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中国公布黑科技,若在周边海域大量部署,美国海军将丧失优势

2024-07-11军情

中美在无人机领域还未分出胜负,又在无人潜艇领域开始竞赛了,不过这一次我们公布的黑科技,将让我们在某些领域遥遥领先。

中美两国均计划在台海、南海等关键海域部署大量无人潜艇,就在最近,美国的无人潜航器还被我们现场打捞,这种斗争已经白热化,外媒称双方潜在的冲突中,无人潜艇的性能和数量将决定胜负。据华盛顿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上月发布的报告称,台海无人潜艇战斗与乌克兰战场的情况有很大不同,因为无人潜艇比无人机更难被摧毁或干扰。

7月11日,据南华早报报道,中国科学家研发出了一种超级碳纤维船体,可以大规模生产高性能水下无人潜艇,不但适用于浅海,还可以轻松潜入到6000米深海,而且这还是保守测试的数据,根据理论值,最大深潜还有望继续突破。

上个月,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郭宇琪领导的项目团队,在中国学术期刊【纤维复合材料】上的一篇同行评议论文中写道:「目前深海潜水器的耐压结构一般采用合金钢或钛合金,但由于材料密度大,这些耐压结构的重量占总重量的很大一部分,限制了深海潜水器的负载能力。」

他和他的同事们写道:「在当今国家快速发展、深潜、高负载需求旺盛的时代,碳纤维材料因其密度低、强度高、模量高、耐疲劳、耐腐蚀、设计灵活等优异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载人和无人潜水器的耐压结构。」

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是从哈尔滨工业大学分离出来的一家公司,也是中国玻璃钢的摇篮,哈尔滨工业大学由于在国防领域的突出贡献,现在被美国制裁,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现在是校企合作的模式。关于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大家可以自行搜索一下,该研究院还是挺厉害,研发了不少好东西,创了国内第一。

在西方,碳纤维被认为不适合用于潜艇工业。世界上第一艘碳纤维载人潜水器泰坦号,由美国私营公司OceanGate运营,去年6月,它在前往4000米深的海中因巨大的水压而损坏,导致船上五名人员全部遇难。许多业内人士将这起悲剧归咎于碳纤维在水下的脆弱性:在巨大的压力下,水可以渗透到纤维之间的缝隙中,反复的上升和下降可能会使船体破裂和变形。所以,西方专家认为,碳纤维的材料特性决定了它不适合用于潜艇工业,但中国科学家偏偏要打破这个魔咒。

中国制造的碳纤维耐压船体壁厚约3厘米,仅为泰坦号船体壁厚的四分之一。据郭教授团队介绍,在实验室测试中,该船体可轻松承受77兆帕的水压,比华盛顿大学实验室测试的泰坦号船体承受的压力高出一倍多。郭教授测算,用这种碳纤维材料制成的舱室可以承受90兆帕的压力,相当于可以让潜艇抵达9000米的深海,但为了确保安全,他们将其工作深度设定在6000米,相当于60兆帕的压力。美国的同类型产品在4000米深处就被压坏了,而我们能安全抵达6000米,极限有望抵达9000米,是不是遥遥领先?

碳纤维耐压壳体的外层是1毫米厚的薄防水涂层,该涂层提供了一定程度的保护,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泄漏、损坏、界面脱粘、开裂或其他问题。郭教授的团队表示,它可以承受一定程度的冲击、刮擦和其他挑战,而不会出现故障或损坏。

个人分析:这也是暂时只能用于制作无人潜艇的原因,更多用于袭击和侦查行动,哪怕被地方深水炸弹击中,损失也很小,这种材料暂时还不能用于制作大型有人攻击潜艇,因为受冲击的能力有限,有人攻击潜艇对防御的要求更高,当然,这种材料可以用于民用领域,具备较大的经济价值,至于未来能否适用于有人攻击潜艇,还是未知数。

郭教授的团队对耐压壳外部进行了高压试验和密封系统的试验,表现结果都很好,由于要承受0~6000米海水交变压力,设计人员还考虑了碳纤维船体内部压力、温度变化、碳纤维与钛合金连接处等疲劳问题。

他们在论文中说:「它可以承受超过2000次的交替循环。」郭教授团队还研发出一种碳纤维无人潜水器船体,适用于水下200米以内作业,厚度仅3毫米,直径达1米,可用于在浅水区作业的低成本水下无人艇。

水下潜水器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资源安全不可或缺的手段。它们的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防能力和科技实力。由于我国已经掌握了浅海潜艇通信技术,无人潜艇的大规模运用,或将被我们引领。

我在开头之所以说我们已经遥遥领先,就在这两个方面,一是碳纤维潜艇试验成功,而美国失败了,而且我们能抵达的深度更深,还经过了反复测试,这个技术已经遥遥领先美国了。二是我们掌握了潜艇海中通信技术,这是遥遥领先的技术。未来两者结合,大家自行发挥想象。

在核潜艇领域,我们和美俄的差距很大,就像在轰炸机领域一样,但我们通过无人机、无人潜艇,将能改变这种局面,一种新武器的诞生,往往能改变整个战争的形态。大家想一想,如果我国沿海遍布我们的自杀式无人潜艇,美国的潜艇还敢来插手南海和台海吗?别说潜艇了,他们航母都不敢来了,到那时,他们都丧失了绝对优势,哪里还有勇气来插手南海和台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