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俄国赢不了乌克兰,更佩服毛主席对美国的两大论断,希望俄国能懂

2024-10-13军情

战争打到了今天,俄军的表现着实让人大跌眼镜。截至目前,俄军已经损失了40多架飞机、12艘舰艇(包括黑海舰队旗舰莫斯科号)、1688辆各类坦克、755辆各类战车以及数千辆各式车辆,这些损失都是有影像资料可以证明的,实际的损失可能更多。在人员损失方面,俄军的伤亡已经有数万,根据乌克兰人的说法,俄军已经被打死了13万人。

诚然,乌克兰的说法肯定有夸大成分。但是俄军在乌克兰,确实遭受了重创。俄军之所以落到这般田地,除了国家整体实力确实有限之外,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准备不足。无论是政治、外交、后勤还是人员、装备补充,都没有准备好。让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看俄军准备的不足。

首先,俄军拥有庞大的坦克数量,它的军队被敬畏地称为「钢铁洪流」。但俄乌战争开始后,俄军各级指挥官却发现他们的坦克根本不能用。根据对俄军前线指挥官的采访:

中央存储基地里有许多装备,但都是旧货,而且据我所知状态都非常差。送到我们这里来的东西,我们确实是在设法组装,但很多时候三四辆坦克才能拼出一辆堪用的车辆。火控设备和通讯设备几乎无处可寻。在退役进入封存状态时,车辆必须保持部件完好,但送来我们这里的车跟废铁没什么区别。许多坦克的自动装弹机都没了,炮塔也是焊死的。你根本没法用它们去打仗。」

在基辅战役中,近卫坦克13旅的一位中校团长举枪自尽。其原因是自己手下的坦克,竟然没有一辆能够动弹的。

其次,俄军在情报方面也没准备好。俄军在开战之初,就大大低估了乌军的实力,导致俄军一开始没有拿出全力。待到即将拿出全力之时,乌军已经建立了更强大的军队和更坚固的防线。因为情报系统的无能,普京曾一口气清洗了俄罗斯联邦安全局FSB上下150多人。

最后,俄军在人员后勤方面,简直如同灾难。在新闻中,俄军多次爆出衣物、弹药、粮食短缺的丑闻。例如普京在进行「部分动员」之后,动员兵们居然需要自己准备装备,衣服、药品、枪械不一而足。俄军连止血绷带都无法保证,需要购买女性的卫生棉来止血。在训练上,俄国新兵甚至拿着苏军在二战时的枪械。

俗话说力大不亏,俄罗斯虽然是个泥足巨人,但毕竟还是个巨人。就算准备不充分,俄罗斯只消指尖漏出一点实力,就可以碾压乌克兰。事情之所以落到这分田地,主要是因为乌克兰的背后站着美国。美国源源不断地将资金、技术、情报和武器交给乌军,甚至暗地里组织精锐雇佣军进入乌克兰。离开了美国的支持,乌克兰恐怕连一个月都支持不了。

很显然,俄罗斯大大低估了美国介入的严重性。普京大大高估了美国衰落的程度,也将美国一些政客的「软弱」错判为美国整个精英阶层的软弱。一旦美国加大了对乌克兰的支持力度,俄罗斯就会遇到挫折,甚至吃大败仗。

毛主席曾说过:「帝国主义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讲理的地方就一定会不讲理。」美国就是这一论点的真实写照。俄乌冲突的根源是美国,解铃还须系铃人。要解决乌克兰问题,其根本就是解决美国的霸权主义,要掌握对美国斗争的技巧。而在这方面,毛主席可谓是行家中的行家。

二战之后,美国凭借国力优势雄霸世界。然而在东亚,美国却连吃三场败仗,而这一切都必须归功于毛主席。毛主席首先带领人民军队打败了美国的走狗蒋介石;随后又在朝鲜指挥志愿军与美国短兵相接,将他们从鸭绿江边一直赶回了三八线;最后在越南,毛主席又亲自参与指挥,帮助越南人民击败了美国的入侵,最终获得了越南抗美战争的全面胜利。

当时美国的国力比中国强得太多,而毛泽东之所以能够将其战而胜之,主要因为毛泽东有着高人一等的「美国观」。其中,毛泽东对美国的两大论断最为精辟: 「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战略上要轻视它,战术上要重视它

对于美国,很多人通常有两种心态,一种是极度的恐惧乃至于崇拜,进而产生「亲美、恐美、崇美」的情绪,认为美国什么都很好、军队强大、国家富强、科技发达、无可战胜,光是看到美国就觉得自己矮人一头。

而另一种,则是极度地轻视美国。认为他们奉行自由主义、安于享乐、软弱无能、贪生怕死,是容易战胜的对手。

因此很少有人像毛主席那样辩证地看待美国。

关于美帝国主义,毛泽东有一个著名的论断,那就是「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个论断是1946年8月6日,毛泽东在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提出的。当时,蒋介石已经全面发动内战,倚仗美国的大量援助和先进武器,耀武扬威、气势汹汹。相对而言,人民解放军武器落后,看起来比较弱小。在这种情况下,斯特朗发出「共产党能支持多久」的疑问。对此,毛泽东豪迈地作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

毛泽东说美国是「纸老虎」,这绝不是一种阿Q精神式的自我安慰,而是有着事实上的依据。二战之后,美国的实力如日中天。 但从长远看,和平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不断壮大势不可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步伐势不可挡,时和势均有利于我。

从战略的角度来看,美国虽然依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科技、军事实力霸绝世界。但是其霸权主义是绝对走不长的。

美国「到处横行霸道、压迫别人。然而美国却并非在所有战场都能取得胜利。美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都深陷泥潭、无可自拔,花了数万亿美元,却始终无法维持当地的稳定,最终只能灰溜溜地撤出那里,上演了丢人的「喀布尔大撤退」。

因此毛泽东认为,我们对于美国的「轻视」是在战略上的、是在一个大方向上。这是因为美国的霸权主义就像秋后的蚂蚱,虽然跳得欢,但注定不能长久,迟早要退回他在北美的一亩三分地。

但是毛泽东话锋一转,「我们必须在战术上重视美国」。美国这个老虎虽然是纸糊的,但毕竟也是老虎,是要吃人的。若在战术上轻视美国,是要吃大亏的。

1956年7月,他在同危地马拉前总统阿本斯谈话时说,美帝国主义「有爪有牙。要解决它,就要一个一个地来」「一步一步地认真做,最后总能成功」「要用力斗,一个阵地一个阵地地争夺」。

1958年9月,他在同巴西记者马罗金和杜特列夫人的谈话中说:「帝国主义由真老虎变成半真半假的老虎,再变成完全的假老虎,即纸老虎,这是一个事物走向反面的转化过程,我们的任务就是要促进这个过程。在这个过程结束之前,老虎还可能要活一个时期,还能咬人。因此,打老虎要一拳一拳地打,要讲究拳法,不能大意。」

因此要和美国霸权主义对垒,其要点就在于未雨绸缪、做充足的准备。

1964年7月2日,毛泽东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把一切都准备好,准备好了,敌人要来也好办,趁我们还在的时候再打一仗,也好。」

新中国成立之后,自清末以来就一直困扰中国的战祸终于停息了。但是不到一年的时间,我们的邻居——朝鲜半岛战祸又起。

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对南伪政权发动了先发制人的进攻。在短时间内,朝鲜人民军就占领了汉城。不久之后,美军宣布介入。但在战场上,美军似乎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强,竟也跟着南朝鲜军一溃千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美军的伤亡就超过一万人,因此只好退守釜山。在不到一万平方公里的一隅之地苦苦支撑。

当时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都十分乐观,朝鲜军人和他们的苏联顾问都认为美军软弱无能、贪生怕死,朝鲜半岛的统一是迟早的。

但唯独只有毛泽东有些忧心忡忡。因为他明白,美国虽然是「纸老虎」,但也决不可小看。二战以后,美国也是人心思定,退伍了大量军人,并没有做好战争准备。然而美国这台战争机器一旦运行,其威力也是不小的。

一方面,毛泽东一再告诫朝鲜和苏联,美军随时可能在朝鲜人民军的后方登陆。如今人民军主力都压在釜山前线,后方空虚,就顿兵于坚城之下,是十分危险的。因此毛泽东建议朝鲜加强后方力量,如果实在不行,就可以让解放军进入朝鲜,帮助他们防守后方。

其后,参谋雷英夫又推算出美国可能在仁川登陆的时间。毛泽东又一次将此消息通报给了朝方。

然而可惜的是,朝鲜方面并没有接受我方的建议。在他们看来,朝鲜人民军已足以单独对付美国和他的走狗。

毛泽东见状,只好走上了另一条路。中国东北背靠朝鲜和苏联两大盟邦,原本根本不需要布置边防部队。

但是毛泽东见朝鲜局势随时可能产生变化,于是秘密调集38、39、40和42军前往东北,组建人数多达25万人的「东北边防军」。同时,还预定组建了以粟裕为首的一整套指挥班子。

毛泽东组建这支「边防军」自然不是为了防着谁,而是为了随时能够入朝作战。为此,毛泽东还指示林彪专门调整了指挥班子,将13兵团的黄永胜和15兵团的邓华、韩先楚互换。

组建东北边防军还不够,毛泽东认为东北不仅要有「东北边防军」在一线备战,同时要预备二线、三线部队。

到了7月31日,正式确立以第九兵团为二线,第十九兵团为三线的作战方针。预定在第一线部队出动后,第二线部队北上移至第一线部队驻地,第三线部队移至第二线部队原住地,边训练,边备战。

为了加强东北边防军的实力,毛泽东还专门从各军抽调十万老兵补充进部队,大大加强了我军的实力。

事后的发展果然不出毛泽东所料,9月16日美国果然在仁川登陆,一举扭转了战争的局势。而在10月8日,毛泽东就做好了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即刻入朝参战的决定。10月25日,志愿军便完成了所有准备工作。仅用了数天时间,26万中国人民志愿军便进入了朝鲜境内。

志愿军首先在第一次战役中给了美军以迎头痛击。在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已经扩充到50万人。而毛泽东预留在二线的暗棋也起到了作用,原本驻扎在南方的第九兵团火线入朝,并在长津湖围住并击败了美军的陆战一师。

可以想象,如果毛泽东没有提前调集军队、没有提前准备武器和物资。几十万的志愿军,哪是说派出就能派出的?如果不做准备,或许志愿军还没组建好,美军已经将北朝鲜灭亡了。

事后,毛泽东在与金日成的会谈中还认为自己的准备有些不完美:

「当时我只派了五个军,如果派出七个军,或许有更好的战果。」

美国虽然有弱点,虽然在衰落,但是它依然是强大的,是不可轻视的。试问一个全民持枪的国家,一个建国200多年几乎年年都在打仗进而成为世界最强的国家,怎么可能软弱,怎么可能弱小呢?

如今美国的实力不断收缩,国内阶级、种群矛盾尖锐,社会割裂十分严重。在战场上,美军的表现也难说有多好,去年甚至酿出了「喀布尔大撤退」的名场面。但我们绝不能因此小视美国,它依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毛泽东说:

「有人说怕敌人不来用不上,不是浪费吗?那不对,一定要搞,准备好了敌人可能不来,准备不好敌人就可能来,敌人来了总要打掉一些坛坛罐罐。」

在对乌克兰发动「特别行动」之前,普京笃定美国不会放手支援乌克兰,认为乌军软弱可欺,没有做好战备工作。飞机、坦克、军舰和导弹的维护,都很成问题。到了战场上,坦克开不动,飞机只能扔铁炸弹。而一万多吨的「光荣级」巡洋舰「莫斯科号」更是因为士兵管理的不严,被乌军导弹炸成了「潜水艇」。由于兵力没有征集够,虽然俄军拥兵20万,却无法兼顾长达一千多公里的战线。进攻起来捉襟见肘,防守起来出处漏风。

随着美军支援的加大,更放大了俄军准备的不足,进而在基辅、哈尔科夫、红利曼以及赫尔松遭受了惨痛的失败。

因此对付美国和它的仆从国,决不能掉以轻心,必须要未雨绸缪、预先做准备,以雷霆万钧之势打垮敌人。否则美国一旦加大支援力度,在战场上必然会遇到挫折。如今俄罗斯加大对国民的征兵力度,将军队扩充了50万。若俄罗斯早点扩军备战,哪会落到这般田地呢?

应对美国大力支援的乌克兰,俄罗斯是不是没有一丝胜算了呢?我看未必。而这就要祭出毛主席对美国的第二大论断: 美帝国主义「手伸得太长」,成为「套在脖子上的绞索」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全世界各地大量建设军事基地,肆意干涉别国内政。对此,毛泽东在会见外宾时多次指出,美国「手伸得太长」,到处横行霸道、压迫别人。对于美国的这种霸道政策,毛泽东有两个形象的比喻,一个是「绞索论」,一个是「跳蚤论」。

毛泽东认为,美国在全世界许多国家建立的几百个军事基地,「都是套在美帝国主义脖子上的绞索」。1958年9月,他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分析国际形势问题时说:「不是别人而是美国人自己制造这种绞索,并把它套在自己的脖子上,而把绞索的另一端交给了中国人民、阿拉伯各国人民和全世界一切爱和平反侵略的人民。美国侵略者在这些地方停留得越久,套在它的头上的绞索就将越紧。」

同时,毛泽东还以「跳蚤」做比,美国伸手的地方过宽,就好比十个指头按十个跳蚤,一个也按不住。

美国扩张得越快,力量就越分散,就越顾此失彼。美国在中东、欧洲、拉美和亚太都必须保有强大的实力。若大力支援乌克兰,就必须从其他战场抽调实力。

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打着「维护自由」「保护人权」的幌子干涉别国内政,甚至悍然发动战争。伊拉克战争、叙利亚问题、伊朗核问题、朝鲜半岛核问题、乌克兰问题等等,到处都有美国的身影。物极必反,美国到处插手别国内政,表面上是主动,其实恰恰走向反面。

我们可以看到,如今美债屡创新高、物价猛增,国内民怨沸腾,因此美国绝不敢全力支援乌克兰。他们只敢隔靴搔痒,不敢将先进的F16、M1A2坦克交给乌克兰,甚至连德国的豹2坦克也不敢给。首鼠两端,随时都有可能将乌克兰这枚棋子给放弃掉。

因此俄罗斯要做的,就是坚持、坚持再坚持。美国只是表面上看着吓人,但持久力和信心都是十分可疑的。巴赫姆特拉锯战,或许能成为这场战争的转折点。前不久,在乌克兰战场威名赫赫的美国「莫扎特」雇佣兵团就宣布退出乌克兰,或许这只是一个开始。

对抗美国霸权主义或许不容易,但绝非无法可解、无懈可击。所以我们更应该找准战争的规律,高举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到那时候,我们一定能到美国霸凌政策破产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