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俄军损失很多苏34,提醒中国:歼轰7飞豹可改为无人机母机?

2024-09-13军情

在俄乌冲突的早期阶段,俄罗斯损失了众多苏-34攻击轰炸机,这些轰炸机都是在低空轰炸时被乌克兰军队的防空系统和步兵防空导弹击毁的。

因此有人认为,这对中国是个警示,应借鉴苏-34的经验,将飞豹改装为无人机母舰。

将飞豹转换为无人机母机的构想是这样的。难道不是说苏-34在低空轰炸时会被地面的防空导弹击落吗?

可以通过让飞豹携带无人机,在与打击目标保持一定距离时投放无人机,随后利用无人机进行突袭。

这样可以避免战机飞越防空导弹的上空,从而防止被防空导弹击落。

对于这种想法,真是让人感叹奇思妙想,简直就像是在毫无必要的情况下自我展示。

从军事角度来看,飞豹携带无人机并没有战略意义,这种战术是不可行的。

首要的一个难题是无人机的飞行距离问题。

现代防空体系的作战范围通常在300到500公里之间。换句话说,如果希望自杀式无人机能够在飞豹战机不进入敌方防空系统的范围内成功攻击目标,那么这款无人机的飞行距离必须达到300到500公里以上。

这个航程使得绝大部分巡航导弹无法使用这种战术。

一般的小型自杀无人机,它的飞行距离通常仅有几十公里。例如,俄罗斯常使用的柳叶刀巡航导弹,其飞行距离大约为60公里。

能够飞行300至500公里的巡航导弹或自杀式无人机,均属于大型无人机的范畴。

既然是大规模无人机,那么飞豹是否能够搭载它成了一个重要的难题。

飞豹的气动设计并不适合携带大型导弹,搭载2至3吨的中小型导弹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巡飞弹和自杀式无人机在气动设计上并不适合被飞机携带。飞豹外挂载大型巡飞导弹或自杀式无人机,将对其机翼产生显著压力,因此飞豹不一定能够装备。

即使退一步说,能够飞行超过500公里,甚至达到1000公里的自杀式无人机也并非不存在。

不过疑问在于,这些巡飞弹已经能够飞这么远,为什么不自己飞过去,而要依赖飞豹挂载呢?

将飞豹作为「无人机母机」的战术完全是画蛇添足。

飞豹携带小型自杀无人机,但它自身也面临危险,有可能被防空系统或是毒刺导弹击落。

关于大型自杀性无人机,它们根本不需要依靠飞豹进行搭载,完全可以独立飞行到目的地。

实际上,增加「空对地导弹」的打击范围,通过飞豹、苏-34等「战术轰炸机」在远距离投放导弹,俄罗斯目前已经在实践中应用,并且相当频繁。

到2023年年底,俄罗斯已开始广泛运用滑翔炸弹。

所谓的滑翔炸弹,是在普通航空炸弹上加装了翅膀的一种武器。这种航弹发射后,可以飞行数公里乃至十多公里,从而使苏-34战机无需直接进入目标上空进行打击,降低被便携式毒刺导弹击落的风险。

苏-34在低空执行轰炸任务时被击落的事实,实际上源于两个主要因素。一方面,苏-34进行低空轰炸的特点;另一方面,乌克兰的防空能力。

像苏-34这类需要进行低空轰炸的战斗机,中美两国都在有意识地减少其现役数量,目前基本上不再使用这种低空轰炸的战术了。

其根本原因在于,低空飞行的轰炸机反应时间会显著缩短,当敌军向你发射毒刺这样的单兵防空导弹时,你的反应时间仅剩下不到一分钟,从而大幅增加了被击落的风险。

若中美进行轰炸行动,可能是派遣轰炸机进行全面轰炸,或是派出多功能战机执行高空攻击。

俄罗斯使用苏-34进行低空轰炸的主要原因是精确度不足,因此需要在低空投弹以提高命中率。

中国和美国拥有激光制导导弹,而俄罗斯无法承担这种技术。

中国和美国的多功能战斗机在计算机和 avionics 系统方面优于俄罗斯,依靠这些系统的运算,能够在高空投放炸弹时实现更高的准确度。

所展现的结果是,中国和美国在进行高空投弹时的准确性相当高,因此能够实施高空投弹。

由于俄罗斯没有高精度高空投弹的能力,因此只能让苏-34进行低空轰炸。

随着战争的不断进行,乌克兰的防空系统在实际运用中变得越来越无能为力。

我们注意到,俄罗斯大部分被摧毁的苏-34战斗机都是在俄乌战争初期被击落的,主要发生在2022年。

这主要是由于当时乌克兰拥有很多苏联时代遗留下来的S-300防空系统,因此乌克兰的综合防空系统密度足以与敌方对抗。

随着战事的延续,俄罗斯发射导弹和大量巡航导弹成功摧毁了乌克兰的防空设施。

到2023年下半年,经过一年多的激烈战斗,乌克兰的防空体系几乎已处于瘫痪状态。

尽管北约向乌克兰提供了一些爱国者防空设备,但总体而言,北约所提供的防空系统数量相对较少。

这些防空系统的导弹数量是有限的,随着战争的推进,这些防护体系的弹药也几乎耗尽了。

到2023年年底,乌克兰的防空系统几乎无法抵御俄罗斯空天军的轰炸。

归根结底,战斗机是否能够顺利地对敌方实施轰炸,主要取决于敌方的防空系统的强弱。

为了更有效地实施轰炸行动,必须在战争初期就设法尽量消灭敌方的防空设施。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涉及情报战、尖端导弹等多个军事领域。

俄罗斯在情报战方面存在不足,战前无法准确掌握乌克兰防空系统的具体位置。因此在战争起始后,无法迅速击溃乌克兰的防空设施。

所有这些因素导致了俄罗斯苏-34在战争开打后遭遇了大量摧毁。

参考资料:

关注Knews的报道,【乌方宣称一天内击落3架俄军苏34战机,俄乌空中力量对比是否会发生变化?】

上游新闻·【泽连斯基:乌克兰至少需求25套「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

俄军折损大量苏34,提醒中国:歼轰7飞豹可改为无人机母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