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志愿军缴获美军3000床毛毯,政委王直却让全剪碎,数千人免受冻伤

2024-11-08军情

3000床上好的毛毯,王直说剪就剪,自己一床也不留。其他人多少有些犹豫,心疼这毛毯,王直则是始终坚持这样做。

这些毛毯作为战利品本该上交,之后再由上面分配,但再怎么分配也不可能人手一床。于是王直做了个惹人抱怨的决定,也是他这一决定救了数千人。

事后回想,战士们都称赞他的随机应变,他的果断和坚持,使他的队伍成为所有队伍中冻伤最少的。

轻诺的背信者

新中国成立前经历了大大小小,条件艰苦的战役,中国人万众一心才将侵略者驱逐出境。

千疮百孔的中国好不容易才脱离魔爪,本以为所有苦难能终止在新中国正式成立的那一刻。但事与愿违,外敌会因你的强大而畏惧,却不会因为你的弱小而怜惜。

美国一向以称霸世界为目标,在如今讲究和平共处的年代如此,在以前战火四起的时代便更猖狂。

我国领土被西方列强觊觎早已不是什么秘密,美国从未放弃过对我国的骚扰与压制,尤其是对我国边境频频动作。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与邻国处理好关系,其主要目的是增强边防。

无论邻国实力强弱,只要它们保持中立或互相合作,被它们围绕的国家就能多一道防线,不至于将边境赤裸地暴露给外敌。

为瓦解我国边防,打开一个突破通道,美国对我国邻国采取威逼利诱的手段。

一些国土面积不大,实力也弱的小国被眼前利益诱惑,轻易相信美国的诺言,到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才知道后悔。

轻诺必寡信,美国为了拉拢那些小国,常常给出看上去百利无一害的条件,许诺帮助它们发展。现实却是这些国家往往被卷进混乱,变得民不聊生。

在上世纪,我国刚成立时国力尚弱,言行对美国没有多少约束力。美国想称霸世界,也想扼杀一个尚萌芽的大国,一直等一个机会光明正大地出兵。

1950年6月,朝鲜半岛正进行统一战争,分裂许久的南韩与北朝鲜的战争接近尾声。南韩是美国阴谋的产物,他们与本源的北朝鲜相比,实力不如北朝鲜,统一的意志也不如。

在北朝鲜看来,他们是在收复国土,教训叛逆出走的孩子,所以斗志昂扬。

眼见南韩节节溃败,北朝鲜胜利在望,美国却公然违背不插手他国内政的条例,纠集联合国军参与战争。

联合国军的加入使南韩一反败势,甚至有了吞并北朝鲜的机会,将战线推回了北朝鲜。

而美国借着南韩与北朝鲜的战争,无视我国警告强行越过「三八线」,向鸭绿江逼近,试图进军我国边境,再现混战局面。

新中国经济与军事都还未发展起来,之前又是抗日,又是与国民党内战,元气大伤还未恢复。如果可以,新中国当然不希望再有损伤,而是休养生息强大自身。

南韩与北朝鲜的战争新中国并不想插手,北朝鲜明显占优势,能统一朝鲜半岛,消除南韩这个与美国关系紧密的不安分因素,对新中国来说不算坏事。

本可高高挂起,一切却因为美国下场而改变,要想保卫边境,新中国就不得不出兵支援北朝鲜,将联合国军挡在三八线外。

于是就有了著名的抗美援朝,这场自卫反击战使许多战士因严寒而伤亡,最为惨烈的是长津湖战役,冰雕连令敌人都感到敬畏。

在每个参战队伍里都少不了冻伤,甚至冻饿而死的战士,一些兵团因寒冷而元气大伤,丧失大半战斗力。

唯独王直手下的战士因极端酷寒造成的损失最小,而这都得益于他的智慧。

仓促出战,僧多粥少

新中国成立初期不敢有一点放松,尤其是周边的任何风吹草动,联合国军出动的大动作自然也瞒不过新中国的眼睛。

所以早在联合国军开始行动时,新中国就做了准备,抽调军队提前演练。

可毕竟是事发突然,给军队的准备时间有限,难以做到事事顾全。

王直所在的89师是被抽调的队伍之一,受到出发指令时,比计划里的时间要早,他们仓促收拾后就坐上了火车。

他们是南方的军队,要去的战场却是在北方。战士们不了解北方天气,没有意识到南北两地的温差能有多大,很多人穿着不能御寒的单衣就上了车。

火车越是往北开,气温就越低,王直的心也就跟着下沉。

王直出身于福建,是个地地道道的南方人,十多岁时就参加了革命。他参与了抗日战争,也歼灭过内战的国民党,是一个老成的军人。

而今他作为89师的政委,又要带着军队奔赴战场为新中国而战。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纵使王直有丰富的战斗经验,也少不了心中忧虑,其中他最担心的是气候问题。

古代行军打仗,南方军队越往北打,军队就越萎靡。而北方军队越往南打,他们就越是勇猛。

归根究底,就是一个能否适应气候的问题,南方人受不了北方的低温酷寒,北方人则能适应南方的温暖。

89师的战士大多是南方人,除了这次去支援北朝鲜,他们从没去过北方,有些甚至连雪都没见过。

在温暖的南方长大,别说这些战士,那样的低温环境,连王直自己也不能保证能适应。

而当时新中国物资匮乏,许多人还挣扎在温饱线上,百姓没有多的银钱支援军队,大多捐粮食衣物。但就是这些,也是百姓省了又省,好不容易才攒出来的。

且又是仓促间准备,后勤收集到的物资有限,棉衣棉帽等御寒衣物赶制不及,导致战士的御寒成了一个大问题。

火车才到锦州,那寒气就冻得王直有些心凉,穿着单衣出发的战士被冻得直哆嗦。

到了沈阳站后,王直认为不能坐以待毙,就算不能每个战士都做到全身保暖,也要尽可能收集御寒衣物。

在沈阳停留的一天,王直没做别的事,把所有时间用在了收集物资,发动民众捐献。

他接收了沈阳当地百姓所有能捐献的物资,棉衣、棉裤、棉被等,又下令掏出部分棉花,缝制成棉帽和棉手套,保护战士暴露在寒气里的身体部位。

经过一天紧锣密鼓的筹集,虽然没达到预期,也好过全无准备。

前方战事紧急,不可能让他们再多停留,王直已经做了自己所能想到的准备,他尽了人事,剩下的就要看天公是否作美了。

化整为零

北朝鲜与我国东北接壤,位于半岛应该受洋流影响,会更温暖些,但由于地形地势,反而温度要更低。

就算没去过东北,现代的人们通过网络也大致能了解东北能有多冷,遇上极端天气更是连门也不能出。在东北寒冬不做好保暖,冻坏手脚是完全有可能的事。

只是这种寻常程度的冷就够南方军队受的,很不幸,抗美援朝战役遇上了朝鲜半岛难得一见的极端天气,温度可低至零下几十度。

一杯倒出不久的热水,不趁热喝两口的话,放在一旁过会儿就能收获一杯冰块。

89师跨过鸭绿江,面对的是白茫茫一片,刮在脸上的寒风如刀在割,他们的敌人除了联合国军,还有酷寒天气。

「即便成吉思汗重生,恐怕也不敢在冬季的朝鲜打仗。」

装备比志愿军好上多倍,不缺补给的英军都这样评价那时的朝鲜,可想而知缺衣少食的志愿军有多苦。

进入朝鲜不久,89师内就出现了战士冻伤的情况,一些战士甚至被冻得神志不清,精神萎靡。

王直深知军心不振必败无疑,他给战士们做思想工作,努力活跃军队氛围。

但恶劣的环境无法因此改变,人的身体受不了这样的极端气候。如果解决不了保暖问题,再耗下去,不用敌人出手就被会败于酷寒,幸运的是王直发现了一队美军的行踪。

二战时美军的装备有多豪华,物资有多充裕,与之对战过的人都知道,从美军那里缴获的战利品也最好。就算没直面对战过美军,只听那些绘声绘色的描述也能想象到了。

看着这些行军痕迹,王直立马联想到美军一定有多余的御寒物资,这正好能解燃眉之急。

一听有美军的消息,战士们就打起了精神,积极追击。

果然,在战利品中他们发现了3000床毛毯,披在身上厚实温暖。而这些对志愿军来说救命的毛毯,却只是美军用于伏地射击的铺垫。

这些毛毯比那些武器和罐头更令人兴奋,唯一的问题就是如何分配。

光是89师就有近一万三千人,真要分配下去,根本是杯水车薪,且大多会分给各级军官,战士们还是要受冻。

且战利品上缴是规定,既是防止军队贪腐,也是防止兵团间为了争夺战利品而生出矛盾。

武器和罐头上缴王直还没那么心疼,可他舍不得这些毛毯,上面也头疼该怎么分配。

思来想去,王直终于找到了充分利用这些毛毯的办法,只是这个办法会引起争议,还需要和其他人商量后再执行。

他找来队伍里的军官,向他们说了自己的想法,毫不意外遭到反对。

但听了他的解释后,军官们不得不认同这是目前最好的解决办法,虽然心疼毛毯,可让它们发挥最大的作用才是正确做法。

会议结束,89师的战士接到命令,要他们将毛毯全部剪成碎片。

看着那一叠叠柔软的毛毯,战士们都能想到把它们盖在身上的触感和温暖,实在不理解王直这样做的目的。

有人反对这一做法,但王直坚持己见,他们只能一边抱怨,一边动手开剪。

当这些碎布变成手套戴在手上,变成耳罩盖住冻僵的耳朵,到了晚上又能暖脚,这时战士们才明白王直的用意。

不能人手一床毛毯,那就化整为零,让每个战士都能分到毛毯的温暖,保住重要的手脚。

得益于这些临场缝制的羊毛毯手套,89师的战士在冰天雪地里也能端稳手中的枪。

其他兵团到了后期都苦不堪言,因为酷寒,战士又没有足够的衣物保暖,他们睡一觉起来可能就发现手脚僵硬动不了了。

有人想暖暖冻得没了知觉的耳朵,手一搓就没了耳朵。有人害怕自己闭上眼睛就再也看不见天明,整夜整夜的失眠。

失去手指脚趾,被截去坏死的手或腿,又或者一睡不起,这样的事每天都在上演。一些战士没开一枪,连敌人的面都还没见着,一腔热血就被冻结在雪地里。

寒冷让兵团白白损失战力,看着战友的生命力被寒风一点点蚕食,他们无能为力。

89师的战力保留得最完整,在后期逐渐成为击退联合国军的主力,功绩不小。

经此一战,志愿军以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气势,拿着二战淘汰的落后武器,硬生生将装备精良的联合国军赶出朝鲜半岛。

这些战士四肢健全地坐着火车去,回来时有人缺胳膊少腿,有人冻掉了耳朵,有人再也坐不上回乡的火车。

他们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身后的祖国,为了战火不再燃及国土,家乡不再硝烟四起。

最令人痛心的是死于寒冷的那些战士,如果每个兵团都能如89师那般幸运,及时得到补给,也许伤亡会减少很多。

但说到底,造成这样的局面,根本原因还是那时中国的贫穷。

同样的环境,换成今日的中国,绝不会让战士这么简陋地去,也不会让他们又饿又冻地与敌人作战。

今日人民的安定,国家的强大,都是由这些烈士的尸骨铺就。他们可以埋骨沙场,但绝不能被后世遗忘,忘却他们的牺牲。

立下大功的开国少将王直,他在抗美援朝战役结束后,继续为国奉献。他亲眼见证了贫弱的中国一步步走向强盛,见证中国跨入二十一世纪,见证这个世界有了中国的一席之地。

王直替那些消逝在风雪中的战友看着中国,替他们继续守护祖国。

2014年,98岁高龄的王直在医院安详离世,带着他在新生中国的所见所闻,带着身为中国人的自豪骄傲去见故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