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格莱达尔,这座战火纷飞的焦点城镇,局势正以惊人的速度急转直下。俄罗斯的炮兵部队,以其冷酷无情的火力,几乎彻底扼住了乌克兰武装部队在该区域的所有生命补给线,犹如一把无形的铁钳,紧紧锁住乌军的咽喉。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战略窒息,其目的直指剥夺乌军赖以生存的资源,将他们困于绝境,面对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时至9月29日,乌克兰媒体发出的声音近乎绝望,第72机械化旅——这支以英勇无畏著称的部队,在乌格莱达尔的最后生命通道正摇摇欲坠,危在旦夕。
卢宇光,那位来自凤凰卫视、身处前线战火中的记者,传来了震撼人心的消息:俄军在乌格莱达尔的兵力已膨胀至惊人的12万之众,而乌克兰守军则显得势单力薄,人数勉强维持在3000左右。更令人瞠目的是,俄军的火炮数量竟是乌军的十倍有余,这样的火力优势,让俄军的炮火几乎能够覆盖乌格莱达尔的每一寸土地。多层建筑成为俄军重点关照的对象,炮火连天之下,乌克兰军队的战略地位岌岌可危,仿佛置身于风暴中心的一叶扁舟。
回溯至9月28日,外媒的报道揭示了俄罗斯的又一狠招:为了巩固在乌格莱达尔的胜利果实,他们从其他战区紧急调遣了5000名精锐兵力。这一举动,无疑彰显了俄罗斯不惜血本、重兵压境的决心。在这片被战火蹂躏的土地上,双方已经缠斗了近十个漫长的月份,乌克兰军队虽资源匮乏,却展现出了令人敬佩的抵抗意志。尽管国际官方网站上鲜有关于乌军撤退的消息,但西方媒体却大肆宣扬了第72机械化旅的坚定决心,他们誓死坚守,这份坚持不仅是对生的渴望,更是对国家与民族尊严的捍卫。在乌格莱达尔,这场残酷的城市巷战,其代价之沉重,难以估量。尽管俄军倾尽全力,但乌格莱达尔城镇仍未完全落入其手。这区区6平方公里的主城区,却见证了无数场惊心动魄的战斗,预示着这场战役或将成为2024年的标志性冲突,与「马里乌波尔钢铁厂战役」齐名,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战火与硝烟,预示着前方还有更为艰巨的挑战等待着双方。
与此同时,乌克兰南顿涅茨克战线的紧张局势如同紧绷的弦,一触即发。在这关键时刻,乌克兰总司令乌令瑟尔斯基挺身而出,亲赴前线,巡视武赫莱达尔、库拉霍沃和红军村等战事最为激烈的区域。总司令的此行,不仅是对战场态势的亲自检阅,更是对前线将士的一种莫大鼓舞,激励着他们继续奋战。
正当战局胶着之际,乌克兰军队内部发生了一次重大的人事变动。9月29日,乌克兰媒体报道,第72独立机械化旅旅长伊万·维尼克上校被调离了现职。这一决定由乌克兰北部作战司令部宣布,维尼克上校因战功卓著,被提拔至更高职位,以充分利用他丰富的战斗经验和诚实且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指挥风格。维尼克上校在巴赫穆特和武赫莱达尔等关键战役中,展现出了卓越的指挥才能,因此,他的新职位极有可能与乌克兰在顿涅茨克的防御行动紧密相连。此次调动,不仅是对维尼克上校个人能力的高度认可,也反映了乌克兰军方在持续战斗中,对领导层进行的战略调整。尽管乌克兰官方尚未公开维尼克上校的具体新职责,但从战略角度来看,红军村方向的乌军面临的围困风险日益加剧,这可能是军方进行人事调整的关键考量之一。
乌格莱达尔城镇,不仅是南顿涅茨克州防线上的重要一环,其战略地位更是举足轻重。一旦城镇北部的库拉霍沃和南翼的红军村失守,将对整个防线的稳定构成直接且致命的威胁。战场的最新动态显示,截至9月28日,俄军已经控制了乌格莱达尔主城约30%的区域。特别是在9月24日傍晚,俄军发起的总攻中,部分乌军开始从城北撤离的迹象已初露端倪。俄军不仅以猛烈的火炮和无人机轰炸压制乌军,还巧妙地利用无人机向乌克兰驻守部队投放了投降传单,同时故意留出一条逃生通道,这是一招明显的心理战术,旨在通过减少双方伤亡,迫使乌军投降。
倘若乌格莱达尔城镇最终全面失守,其对南顿涅茨克州防线的影响将是毁灭性的。红军村和库拉霍沃的防御压力将急剧攀升,尤其是库拉霍沃方向的俄军正步步紧逼,这极可能导致整个南翼防线的崩溃。一旦这条防线被突破,将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形成危及整个战区稳定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