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六代战斗机首次试飞的网络传言已经流传了好几年。根据当时国内网络积极氛围的原则,对于这些传言的真实性,标准回答总是「要有信心」。过去,如果有人质疑中国第六代战斗机尚未首飞,就会被视为对中国发展的不信任,甚至会被指责为故意贬低中国的进步。
最近有不少人询问关于国产第六代战机即将首飞的传闻,以及网络上流传的一些草图,特别是那款配备三台发动机的设计是否真实。这里可以提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新型飞机首飞前,互联网上一些较为可靠的信息源所发布的内容,往往最终会被证实是准确的。
![](https://img.jasve.com/2024-12/745fdab8a750960c15a778dba4d1a271.webp)
在歼-20首次试飞前,网络上流传的外观图后来被证实是真实的。这表明,在新型飞机即将正式亮相之际,其外观信息的保密措施往往会有所放宽。此次,一些较为可信的媒体发布了相关消息,要么是故意引起关注,要么就是真实信息,无需等待太久。我个人更倾向于后者。
有几条线索可以相互印证。在2022年的珠海航展上,我在节目中提到,1号展厅展示了一个透明外壳的下一代战斗机概念模型。这个模型很可能预示着未来的发展方向。其气动设计与最近网络上流传的图片有些相似之处。
此外,美国第六代战斗机的研发进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的进展。当前,中美两国在航空技术发展上的差距已达到历史最小。在第五代战斗机之前,航空工业的发展一直是美国探索新路,苏联紧随其后,而中国则紧跟这两国的步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格局逐渐转变为美国继续引领,中国接替了苏联的角色,紧紧跟随美国,差距显著缩小。然而,中国的研发仍以模仿和跟随为主,例如气动设计依然借鉴苏联的技术遗产,而在航空电子、数据链和信息化作战理念方面,则更多地追随美国。
![](https://img.jasve.com/2024-12/5ca79a4626e5836de748550cddb7b412.webp)
在第六代战斗机领域,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不仅中国没有可以追随的先例,美国也同样缺乏。两国现在都处于探索阶段,各自摸索前进的道路。美国在传统设计上的优势不再明显,而且从F-35的研发和部署过程中可以看出,美国在第五代战斗机上仍然面临不少挑战。
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的科研经验逐步积累,基础理论日益扎实。随着新型科研工具的普及,如数字仿真和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门槛不断降低,科研能力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因此,中国首次具备了在新一代战斗机研发过程中与美国竞争的实力。
还有一个重要信息。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歼-8在1969年完成了首次飞行,而歼-10则是在1998年才实现首飞,两者之间相隔了将近30年。歼-20在2011年进行了首飞,距离歼-10的首飞时间仅13年。从歼-20首飞至今已经过去了10多年,因此第六代战斗机的研发也应该是取得了一些进展。
![](https://img.jasve.com/2024-12/68a1a0899f42fd2bf895c93ae1ab2c39.webp)
接下来,我们可以留意两个方面。首先,在新型飞机正式首飞之前,必须经过低速滑行测试和高速滑行测试。如果这些测试过程被卫星捕捉到,相关图片很可能会迅速在网上流传。其次,当新飞机开始滑行或首次飞行时,附近的居民也有可能目击或听到动静。
昨天我向成飞的一位朋友打听,是否会有新的好消息。对方回答:「据我了解,一无所知。」 这个回答听起来很官方,但我反而觉得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