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航在首批交付了5架C919后,又以108亿美元的价格订购了100架新的C919,这意味着C919将很快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C919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
让许多人感到惊讶的一件事是,国产ARJ-21已经悄无声息地交付了128架,并已在印尼成功运营超过一年。正是因为ARJ-21的成功,C919的发展步伐才如此稳健。从经济角度考虑,国内对C919这类客机的需求极大,国产飞机的崛起显著减少了进口,这一转变必将引起一系列效应,尽管这其中很少有人提及其对军用飞机的推动作用。在冷战时期,美苏在各自的领域中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其中包括民航和军用飞机,欧洲为了不被压制,也做出了相应的努力。
▲美国航空工业的强大并非一蹴而就
美国拥有最为强大的航空工业技术和最稳健的发展步伐。以波音为首的大型客机制造商与若干军用飞机公司的合作互助,推动了美国航空工业走向全球领先地位,最终进入了隐形飞机时代,压倒了苏联的对手。苏联的民用飞机大多具有军用特性,这虽然降低了开发成本,但却牺牲了安全性和舒适性。例如1981年2月7日,一架改造自图-16轰炸机的图-104客机在列宁格勒坠毁,导致机上包括一名上将在内的16名来自太平洋舰队的高级军官丧生,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在将图-16转型为客机方面,中国不及苏联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航空工业迅速失去了国际民航市场,尽管多次尝试复兴,包括与中国的合作也难以继续。民航产业的衰败直接影响了军用领域,以苏-35S升级缓慢、苏-57量产不断延迟和技术局限为标志,俄罗斯的军用飞行器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辉煌。英国在二战后首先发展了喷气式客机,但因技术储备不足导致频发事故,经过几年的挣扎后项目终止。随后英法共同推出了著名的「协和」客机,最终亏损累累。直到欧洲国家联合推出空客,形势才有所好转,但除了法国仍保持一定的中型战斗机开发能力外,其他国家,包括英国,都转向了合作开发军用飞机。
▲欧洲共同推出的A-400M运输机
中国航空工业在过去十余年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尤其是军用战斗机的进展最为显著,但这种发展速度其实并不常见。歼-20的迅速问世和短期内的量产,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明确的发展方向,这避免了资源的无目的消耗。苏联在米格-21之后,大量投入发展可变后掠翼的米格-23,结果被新一代的美国F-16/15压制。在隐形技术方面,苏联曾试图发展等离子隐身技术,米格1.44的完成虽然标志性,但无法与F-22竞争,这正反映了一个国家航空工业在面对未知未来时的探索现状。中国航空工业通过歼-10C、歼-16和歼-20这三款战机的成功开发,显示了方案明确、路径清晰的重要性,尽管资源有限但使用效率高。然而,当需要自行探索、走在世界前列时,就不可能总是顺利,必须有足够的资源支持这一过程。
▲歼-20的基础尚未牢固
即使美国航空工业看似一帆风顺,实际上也经历了无数失败和挫折,只是这些往往不被外界所知。中国航空工业未来也难免会遇到类似的挑战,要保持领先地位,就需要扩大基本盘,有充足的资源进行投入,从单一的发展模式转向多元并进的探索。简单地说,纯粹以军品为主的发展模式属于冷战时期的苏联。欧洲虽有民用市场但军用能力不足,而真正实现军民两个领域高效互补的,历史上只有美国航空工业做到了。中国航空工业目前虽然看起来繁荣,但其模式与苏联相似,在军用领域的巨大投入很难在民用领域转化为效益,这不仅意味着成本低效,也导致人才和资源的严重浪费,长远看是不可持续的。
▲福建舰代表了中国造船工业的蓬勃发展
相较之下,中国的造船工业则展现了出色的军民两用模式。顶尖的技术首先由军用舰艇以巨额投资开发,然后转移到民用船舶上以创造收益和分摊成本。同时,庞大的民用市场也确保了军用舰艇的人员和资源需求得到满足。国内海军不仅在10年前推出了055型驱逐舰,还迅速建成了福建舰,甚至成为全球唯一拥有两个大型航母建造基地的国家,民用造船工业的贡献功不可没。空军借助歼-20带动了歼-35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相对来说重要性较低的「轰-20」迟迟未能出现,并非无缘无故。C919甚至更大型的民航客机,是国内急需大力发展的领域,否则像歼-20这样的成就将只是昙花一现,未来的战斗机发展潜力仍将受到拥有波音等公司的美国的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