技术研发中心,以进一步提升其无人机技术水平。
美国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目前还没有找到有效的应对措施。一旦俄罗斯的无人机技术取得突破,将对未来的战场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场无人机领域的「军备竞赛」才刚刚开始,未来还会朝着何种方向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