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世界上最漂亮的军装,许多人一定会想到二战期间漂亮帅气的德军军装。
希特勒极其注重军队的仪容打扮,并亲自动手参与了德军制服的设计。
据说,当年有许多狂热的德国青年踊跃参军入伍,其动机之一就是想得到一套漂亮的军装。
但是,要说最美、最有特色、影响力最大的军装,中国人民解放军「65式」军装绝对当仁不让名列前茅。
身穿65式军装的解放军干部和战士
请看上面这张照片。
照片的主人公是一位解放军干部和一位解放军战士,他们身穿的就是传说中的「65式」军服。
他们的军装样式几乎一模一样,没有军职、军衔、资历高低之分。
唯一的区别就是:战士「两个兜」,干部「四个兜」。
(另有一个细小的区别,士兵「两个兜」使用明扣,军官则为暗扣。)
德军制服,解放军「65式」制服,一样的威武,不一样的美!
毋庸讳言,抛开政治因素,纯粹从军服的美观这个角度来说,二战时期的德军制服确实达到了一个很难逾越的高度。
不得不承认,德军那款军服的设计理念相当超前。
尤其是其大胆采用黑、白、灰三色为主色调,再加上漂亮的配饰,使得整体上显得非常协调,不失为各国军装中的经典之作。
相比之下,中国人民解放军「65式」军装要朴素、简单得多。
首先,「65式」军服摒弃了与军衔相关的因素。
其次,「65式」军装只使用了比较简单的颜色:
陆军-草绿色;海军—深灰色;空军-上衣草绿色,裤子藏蓝色。
「65式」军服唯一鲜艳的颜色是红色:全军统一佩戴红色的五角星帽徽,红色、形如旗帜的领章。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片绿,三片红」。
身穿「65式」军装的解放军战士
当时,随着京剧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的上演,剧中人物少剑波的一句唱词迅速传遍大江南北。
「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
于是,「65式」军服又有了一个称号-「一颗红星,两面红旗」。
在外形上,「65式」军服的设计非常简洁,甚至可以用「极简」这两个字来形容。
因为,这款军服没有一点多余的东西,更没有花里胡哨的配饰,甚至取消了士兵上装的两个衣兜。
「65式」军服使用的布料也比较普通,夏季军服选用的是纯棉府绸布,冬季军服则选用纯棉卡其布。
到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国化纤工业有所发展。
「65式」军服开始采用三元混纺布料为布料,解决了棉布军服不耐穿、不容易干,且容易破损的问题。
另外,除了上装略有不同之外,「65式」男兵、女兵的军服样式也基本相同,海陆空三军的服装也有了颜色上的差别。
总的来说,「65式」军服简洁大方,它去除了繁复的设计,人力、物力的消耗也达到了最小化。
它不仅体现了解放军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更是「官兵一致」的一种象征。
因而,简朴的「65式」军服并未让人觉得「土气」,反而给人庄重、朴素,有别于德式军服的一种美感!
这款军服从1965年开始列装解放军部队,并一直服役了近20年时间。
「65式」军装因此也成为迄今为止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服役时间最长的制式服装。
在它服役的近20年时间里,解放军官兵身着「65式」军装的形象深深地刻进了中国人民的记忆深处。
不仅如此,「65式」军服也在无形中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个重要标志。
即便到了现在,一些外国人只要提起解放军,他们脑中浮现的仍然是身穿「65式」军装的中国军人形象。
人民军队的标准军服是这样演变的。
从南昌起义开始,中国共产党创立了第一支人民军队。
在此后近一年时间里,这支军队没有条件配发统一的制式军服。
人民军队的第一套制式军服诞生于1928年。
在江西宁冈挑寮村的一座破庙里,红军第一所被装厂开始小批量生产制式军服。
1929年3月,红四军在福建长汀打了一个大胜仗,缴获了大量粮食、银元和布匹。
为了统一红军官兵的形象,红四军朱德军长和党代表毛泽东决定:成立红军临时被服厂,为全军官兵大批量制作军服。
这款军装仿照苏联红军的军装款式,上衣为中山装,下有两个口袋,军帽则仿照列宁戴过的八角帽进行缝制。
根据同志们的意见,军衣的领子上缝上了两块红布领章,八角帽前缝上了红布剪成的五角星。
毛主席说:「红领章代表革命的红旗,红五星代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陈毅说:「红军的军装为什么是灰蓝色的?因为它代表了天空、海洋、青黛的群山和辽阔的大地。」
事实上,红军的军装选择灰蓝色是当时的无奈之举。
因为除了用灰靛染料给白色的土布染色以外,红军战士一时找不到其他颜色的染料。
更何况,即便是灰靛染料,红军战士也没有搞到多少。
最后,红军战士只好把茶籽壳、稻草灰掺合到一起,用这样的「土办法」给白布染色。
其他地区的红军部队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给军服染色的材料五花八门,各不相同。
因此,染出来的布料颜色也就免不了深浅不一、色差很大。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由红军改编而来的八路军、新四军穿上了「国民革命军」的服装。
在这个时期,八路军、新四军的军装与其他国民党军队基本一样,最大的区别都体现在左臂佩戴的臂章上。
到了1948年底,人民军队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这才确定将军服的颜色确定为土黄色,材料为棉平布。
新款的军帽改为圆形短檐帽(也就是大家俗称的「解放帽」),佩戴「八一」红五星金属帽徽。
解放军战士胸前则佩戴黑字白底红边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布质胸章。
这是人民军队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统一服装样式和色彩。
身穿「65式」军装的解放军战士
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典礼阅兵式的部队穿的就是这款军服。
在此之后,解放军海、陆、空军的军服颜色有了细微的变化:
陆军全身都为土黄色;空军上装的颜色为土黄色,下身为藏蓝色;海军全身都是藏蓝色。
1955年,解放军全军改装「55式」军服,其中最显著的改变是有了军衔配饰,军服也有了礼服和常服两种。
「65式」军装则诞生于那个特殊的时代。
1965年8月,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贺龙元帅来到北戴河,向在那里休养的毛泽东主席汇报工作。
在汇报「关于军队高级干部减薪的问题」的时候,贺龙元帅向毛主席建议:
「对于减薪这个问题,将帅们的态度是一致的,支持国家建设,大家都表示理解和支持。」
贺龙元帅同时提了另外一个建议:「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把军衔也一起取消掉?」
毛泽东主席说:「大家都是这么想的吗?」
贺龙元帅回答道:「我的想法是摘掉那个‘牌牌’,林彪、向前他们也有这个想法。」
毛主席说:「那就搞掉那块‘牌牌’,我早就想搞掉它了!」
毛泽东主席说:「在这件事情上,我赞成走回头路,恢复红军的样子,只要一颗红星,两面红旗,其他的统统不要了」。
毛主席进而说:「搞什么将、校、尉那一套,脱离群众,我是不感兴趣的。」
不久之后,我军全面取消了军衔制,全军官兵一律穿着没有军衔标识的军绿色军装,配饰红色领章。
军官与战士的军装也只有「四个兜」和「两个兜」的区别,军帽则仍然是解放帽,佩戴红五星帽徽。
相对于实行军衔制的「55式」军服,「65式」军服的变动非常大,总的原则就是体现「三军一样,官兵一致」。
另外,「65式」军服不再分常服、礼服,取消了大檐帽、无檐帽、裙服、毛料服、武装带、长统靴等繁杂品种。
在「65式」的基础上,我军又历经了数次军服改革,比如71式,74式,78式,这些都属于「65式」的改进系列。
后来,我军又推出了85式、87式、97式、07式制式军装。
无论是样式还是颜色,改进后的军装都趋向于与国际接轨,选用的布料和做工也越来越好。
关于「65式」军装的趣事和传说。
穿过「65式」军服的人都知道,这款军装最大的特点是简洁、朴素、实用。
正因为如此,「65式」军装列装部队之后,很快就受到了广大指战员的欢迎和喜欢。
人们看到,穿著「65式」军装的不仅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许多中央领导人也都在出席重要活动时穿著「四个兜」的「65式」军装。
他们包括: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小平同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
身穿「65式」军装的周恩来总理
在那些年,全国军民对「65式」军服的喜爱程度简直到了「狂热」的程度。
那个时候,谁家的孩子参军入伍穿上一身绿军装,不仅是一个家庭的荣誉,也会引来整个村、整个弄堂羡慕的眼光。
「一身绿、三片红」成为许多年轻人梦寐以求的理想。
只有各方面表现都比较优秀的年轻人才能够穿上那身绿军装。
在部队,几乎每个战士都想立功、受奖、入党,尽管名额有限、机会不多。
还有一些战士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穿上有「四个兜」的军装。
假若你的上衣多了「两个兜」,也就意味着你不再是普通战士,而是一个响当当的革命干部了。
有人说,「两个兜」和「四个兜」是「65式」军装的「独创」和「首创」。
其实,早在红军时期,「两个兜」和「四个兜」的军装就已经出现了。
不过,许多人不知道,这种开创性设计的先行者居然是指挥千军万马的徐向前元帅。
那个时候的徐向前是赫赫有名的红四方面军总指挥。
在红军官兵眼里,他们的徐总指挥没有一点官架子,他与战士同吃一口锅里的饭,同睡一道炕,身上的衣服也很普通,与红军战士的军服样式一样、使用的布料也一样。
1933年2月,红四方面军开辟了以通江、南江、巴中为中心的川陕苏区,部队的经济状况较之以前好了许多。
这个时候,红四方面军首长决定给全军指战员换发新军装。
当时,后勤部门负责设计、制作军服的同志找到徐向前总指挥,希望他给新军服的设计「把把关」。
后勤部门的同志可算是找对了人,徐向前总指挥不仅是军事上的一把好手,还有一手「打毛线、织毛衣、裁剪衣服」的好手艺。
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里,至今还珍藏着徐向前元帅亲手织就的一件毛线衣。
对后勤部门设计的军装样稿,徐向前总指挥只提了一个建议:
「我们红军虽然倡导官兵一致,但是,为了方便识别身份、便于指挥部队,军装还是要体现一点职务标识的。」
徐向前建议,红军军服一律采用相同的面料、相同的样式。
唯一不同的是,配发给战士的军装只保留上面「两个兜」,军装下摆有「两个兜」的为「干部服」。
徐向前总指挥说,「干部服」多出来的那「两个兜」不只用于识别身份,也给干部增加了两个放文件、纸笔等物件的储物袋。
因此,不久之后,红四方面军的干部都穿上了有「四个兜」的新军装。
在红方面军留存下来的老照片里,我们可以看到:不少红军干部的衣兜都鼓鼓囊囊地装满了东西。
许世友将军曾经回忆说:「那个时候,我的口袋就是个‘杂货铺’,钢笔、本子、酒瓶子什么的都往兜里装。」
「虽然不那么好看,那「两个兜」却很管用、很实在」。
这就是最早出现在我军的「两个兜」、「四个兜」式军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徐向前被授予了元帅军衔,穿上了那套威武、漂亮又挺刮的元帅服。
但是,徐向前元帅平常很少穿那套元帅服。
就连徐向前元帅的妻子黄杰也很少看到他穿著元帅服的样子。
据徐向前元帅的儿子徐小岩回忆,他的母亲过生日那一天提了一个心愿:她想看看徐向前穿上元帅制服的样子。
这一次,徐向前元帅爽快地满足了妻子的愿望。
徐向前元帅为什么不喜欢穿那套元帅服呢?
徐向前元帅解释了两个原因:
第一,穿上元帅服,他就会想起无数个牺牲的战友,于心不安;
第二,习惯艰苦朴素的徐向前元帅打心里不喜欢那种「苏联式华丽」。
在他心里,任何华丽、挺刮的军服都比不上朴实无华的红军制服。
与徐向前元帅一样,贺龙元帅也不喜欢那套「苏联式军服」。
他们都不习惯没完没了地打理皮鞋、熨烫军装;
下部队的时候,他们都不愿意在军官餐厅就餐。
总而言之,老帅们还是喜欢「官兵一致」的老传统,爱穿「一颗红星、两面红旗」的军装。
因此,在「敲掉肩上那块牌牌」、改为以红军制服为参考的「65式」军服这件事情上,贺龙、徐向前等老帅们是坚定的拥护者和推动者。
身穿「65式」军装的毛泽东主席
随着时间推移,「65式」军服也逐渐显露出一些弊端,甚至引发了一些特殊的社会现象。
因为「65式」军装,基层部队曾经闹出过不少笑话。
比如,解放军某部师长遇到一个营长。
师长和营长穿的都是「四个兜」的军装,看不出职务高低,两个人的年龄差不多,唯一差别就是-营长的体态比师长「富态」许多。
二人在会议室相遇时,因为不清楚对方的身份、级别,师长只能凭着感觉首先向营长立正、敬礼。
等二人知道彼此的身份、职务时,师长和营长都尴尬不已。
因为「65式」军装,社会上形成了一股「军装、军帽热」,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治安事件。
一些社会青年随意穿著(没有佩戴领章帽徽的)「65式」军装招摇过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解放军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光辉形象;
在一些城市的街道、桥头出现了一些莽撞的年轻人,他们竟然不惜以身试法,公然抢夺「65式」军帽;
为得到一顶漂亮的军帽,个别人甚至大动干戈,以至于闹出人命案件;
一些不法商人私下里仿制「65式」军装,以谋取私利,严重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更让人心疼的是,在1979年打响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65式」军装给参战官兵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伤亡。
由于红五星、红领章在绿色丛林中过于醒目,无意间成为敌人射击的目标。
一些战士因此牺牲或负伤。
在沉痛的教训下,战士们不得不摘去帽徽、撕掉领章。
另外,因为「65式」军装没有标识军人职务等信息,因此,当不同隶属关系的人组成临时战斗团队时,官兵们只能「自报家门」,然后商量或推举这个团队的领导者,对这个团队迅速形成战斗力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除了上述种种问题之外,「65式」军装还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审美观。
在那些年,全国人民学习解放军,解放军就是全国人民的榜样。
由于「65式」军装取消了女兵的裙子,因此,全国各地的妇女青年几乎在一夜之间都改穿了裤装。
一些地方甚至把裙子视为「破四旧」的对象,不少爱美的女性只好把心爱的裙子收起来、压在箱底。
直到「73式」军服配发全军,解放军女兵重新穿上漂亮的裙服之后,社会上穿裙子的女性才又多了起来。
身穿「65式」军装的小平同志
曾几何时,「65式」军装不仅风靡全国,还曾经超越了年代、跨越了国界。
「65式」军服创造了三个「之最」:
它是人民解放军中装备时间最长的制式军服;
它是全球发放数量最大的军服;
它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流传最广的一款军服。
「一身绿、三片红」,「65式」军服不仅广受解放军指战员的喜爱,也赢得了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朋友的青睐。
「65式」军服的影响和魅力甚至超越了年代,跨越了国界。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越南人民军就大量引进(或接受馈赠)「65式」军装,几乎没做什么改动便配发到了部队。
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很多红色游击队员身上穿着的也是我国的「65式」军服。
据不完全统计,有40多个亚、非、拉国家的军人都曾经穿过中国的「65式」军服。
即便到了二十一世纪,仍然有大量外国朋友对我国的「65式」军服情有独钟、倍加青睐。
一般人认为,喜欢「65式」军服的应该都是中、老年人。
因为他们经历过那个年代,「65式」军服是他们一代(或者几代)人挥之不去的记忆。
可是,我惊喜地发现,居然有不少年轻人也迷上了「65式」军服,他们当中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
若要问他们为什么不喜欢更漂亮、更时尚的新款军服?
这些年轻人的回答很干脆:最能够代表解放军形象的军服唯有「65式」。
这就是「65式」军服在人们心里独有的、不可取代的魅力和地位。
身穿「65式」军装的解放军战士
最后,我借用一段俄罗斯名将崔可夫元帅评价「65式」军服的一席话作为本文的结语:
「我不得不说,我很羡慕中国人的这套军服。」
「看看在莫斯科阿尔巴特大街中的那些将军、校官们,他们的军服亮晶晶的,仿佛金丝雀一般。」
「哪像个要打仗的军人,哪还有点卫国战争年代的光荣习惯?」
「我真想买一套中国‘65式’军服,我很喜欢这样的风格-作战的风格、士兵的风格。」
壮哉,「65式」,美哉,「65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