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是我国少数几个冠之以「全天候合作伙伴」的国家,它代表了我国与巴基斯坦亲切的友谊。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群众,双方的交流都非常的频繁。然而,巴基斯坦与印度,却因为领土争端而不断交恶。巴基斯坦紧邻印度,在印巴分治之后,这两个国力悬殊,文化迥异的国家,开始了漫长的斗争。
1965年,巴基斯坦和印度在克什米亚地区进行了正规的军事较量。然而,印度在克什米亚与巴基斯坦交战的同时,突然派兵对巴基斯坦拉合尔发动大规模进攻。孤立无援的巴基斯坦只好向中国求助。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当仁不让,给予巴基斯坦强大的支援与后勤保障。那么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发挥了怎样的力量呢?
巴印战争的原因
巴印经常发生冲突的原因,还得从英国这个国家说起。二战之后,印度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成功独立。眼看败局已定的英国在临走前还不忘当一个搅屎棍,故意让当时克什米亚内部的贵族势力自己议定土地。至此,由于克什米亚地区的人口结构复杂、宗教迥异、政治势力盘根错节,一直到印巴分治时期,问题仍未能得到有效地解决。
1965年,印巴又在有争议的地区库奇兰恩兵戎相见,原本紧张的局势进一步恶化。克什米亚前任总理默罕默德 · 阿卜杜拉被捕,引发了印度控制区域的米尔首富斯利那加的大规模游行示威。在巴基斯坦的支持下,穆斯林在8月掀起了武装革命,巴印最终开始在克什米亚地区开展直接的军事较量。9月6日,印度单方面突袭了巴基斯坦的城市拉哈尔,成为了第二次印巴战争的爆发标志。
尽管巴基斯坦为了应对强大的印度加入了数个军事同盟,然而事实上直到1965年,它所能依靠的盟友并不多。英美两位常任理事国以「不是英联邦的国家」和只支持「反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扩张和侵略」为理由,甩开身为常任理事国的责任,对印巴的战争行为视若无睹。第二外援穆斯林国家,也因为能力不足,提供了有限的物资。
面对强大的印度,巴基斯坦毫无招架之力。纵观当时的全球,巴基斯坦所能借助的外力也只剩下中国了。对于巴基斯坦的支援请求,我国也迅速响应,积极援助抗击印度。
中国对巴基斯坦的支援
当时的新中国,美国始终是最大的敌人。在中苏已经决裂的情况下,苏美两大超级大国都在暗中拉拢印度,以此牵制中国。上有苏联虎视眈眈,下有印度骚扰捣乱。为了缓解西南边疆的压力,拉拢一个盟友帮助其分担军事压力,成为了当务之急。而巴基斯坦,正是这个盟友在当时的最佳选择。印巴战争爆发后,战争形势对巴基斯坦极为不利。从史料上来看,两国军力大概为4:1,印度投入战场的兵力最多达十五个师。为了使拉哈尔免遭占领,巴基斯坦政府被迫动用了最精锐的部队,然而仍无力回天。
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对巴基斯坦的军事援助绝非易事。当时的国际舆论对于我国极为不利。行动一旦失败,其造成的损失也无法估计,因此,我国领导人对于采取什么样的军事行动十分谨慎和犹豫。最终,在中央的密切论证下,选取了中锡、中印边界为出兵点。这举措符合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可满足巴基斯坦领导人提出的牵制东部附近印度军队的要求;二是中国与印度一直在中锡边界有着纠纷,正好借此打击印度,师出有名。
至此,中国政府开始在中锡边境上集结军队,采取了一系列军事措施。中国军队收复了之前被印度占领的都木契列地区,并控制了中锡边境四个山口,迫使印军放弃了在这里修建的五十六个军事基地。在军事干预的同时,我国也对巴基斯坦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据可靠统计,当时的中国为了防止刺激英美和印度,假借印尼之手,向巴基斯坦提供了米格21战斗机。此外还包括100门七五型无后坐力火炮,以及配套的一万发炮弹。
在对巴基斯坦军事援助的同时,我国也继续加大了对印度的外交压力。1965年的9月9日,我国外交部正式向印度提出严重警告,要求其在22日之前撤出印度对中国边界的一切入侵活动,归还劫掠的边民以及牲畜,否则将考虑使用武力。这份强烈的警告意在影响联合国安理会集中讨论印巴停火的议程。
此外,陈毅副总理19日途径阿富汗时期,劝说了当时的首相优素福,让其不要在印度的蛊惑下向巴基斯坦提出普代图斯坦之争的问题,并向其说明如果在这个时间点上对巴基斯坦施加压力,会给人留下阿富汗放弃中立政策的印象,帮助印度侵略巴基斯坦。为此,优素福向陈毅做了三个保证,严格采取中立的态度、不站在印度一方侵略巴基斯坦以及希望印巴和解。中国的一系列行动迅速引起了英美的关注。2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责令印巴在三天之内实现「停火」。至此,持续一年的印巴第二次战争渐入尾声。
结语
当时的中国刚刚结束了援越抗美的战争,但在印巴战争中,中国并没有袖手旁观,展现了一贯的负责任的大国态度。在军事上给予了巴基斯坦数亿美元的物资,牵制了印度对巴基斯坦的攻击。同时也缓解了国家西南边疆安防的压力。
然而,这场战争也暴露出了我国在联合国有限的影响力。在安理会的决议之下,英美仍然拒绝了巴基斯坦总统的主张,反正给予了印度有力的条件。而巴基斯坦也不得不重新调整自己的外交政策「疏中亲美」,采取对各大国一视同仁的外交政策。而中巴关系,再也难以回到1965年那种全面发展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