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美俄都希望战争尽快结束,时间大概是2025年,为何还有国家反对?

2024-12-27军情

2024年的俄乌,已经从一场局部战争,变成了全球关注的焦点。按理说,战争拖了两年多,大家都盼着早点结束,可偏偏有些国家不乐意。这场战争的背后,乌克兰咬牙坚持,俄罗斯步步为营,而美国和北约对局势的态度更是让人摸不清。更有意思的是,俄罗斯总统普京最近对外放出和解信号,甚至打算为2025年可能上台的特朗普铺路,似乎一切都在为和平努力。但问题来了,和平真的能轻易实现吗?

时间回到2022年2月,俄乌正式爆发。从一场「特别军事行动」起步,俄罗斯希望以闪电战结束战斗,但乌克兰的顽强抵抗出乎所有人意料。西方国家迅速站队,美国和北约为乌克兰提供了大量武器和资金支持,试图通过代理战争削弱俄罗斯,而俄罗斯则凭借能源和资源优势,顶住了欧美的制裁。

如今到了2024年,战场局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乌克兰高层已经承认无力收复2014年失去的克里米亚和顿巴斯,而俄罗斯在战场上也没有彻底摧毁乌克兰的能力。就在12月19日,普京罕见地表示愿意妥协,似乎为和平谈判打开了一扇门。而另一边,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态度坚决,明确提出2025年若他上台,俄乌必须达成和平协议。问题是,欧美内部意见并不统一,尤其是欧盟和北约,似乎并不打算轻易放手。

这场的根源其实早在2014年就埋下了种子。那一年,克里米亚被俄罗斯并入版图,东乌地区也陷入长期的分裂和。到了2022年,俄罗斯认为北约东扩威胁其安全,决定通过武力手段解决问题。然而,这场以「特别军事行动」名义发起的战争,却变成了旷日持久的消耗战。

俄乌双方的目标不同,导致局势难以调和。俄罗斯希望通过军事行动巩固其在东乌和克里米亚的控制权,同时迫使乌克兰放弃加入北约的计划。而乌克兰则誓言收复失地,并借助西方的军事支持与俄罗斯抗衡。更深层次的矛盾在于,美国和北约对俄政策的强硬态度,让这场本可以通过谈判解决的,变成了国际角力的棋盘。

两年来的战场上,俄乌双方都付出了巨大代价。俄罗斯虽然在战场上占据优势,但迟迟未能实现全面胜利。乌克兰则靠着北约的支援勉强支撑,却也渐显疲态。就各方的态度开始出现分化。

首先是乌克兰方面。据12月初的一份内部声明,乌克兰高层承认,自2014年以来丢失的克里米亚和顿巴斯地区,收复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这一表态让外界感到震惊,因为它等于默认了俄罗斯在这些地区的事实控制权。紧接着,俄罗斯方面也释放了和平信号。12月19日,普京明确表示,愿意基于土耳其此前的调解提议,与乌克兰达成妥协。

与此同时,美国的态度也出现了变化。特朗普公开表示,若他在2025年重新上台,将推动俄乌尽快达成和平协议。他的这一表态,与现任总统拜登的强硬立场形成鲜明对比。然而,欧盟和北约却不太「配合」。他们不仅继续向乌克兰提供财政和军事支持,还在德国成立了一个新的指挥部,甚至计划向乌克兰提供更多先进武器,比如「金牛座」巡航导弹。

这些举措说明,欧美国家内部对俄乌的态度并不一致。一旦特朗普推动和平协议,欧盟和北约可能会选择绕过美国,单独支持乌克兰。这种局面,显然是俄罗斯最不愿看到的。

俄乌的走向,似乎在2024年底迎来了一个关键节点。普京的妥协声明,表面上是主动示好,实际上却充满了战略考量。

首先,俄罗斯的经济状况已经不堪重负。尽管能源出口为其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但西方制裁对金融、科技等领域的打击,让俄罗斯的经济复苏变得异常困难。普京显然意识到,继续拖下去,俄罗斯可能会被拖垮。因此,他选择在战场上取得一定优势后,主动释放和平信号,以便在谈判桌上占据主动权。

其次,特朗普的表态也为普京提供了一个可能的突破口。作为一个实际主义者,特朗普更倾向于通过谈判解决问题,而不是像拜登那样继续对俄罗斯施压。普京的友善姿态,显然是为特朗普上台后提前铺路。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欧盟和北约并不买账。德国、英国等国家不仅继续向乌克兰提供支持,还计划在2025年加大军事援助力度。这种态势,显然是在为乌克兰拖住俄罗斯争取时间。

更让人担忧的是,一些北约国家可能会直接派兵进入战场。一旦这种情况发生,俄乌将不可避免地进一步升级,甚至可能演变成一场更大范围的战争。

截至2024年底,俄乌的结局仍未明朗。普京的妥协声明和特朗普的和平倡议,为结束战争提供了一线希望,但欧美内部的分歧,可能会让局势变得更加复杂。从短期来看,和平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的长期化,将让所有相关国家付出更大的代价。

【网友热议】

这场持续两年的战争,也在网络上引发了热烈讨论。

网友「历史爱好者」评论:「俄罗斯这回算是骑虎难下了,打也不是,退也不是,还得看美国脸色。」

网友「键盘侠小李」则说:「特朗普说得容易,他真上台了就能解决问题?怕不是又在吹牛。」

网友「经济观察员」感叹:「乌克兰是真的惨,两边都在用他们当棋子,什么时候能真正独立啊?」

网友「冷眼旁观」讽刺道:「欧盟一边喊着支持和平,一边拼命给乌克兰送武器,这和平是靠打出来的吗?」

这些评论,不仅反映了公众对战争的复杂情绪,也让人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和平真的会因为某些国家的妥协就到来吗?

战争拖了两年多,2025年会是一个转折点吗?普京的妥协、特朗普的承诺、欧盟的强硬态度,究竟会让局势朝哪个方向发展?更重要的是,这场战争到底是谁在受益,又是谁在受害?和平真的需要更多的武器吗?战争何时才能真正结束?

这些问题,没有一个答案是简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