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航展上,歼-35A空军型闪亮登场,适应性飞行展示更是惊艳全场,迅速蹿红。曾经的明星歼-20四机编队亮相,却略显失色。好在更先进的歼-20S双座型模型及时出现,为军迷们注入新的兴奋剂。
大批歼-20列装部队已有时日,甚至有美媒称其年产量已达百架,规模远超F-22,稳坐全球隐形战机头把交椅。不出几年,歼-20的装备总数破千并非难事。此外,歼-35A的出现,将进一步丰富空军的五代机梯队,凭借更低的成本,其装备数量有望超越歼-20。随着两款五代机的就位,空军的目光投向何处?是改进现有五代机,还是研发六代机?这些都将成为未来关注的焦点。
珠海航展上,歼-20S双座型「忠诚僚机」的亮相方式出乎意料——不是呼啸的真机,而是一架静静矗立的模型。此前相关的视频片段早已在网络流传,真机迟迟未现身,引人遐想。或许是性能过于超前,不宜过早公开;也可能是测试仍在进行,尚未达到量产标准。无论如何,模型的展出,既满足了公众的好奇,又为未来保留了一份神秘感。
珠海航展上,一架1:5的歼-20S模型引人注目,其精细程度几乎与真机无异,只是尺寸缩小无法升空。 其实,量产后的歼-20早已衍生出歼-20B,通过修形换发,放弃部分后部视野,换取了更大的内部空间,用于增加载油量和设备装载。 换装的涡扇-15发动机,更赋予其更高的飞行速度和载荷能力,甚至可能实现不开加力超音速巡航。虽然歼-20B的改进看似不大,性能提升却不容小觑。而双座版的歼-20S,作战理念已截然不同,称之为跨越半代的产品也不为过。
一架歼-20S划破长空,它承载的不仅仅是先进的航空技术,更是未来空战的全新模式。后舱飞行员的加入,并非简单的轮换驾驶,而是将这架战机化身为无人机集群的指挥中心。前舱飞行员专注于掌控战机,争夺制空权;后舱则负责收集分析情报,指挥无人机群协同作战。这种分工合作,极大提升了歼-20S的作战效率,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空中「领队」。
一架歼-20呼啸着划破长空,后舱武器操作员紧盯着屏幕,指尖在控制面板上飞舞。电子对抗系统启动,干扰信号如同无形的蛛网般散开。紧接着,一枚空空导弹脱离挂架,拖着尾焰直扑目标。除了攻击,后舱还能兼顾预警指挥,引导友机作战,俨然一架小型预警机。如此多样的功能,依赖于歼-20出色的平台设计和可观的航程与滞空时间。更何况,如今空中加油已是家常便饭,飞行员的耐力才是决定航程的最终因素。
世界各国都在探索五代机与无人机协同作战的「忠诚僚机」模式。美俄两国虽然走在前列,尝试用苏-57搭配S-70「猎人」无人机、F-35搭配XQ-58「女武神」无人机,但也仅停留在测试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双座型战斗机。此前苏-57测试中甚至出现因信号丢失而击落己方无人机的意外。韩国虽研制出KF-21双座型,但其搭载的无人机仅为四代半准隐身机型,与真正的五代机「忠诚僚机」概念仍有较大差距。
两架歼-20S原型机的身影,预示着这款战机即将服役。2031号机身带空速管,专注于飞行性能、结构强度和隐身能力等基础测试。而2032号机取消了空速管,并披上了隐身涂装,这表明歼-20S双座型距离正式列装已为期不远。
一架歼-20S战机腾空而起,机腹下挂载着三架无人机,如同携带着一群金属猎鹰。地面指挥中心密切关注着它们的飞行姿态,各项数据在屏幕上跳动。无人机与歼-20S之间的协同作战,是这场测试的核心。能否默契配合,如同手臂延伸般灵活,将决定未来空战的格局。中美俄都在探索这个领域,而中国凭借丰富的无人机研制经验,正试图抢占先机,力求让歼-20S成为名副其实的智能空战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