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乌冲突初爆发时,美国与俄罗斯均将核武器作为威胁手段展示出来。
随着俄乌冲突的不断发展,尽管战事有所缓和,各方的矛盾却日益尖锐,甚至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或核战争的风险仍然存在。
若美国和俄罗斯真的发生核战争,其灾难性后果将如何呢?
美国的军事媒体「1945」在2022年12月发表了一篇文章,预测在极端情况下,美俄核战争可能导致多达67亿人死亡。
这一预测并不令人惊讶,考虑到二战时,仅 两颗 2万吨级的原子弹就造成了数十万人的死亡。
当前,各国的洲际导弹装载的核弹头当量通常以百万吨计,其破坏力远超二战时期的原子弹。
大众对核武器的直接杀伤力往往有所高估。
实际上,由于现代城市化和民防设施的发展,加之核武器的杀伤方式,核武器对人的致命性远没有大众想象的那么强。
首先,核弹头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是主要杀伤手段。冲击波可直接导致一定数量的人员伤亡,而冲击波破坏建筑物造成的坍塌也会造成进一步的伤亡。
这意味着,如果你能有效隔离冲击波并避免被坍塌的建筑物砸中,那么核爆炸不会直接致你于死。
其次,核弹不是在地面上引爆,而是在距地面300至600米高空引爆。
高空引爆会产生一个球形冲击波,使得破坏范围最大化。这样的引爆方式也意味着冲击波到达地面时威力已大为减弱。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建筑可以在核爆时提供避难所,例如地下停车场和地铁站等。
事实上,现代建筑设计通常考虑到核攻击的防护,例如俄罗斯地铁的深度可达100米,足以抵抗核攻击。
中国的地铁系统顶部覆盖着数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在核弹空爆的情况下同样能够提供保护。
此外,我国地铁还设计有防护措施,敌方核弹袭来时,通过关闭各处的门,可以有效防止核辐射和辐射尘的侵入。
因此,在核打击中,及时躲入地铁或地下设施,基本上能够保命。
核战后的粮食问题
然而,核打击之后,全球将面临粮食和社会秩序两大问题。
核战不仅会攻击军事目标,也会破坏敌方的水坝、核电站等民用设施。
这将导致工业链断裂。地球上的80亿人口依靠现代农业生存,这包括化肥、水利设施和机械化等。核战后,这些支撑现代农业的因素将大受影响。
例如,中国的三峡大坝等大型水利设施是核战的重点目标。一旦被破坏,即使长江下游未受核攻击,也会因大坝储水泄放造成灾难。
机械化农业也会因为设施和人员的损失而停滞。当美俄引发全球核战时,现代农业支撑系统的断裂意味着在核战后3至5年内,全人类将失去现代农业的支持。
当农业水平回退到二战前,可能导致数十亿人饿死。
核战后的社会秩序问题
社会秩序的崩溃可能带来的危害与失去现代农业同样严重。一个国家的社会秩序依靠警察和军队等社会力量维持,一旦这些力量无法发挥作用,社会秩序将面临崩溃。
全球化核攻击后,大多数工业生产能力将丧失,社会将成为一个资源有限的存量社会,人们为争夺有限的资源如食物和清水而斗争,社会秩序迅速崩溃。
在这种无序的社会中,老人、儿童、妇女等弱势群体将首先受害。随后,体弱或无法组织起来的男性也将遭受损失。
不过,对于我国来说,社会秩序问题不必太过担心。
中国共产党在敌人围攻中仍能发展壮大,这表明中国拥有全球最强的组织能力。
核战可能摧毁中国的现代农业,但难以完全破坏中国的社会秩序。中国的全产业链和组织能力将使得在核战后的世界中,中国恢复速度可能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