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乌克兰黑客组织的爆料,因为西方对于俄罗斯的严密制裁,俄苏57全面量产计划已经中断,战机缺少零件维护。俄军急需隐形战机,不如采购中国外贸歼35战机?
苏57生产已中断?西方供应受制裁
乌克兰黑客组织「网络抵抗」最近发表了其窃取一家名为「Mikropribor」的俄罗斯军用电子工厂内部的信件,表明由于西方的严格制裁,俄罗斯苏57战机的生产与维护工作已愈加困难。信件还提到对外采购清单,内容多是西方电子零件,与西方规格的机床,用于加工与生产苏57战机。
文件表示,俄罗斯航空工业在多个核心技术领域依赖西方供应商,尤其是在微电子、传感器和高精度机床等方面。苏57战机作为一款复杂的高技术隐形战机,所需的电子元件、雷达系统和通信设备高度依赖部分西方技术。
例如,苏57的雷达系统MPPU-50需要外国的精密元件进行测试和校准。俄方在国产化这类核心微电子设备上长期滞后,无法自行大规模生产。
俄方泄密的相关文件
MPPU-50 是一种专用的雷达设备,主要用于校准和测试军用航空中的雷达和卫星通信系统,虽然它并不直接安装在苏57战斗机上,但其作用至关重要。MPPU-50能够确保战机的雷达和通信系统在战场复杂环境中正常工作。特别是对苏57这样的第五代战机而言,雷达系统的性能直接影响战机的作战效能。
通过MPPU-50对雷达系统的测试和调校,苏57能够在远距离追踪敌方目标,并在恶劣气候条件下有效执行任务。精准的雷达调校可以使苏57更好地在隐身、远程侦测和电子战等方面发挥优势。因此,MPPU-50对于确保战机具备出色的探测和作战能力非常重要,缺乏该设备可能导致战机性能下降,影响整体战备水平。
而且苏57战机的雷达系统和电子战设备需要高性能的电源供应器(如EA-PS 3150和PLR7 60-12),这些设备同样由西方国家生产。俄罗斯军工企业虽然在努力进行自主研发,但短期内无法完全替代这些高性能元件。
俄军难以自产关键部件,生产和后勤维护遭到严重影响
最糟糕的是高精度机床,德国西门子的KLE 360型机床,是苏57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用于加工战机的机身和复杂零部件。虽然俄罗斯具备相当强悍的工业基础,但在极少高精度制造领域,仍需依赖西方的设备,很不幸就包括这次的苏57。
乌克兰黑客组织表示,实际上正是因为西方长期对于俄罗斯的一系列技术制裁,导致现在制裁的效果开始显现,从而影响到了俄军最先进隐形战机的生产和维护。比如说此前俄罗斯还能够从德国引进KLE 360型机床,现在德国方面也下达了相关的对俄制裁禁令,不可能再对其出口了。
据分析,在西方的全面封锁下,俄罗斯的军民供应链或多或少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俄罗斯不得不依赖国内有限的生产能力和来自其他国家的替代品。当然,中国的航空工业不逊于西方,但是俄罗斯需求的技术装备规格,显然与中方不同。
俄方只能采取一些技术落后的零部件来替代,这将严重影响战机的作战性能和可靠性。比如说使用国产零件可能导致技术性能不达标,从而增加故障率和维护难度。此外,使用性能较差的替代产品还可能导致苏57的作战性能下降,如雷达探测距离缩短、电子战能力削弱等。
更麻烦的是,替代方案通常需要重新设计和调整生产线,生产效率不下降,成本不上升就怪了,这些问题进一步增加了苏57的制造时间和成本。
除了生产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还有目前已经生产并且投入作战的苏57战机维护的问题,现在缺少了一系列的机床和精密零部件设备,将导致战机维护周期延长,影响其战备状态。
采购歼35可以帮助俄军救急?
因此,有网友指出,既然现在俄罗斯顶级战机无法生产,而且俄乌冲突战局又这么紧张,俄空天军的隐形战机需求这么大,可以考虑将中国的外贸战机歼35向俄罗斯出口。一方面歼35作为专门的外贸机,性能强大,遥遥领先俄军自己的苏57,吸引力不低。另一方面,如果歼35能够打开俄罗斯出口市场,对于日后歼35外销全球更能增加知名度。
然而,从两个方面讲,向俄罗斯出口歼35战机都是不可能考虑的,一方面,现在俄乌还是在打仗呢,中方在俄乌冲突期间保持中立的立场,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始终从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出发,为缓和局势、化解危机、重建和平而努力。
所以中方不可能向俄乌的任何一方提供武器,否则就授人以柄了,如果中国向俄罗斯提供武器,就正好迈入了西方的陷阱,美国便可以顺势给中国扣上一个破坏和平的帽子,还能够以此为借口制裁中国。
另一方面就是哪怕歼35比苏57战机更强,处于俄罗斯国内军工业情况的考量,俄军引进歼35的可行性近乎于0。因为俄罗斯的军工行业是其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苏57作为俄罗斯自研的第五代战斗机,是其高端军工产品的象征。
如果俄罗斯选择进口中国的战机,那就相当于明显向其军工业释放一个不信任的信号,如果俄罗斯大规模进口中国战机,那么势必减少本国战机的订单。
更糟的是,俄罗斯的对外军火出口是重中之重,这些年俄方一直在推苏57出口,如果俄军选择进口中国的歼35抛弃苏57,对俄罗斯来说无异于砸了自己的军火招牌,进一步削弱其在全球军火市场中的竞争力,相当于变相打击国内的军火企业,进口中国战机将直接冲击俄罗斯国内的军工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