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军情

美国真敢发动攻击,美国对华核打击预案及中美核战争损失评测

2024-09-15军情

前言:在2020年8月的一次军事高层视频会议中,美国战略司令部的指挥官查尔斯·理查德将军明确表示,美国不应当仅在常规冲突已经发生后才考虑核威慑问题。他强调,美国的对手绝不能认为有机会胜出,美军应在冲突一旦爆发时立刻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主动运用核武力量,确保敌方无法击败美军。

一:美国对中国的核打击策略

1950年10月,当中国志愿军加入朝鲜战争并将美军逼退至38线以南时,麦克阿瑟请求使用原子弹来改变战争局面,但杜鲁门总统由于当时美国的原子弹储备有限而拒绝了他的请求,他担心此举无法对苏联形成有效的威慑,并受到欧洲盟国的反对。1954年8月,面对解放军对台湾离岛的强力攻击,艾森豪威尔再次考虑了核打击的可能,但也遭到北约的反对。在金门炮战期间,美军部署了「斗牛士」核导弹营和搭载核弹的战斗机至台湾,并声称已经准备好对包括上海、广州和南京在内的中国28个城市进行核打击。

苏联的领导人赫鲁晓夫立刻向艾森豪威尔发出警告,表示任何对中国的攻击也将视为对苏联的攻击。因担心苏联的核报复,艾森豪威尔作出了让步。当肯尼迪上任后,他制定了SIOP-62核武器使用计划,该计划的基本原则是全面发动核攻击。在美苏可能的核战争中,即便中国未直接参与,计划中也包括了对中国约600枚核弹头的使用,目的是在第一轮打击中破坏中国的78个城市、70%的工业基础设施、70%的城市人口和大部分军事设施。因此,美军第七舰队在1961至1968年间以中国为模拟敌进行了名为「高跟X号」的一系列核战演习。

1964年,随着中国成功试爆原子弹,美国曾试图联合苏联一起摧毁中国的核设施,但未得到苏联的响应,于是美国单方面制定了轰炸罗布泊核试验场的计划,并在台湾部署了55枚核弹。然而,考虑到这种攻击可能促使中国与苏联关系和好,美国最终选择放弃了这一计划。在中美建交后,应中国要求,美国撤出了台湾的核武器,并在菲律宾、韩国及日本的空军基地部署了数百枚战术核弹头。到了1974年,福特总统签署了SIOP-74核武器使用计划,该计划将212个中国目标列为打击对象。里根总统在任时,SIOP-82核武器使用计划中不再将中国作为主要打击目标,但另有计划在必要时对中国使用核武器。

随着冷战的结束,美国再次将中国视为潜在威胁,1992年成立的核武器战略指挥部制定了名为「太阳城扩展计划」的研究,详细探讨了对华核打击方案,这一方案详细占据了13页的篇幅。新的SIOP-99核武器使用计划将中国300至400个目标纳入核打击清单。小布什政府在2003年还制定了编号为「行动计划第5077号」的对华核打击方案,该方案在2004年根据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的要求进行了扩展。2009年,美国推出了「8010-08作战计划」,这一计划除了包括传统的核打击外,还额外要求对非核国家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

2002年1月8日,美国政府向国会提交的【核态势评估报告】明确将中国定位为核打击的对象国,报告指出,在常规武器无法摧毁目标时,一旦发生「突发军事事变」,就可以使用核武器。2005年9月,美国联合参谋部发布的【联合核作战条令】允许各战区司令在获得总统批准后实施「先发制人」的核打击。2018年版的【核态势评估报告】再次强调,中美之间的直接军事对抗很可能升级为核冲突。

二:美国的核战力

冷战时期,美苏双方的核力量达到了相互确保毁灭的均衡状态。当时的中国,国力相对较弱,只拥有少量核武器,仅具有限的战略威慑作用。然而,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苏联解体后,这种均衡被打破。尽管俄罗斯的核力量在数量上与美国相似,但在质量和战备水平上,美国显著领先于俄罗斯一个数量级。到2018年初,俄罗斯大部分陆基核导弹都已超出正常服役期限,只剩下228枚,而美国的战略核潜艇几乎全部在执行巡逻任务,而俄罗斯的大部分战略核潜艇都停靠在港口,无法与美国形成核平衡。美国的B-21隐形轰炸机即将首飞,而俄罗斯的老旧战略轰炸机对美国构不成有效的威慑。

根据2011年2月生效的【战略武器削减条约】,美国目前拥有400枚部署在地下发射井的「民兵-3」导弹,这些导弹内装有400枚W78核弹头,每枚的爆炸当量为33.5万吨TNT,总当量为1.27亿吨TNT。此外,还有200枚导弹作为长期储备,这些导弹分别隶属于怀俄明州沃伦空军基地的第90导弹联队、北达科他州迈诺特空军基地的第91导弹联队和蒙大拿州马姆斯特罗姆空军基地的第341导弹联队。美国目前还拥有第2、第5、第509三个重型轰炸机联队,这些联队全部隶属于第8航空队。其中第2、第5联队配备了B-52H轰炸机,第509联队配备了B-2A轰炸机,总计拥有44架B-52H和16架B-2A,理论上一次出动就能投射1136枚核武器。

美国拥有14艘「俄亥俄」级战略导弹核潜艇,通常有2艘处于大修状态,因此无法参与作战,其余的潜艇部署的潜射弹道导弹总数为240枚。目前,有8艘战略导弹核潜艇部署在美国西海岸的班戈潜艇基地,每艘潜艇装备有20个导弹发射筒,每枚「三叉戟」ID5导弹搭载有4个W76/MK-4核弹头,总计约960枚核弹头。根据战略核潜艇的66%在航率,任何时候都有8至9艘潜艇处于值班状态,这意味着大约有640至720枚核弹头(总当量为2亿吨TNT)处于战斗状态,其中超过60%的战略核潜艇在夏威夷附近的水下进行战备巡逻。这些潜艇根据战备状态的不同,分为「高度戒备」、「适度戒备」等状态,「高度戒备」状态的潜艇可以在15分钟内发射导弹。

「民兵-3」导弹自1970年起开始生产,总共生产了840枚,目前尚存400枚,这些导弹装备了W78核弹头,每个弹头重363千克,裂变材料为钚,聚变材料为氘化锂6,其爆炸当量高达33.5万吨。这些导弹的弹头母舱最多可以搭载3枚核弹头,总共生产了1000枚W87核弹头,这些核弹头原本装备在MX「和平卫士」洲际导弹上,该导弹退役后,这些核弹头被转移至「民兵-3」导弹上,而弹头母舱只能搭载1枚。此外,「三叉戟」1C4潜射弹道导弹通常搭载有8个W76核弹头,这些核弹头重165千克,爆炸当量为10万吨,总共生产了1632枚,目前有1486枚在役,其中576枚已被部署。

「三叉戟」I导弹的部分还装备了W88重型核弹头,这些核弹头的威力达到了47.5万吨当量,作为冷战时期最尖端的核弹头之一,W88采用了包括全固态雷达、蓄电池、辐射加固的微电路及存储装置在内的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尽管这些技术很快因冷战结束而变得过时,但共生产了400枚W88核弹头,目前仍有384枚在役。B83核航弹是专为摧毁包括导弹发射井、指挥控制中心及通信设施在内的硬目标而设计的战略核航弹,共生产了650枚,其最大威力约为120万吨TNT当量。B61核航弹则是一种可调爆炸当量的战术核炸弹,共生产了3000枚,爆炸当量可调整在30万吨至300吨TNT当量之间,目前有230枚处于服役状态,总当量约为1亿吨TNT。

俄罗斯目前拥有360个弹道导弹发射井,这些发射井分布在一条从莫斯科向东延伸至西伯利亚的3700公里长的弧形地带上,位于北纬48度至58度之间。如果对每个发射井进行双重核打击,第一轮打击后可摧毁93%的发射井,剩余的发射井也可能遭到损坏。此外,俄罗斯还拥有360辆导弹发射车,这些发射车分布在10个导弹基地中,每个基地包括4个面积在0.1至0.45平方公里之间的驻扎地,每个驻扎地可以部署9辆导弹发射车,每辆发射车都配备有一个拱顶土堆掩体。据估计,仅需100枚W76核弹头就足以摧毁这些目标。此外,包括领导机构、早期预警雷达、卫星与空间通信设施、电信及电子战设施在内的目标共有300多个,每个目标只需1枚核弹头即可被摧毁。

俄罗斯的战略核潜艇部署在北方舰队和太平洋舰队的涅尔皮奇亚海军基地、亚盖尔那亚海军基地和雷巴奇耶海军基地,这些潜艇停泊在长达3.5公里的码头区域内,仅需30枚核弹头就可将其摧毁,三个基地加起来不过90枚核弹头。为彻底摧毁包括造船厂、武器库等在内的整个基地群,总共需要137枚W76核弹头。俄罗斯的空军重型轰炸机主要部署在恩格斯空军基地、乌克兰的卡空军基地和茹科夫斯基重型轰炸机试飞中心,俄罗斯共有16个核武器贮存场和11个核武器设计与生产中心,这些设施根据不同的面积分配了不等数量的核弹头。总共使用了157枚W76核弹头进行了模拟攻击。

三:中美核战争的损失评估

如果美国对俄罗斯发动全面核打击,美军将需要发射500枚W87核弹头和220枚W88核弹头,这足以摧毁俄罗斯90%以上的导弹发射井、所有的公路机动导弹驻扎地和弹道导弹核潜艇基地,以及60个重要的机场、16个核弹头贮存设施和所有核武器设计与生产综合体。这样的攻击可能导致俄罗斯的人员伤亡达到1100万至1700万。这表明,美国当前的核力量不仅足以对付俄罗斯,还有余力可以用来对抗中国。鉴于台湾问题以及中国相对较弱的核力量,中国面临的核压力必须独立承担,中美之间发生核冲突的可能性甚至高于美俄之间的可能性。

从美国的角度来看,如果中国实现统一,美国的国际声誉将受到严重损害,其盟国可能不再信任美国的保护能力。因此,美国对中国统一的战争持有坚定的介入意图,中美之间爆发大规模的军事冲突甚至核战争的可能性完全存在。在1996年,美国的核力量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明显优于中国,中国当时只有一艘常年停靠在港内的战略导弹核潜艇和7个固定的地下发射井,美国仅需23枚核弹头即可彻底摧毁中国的核力量。即使中国的战略导弹核潜艇进行海上战备巡逻,也必须航行至离美国1700公里的位置才能发射导弹,鉴于美国的反潜能力,这艘潜艇无法对美国构成实质性威胁。

到了2003年,美国需要91枚核弹头才能彻底摧毁中国的核力量,首轮核打击后,中国仅剩下6枚核弹头。到了2010年,中国的核打击能力有了显著提升,核弹头数量大幅增加,美国需要132枚核弹头才能摧毁中国的核力量,首轮打击后,中国剩余的核导弹增至13枚。在同一时期,美国开始在阿拉斯加州和加利福尼亚的范登堡导弹试验基地部署战略反导系统,旨在拦截部署在中国东北地区并经由北极经过阿拉斯加上空攻击美国的「东风」31导弹以及通过北太平洋上空攻击美国的巨浪潜射导弹。如果反导系统的单枚拦截概率为50%,那么13枚剩余的核导弹中有3.75枚能够成功突破防线;如果拦截概率提高至80%,则只有1枚能够突破;若拦截概率达到90%,则仅有0.31枚能够突破。

如果中国选择先发制人,其可能摧毁位于佐治亚州的金斯湾潜艇基地、得克萨斯州的德雷斯空军基地和路易斯安那州的巴克斯代尔空军基地,这将影响到56%的核弹头、40%的核潜艇和92%的轰炸机。但这种打击力度仍不足以在首轮核打击中完全消灭美国的核力量。然而,到了2017年,「东风」5导弹和新服役的「东风」41导弹均采用了多弹头设计,显著提高了对美国核弹头的威胁,增至160枚。同时,第二代战略核潜艇的数量增至4艘,可携带的导弹总数达到48枚,美国此时需要157枚核弹头才能摧毁中国80%的核力量,剩余的27枚核弹头仍然具有一定的威胁。美国的陆基拦截导弹数量也增至44枚。

与1996年相比,美国的核武库已经缩减了三分之二,双方的核弹头比例降至13:1。中国承受首轮核打击的能力有所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中国的核弹头数量较少,但中国奉行的是最低限度核威慑策略,目标不是像苏联那样将美国的核力量作为打击对象,而是针对美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和人口中心。美国的主要工业区域包括东北部、西部和南部,主要城市有洛杉矶、芝加哥、旧金山、西雅图、纽约、休斯顿、费城、达拉斯、底特律、波士顿、亚特兰大、迈阿密和匹兹堡等,这些城市的总面积为4991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2500万。按照0.3公斤/平方厘米的毁伤标准计算,仅需要1.2亿吨TNT当量就足以将这些城市彻底摧毁。

显然,像洛杉矶这样的大城市面积达到1215平方公里,不可能每一寸土地都遭到破坏。仅在纽约中央公园上空2000米处引爆一枚100万吨当量的核弹头,就可以瞬间造成400万人的伤亡。美国的主要问题是其人口相对较少,而中国的优势在于其庞大的人口基数。中国拥有657个城市和19683个镇,以及数十万的农村地区。美国的核武器总威力约为4.29亿吨TNT当量,以每枚100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摧毁一座大城市来计算,这些核武器只能摧毁约400座城市。新一代的陆基核力量已实现了机动化,并且建设了难以被美国掌握的庞大地下交通网络,这大大削弱了美国发动核打击的效果,因此,中国保存下来的实力将强于美国。

四:结语

中国和美国作为核武国,中国坚持的政策是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从理论上讲,双方爆发核冲突的可能性极低。但随着美国常规军力的逐渐衰竭,美国目前仅依靠其庞大的核优势。在常规战争遭遇失败的情况下,美国启动核战争的可能性虽然不大,但一旦美国无法确保在首轮核打击中完全剥夺中国的还击能力,那么美国启动核战争将是一种自我毁灭的行为。#深度好文计划#